第30章命运的轨迹如何改变

最后洛南只能总结出:

在自己的影响下,他们的人生应该是都得到了重大的转折和改变。

诺云本来要回她老家的小城,但现在决定留在京城;庞少云原本会有别的求学、职业方向,但现在他决定成为作家,而且,他还真的有天赋、有毅力来实现。

对他们来说,这是重大的转变。

但仅仅只是这样了吗?

某天洛南又想到了一个不敢说一定正确,但好像有那么几分道理的结论。

在自己干涉之前,诺云是在周围环境、成长经历等的共同影响下,做出的一个必然的决定,可以说是她的命运之路。

她打算回老家,那不是偶然,不是冲动,而是综合考虑之后,她唯一能做出的决定。

如果没有洛南劝说,再借给她15万在京城买房,她是一定会回老家的,不可能做出别的选择。

这就是命运吧。

至于庞少云,对他的情况,洛南了解得不是那么清楚,但想来,他应该也是在环境、在性格的影响下,必然会走上某一条命运之路,直到洛南鼓励他成为作家。

所以,如果洛南想要复刻这两次的行为,尽快再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去改变其命运轨迹,完成就职任务,就要寻找到一个满足以下条件的人:

首先,对方因为成长经历、环境因素、性格原因等,接下来必然会做出某种行为,做出某种选择,正常情况下,是无法改变这种趋向的。

打个比方,一个学生,他一向学习刻苦,成绩很好,也有毅力,但是家庭条件很差。他打算考研,并且很有可能考上。

那么读研是他的命运之路么?

并不是。

如果他一次就考上了,那当然会去读。

可假如他当时没发挥好,或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一次没考上,他就不会继续考了,只会马上参加工作,去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

在准备考研的这个节点,他的未来是不确定的,不存在什么命运之路。

而如果是一个成绩很好、学习刻苦、也有毅力的学生,并且家庭条件很好,并且对科研很有兴趣,立志要考研——那么可以说,他的命运之路就是读研,一次考不上就两次,两次考不上就三次,他的家庭不需要他尽快就业赚钱,他也没兴趣去打工赚钱,只想读研,搞科研。

这就是偶然和必然的区别。

其次,洛南有能力说服、或是强行改变他/她的行为和选择。

比如,对于诺云,她只是迫于资金缺口,所以才不得不决定回老家;对她来说,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一笔能够支持她在京城买房的钱。

而对于庞少云,他崇拜的作家所说的话,无疑比其余人说一千句、一万句都有用。

哪怕亲生母亲李笑云天天对他说“你能成为优秀的作家”,他也会怀疑。

可是“帝丘人”对他做出的评价,却会被他坚信不疑,并给他巨大的鼓舞。

并且,洛南教给他的一些写作技巧,也是这个世界没有出现过的“秘籍”,是地球上许多优秀作家的经验总结,对庞少云有难以估量的好处。

最后,这种改变要是巨大的,甚至和他/她最初的目的、选择是截然相反的;并且也是此人愿意坚定不移走下去的,不会过一阵子又反悔的。

这样才算得上是“改变了命运轨迹”。

想清楚之后,洛南开始有意识地去留意观察,在身边寻找这样的人。

在他想来,这样的人应该比较难找。

而且,自己又不能发个问卷调查来找吧。

所以想了几天,洛南赫然发现,大概还是找个十恶不赦的坏蛋出来杀掉,能更快地完成任务吧?

“你们觉得,世界上最坏的人是什么人。”洛南问道。

此时他正在巡逻途中,依然是和三名衍师、五名偃师组成的标准九人小队。

每天会有三支这样的九人小队,定时地在学院里巡逻。

每支小队一天要巡逻两趟,有些路段是走路,有些路段是坐电瓶车,一天下来,要走十几公里。

除了这两趟巡逻任务以外,还要在重要岗点值守,比如教学楼,比如妖命师学生练习杀戮技巧,掌握力量的体育场和竞技馆等。

至于机动队的妖命师是不参与巡逻的,只是坐镇几个重要岗点以及保卫处的本部,随时支援各方。

听到洛南的问题,一个叫邓小竹的年轻衍师笑着说:“最坏的人?犯罪分子啊。”

洛南身后一个偃师微微喘着,不屑地说:“真正的坏人才没那么容易被抓到。”

邓小竹争辩道:“没被抓到也是犯罪分子啊,只是暂时没有找到证据给他定罪而已。”

在承命共和国的语言文字里,他和她的发音是有区别的,那个偃师怒道:“为什么说是‘他’?明明女人也有犯罪的啊!你是歧视男性!”

好吧,这个偃师貌似是个男权分子。

涉及到性别歧视的话题,就比较敏感了,因为近年来轰轰烈烈的男权运动,有比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女性歧视男性的言论等,一旦坐实,都有丢工作的危险。

妖命师是不怕失业的,不存在的,因为其具有不可或缺性。

而衍师却是害怕失业的,因为可以被替代,而且衍师的数量远超妖命师——虽然每年诞生的妖命师数量,要多于衍师,但是每年同样有大量的妖命师死去,而衍师不存在失控的问题,寿命和正常人差不多。

所以邓小竹妹子一时收了声,在这个话题上吵架,她会很被动。

衍师们不怕和偃师吵架,但是必须要吵赢。

按照她们的说法:和一群颅骨里没长脑子只长了肌肉的家伙吵架要是还吵输了,简直比死还难受。

洛南适时说:“具体一点,犯什么罪的人最坏?”

他的话,把大家的注意力带偏了,没人再去思考什么性别歧视之类的。

大家开始众说纷纭:

“暴力犯罪的人最坏吧?”

“我不同意,暴力犯罪的有的很坏,有的只是激情犯罪。”

“其实我最讨厌诈骗犯,焉坏焉坏的。”

“都不用争,**犯最坏,不接受反驳。”

“**犯是很坏,那虐待儿童的呢?投毒的呢?纵火的呢?对了,还有贩毐犯呢?贩毐的被抓到杀十次都难平民愤。”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