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如果说浮生的根骨资质是武道下品的话,那么他的悟性资质则是极品。

在发现这一状况后,短时间内整理掉所有后,有一条路就在他脑子之中打通了。

心觉,不光可以感受周围,也能感受自己。

内力,可以掌控身体,紧收外散力量,让力量凝练。

斗战体,打通阻滞,燃烧潜能。

逆呼吸,用特殊手段直接折耗生命力来换取数倍力量。

使用斗战体后,用心觉感受身体,用内力掌控身体。

浮生在教完杨晟之后,保持着斗战体的状态闭上了眼。附近所有人只见他伫立在那,一动不动,皮肤通红,丝丝缕缕汗气蒸腾为白雾从皮肤丧飘起。但伴随时间分秒过去,他通红的皮肤与消退下去,鼓胀的身体也恢复,唯一没有恢复的就是粗硕的青筋。但此刻,青筋颜色也在发生着变化,从朦胧青色变为有些显耀的青紫色,且粗了一些。

这时,浮生睁开眼,抬手一记掌刀挥出。

便见隐约闪过一道透明刀影,又像削过一阵风,前方墙角梅花树支杆齐齐断却。

“我去!清罡体!”

“是清罡体啊!我没看错吧?!”

“蚍蜉什么时候学会的清罡体!”

躲在不远处偷看的众人一阵阵惊呼了起来。

浮生深吸一口气,便见他身体一阵鼓胀,皮肤变红,仿佛恢复到了斗战体,然后吐出一口浓浓白气,浑身异样方才迅速消失,人恢复正常。

直到此刻,那口白气才在空中消散。

旁边的杨晟看呆了,他喃喃道:“浮生师兄你竟然会清罡体……”

鬼兀抱着手,从偷看的人堆里走出来,面露羡慕之色道:“我花了三年时间才学会斗战体,这斗战体的进阶清罡体,至今都没参悟出来,啧啧……自我发现你会斗战体时,就知道你天赋斐然,没想到还是低估了。”

“清罡体么?”浮生笑了笑,他又以为是自己首创,没想到玄国武论已经有了,无奈道:“我啊,也是刚学会,跟你们炫耀一下。杨晟,斗战体会了吗?”

杨晟点了点头道:“会了,技巧什么都懂了,就是还需要练习些时日。”

“这就好……”

“这姓杨的小子练体之法的武论明显精密,这肯定有名师真传,就是悟性与根骨都不太好,只能靠着努力和人教了。倒是你啊,蚍蜉,你根基太差了,好像根本没根基,练得驳杂,东一棒子西一划,不成体系。”八臂磐山周太聪站出来大咧咧道:“你也是个奇葩,没有根基却能有这么强的修为,十有八九是有什么奇遇。就是奇遇可一不可再,可遇不可求,你若不精研武论,融通体系,打通上头桎梏,接下来你进入七段很难,八段更不可能。要知道,两百多年前,前朝初期时,武论也才到六段。也是这两百多年来的演变,有大能者不断完善补充,这才让武论发展到了八段。”

胡察也道:“我就说么,这小子路数看不出是哪里的,实力却强的离谱,还有不错的武技,虽说根骨差了点吧,可天赋却一等一的顶。我还以为是自己眼拙,没想到真的是无门无派,靠着东拼西凑和际遇自学成才。”

“蚍蜉啊,说两句你不爱听的,若无七段和七段以上的名师指点,你接下来想要突破七段很难。我们说的不是实际一战之力,而是基础战力。你如今实际战力在我看来,已经到七段了,但实际战力吧,我看受到你自己不成体系的武论限制,桎梏所在,顶多六段通达。这样下去可不成,有机会的话想办法去当铺看看,有没有战魁、尊武王的手札,若是有的话说什么也要弄一本。”

周围人一个接一个冒出,纷纷提醒。

浮生也发现了自己的“不成体系”,这件事也让他有些头疼。

是的,他确实盘出了“归元经”,但归元经上限就是他目前上限,而目前玄国武论上限在八段尊武王,也就是那些把外功五成修到大成,内功三品修到大成的武道强者独有称号,他的基础六段离这距离太远了。

玄国武论花了整整两百年才突破至八段。

但突破至八段的武论是一百多年前才出现的,至今也没蔓延开。

其中窍要,完全掌握在小部分武道势力之中,并未公开。

浮生想走正常渠道获得,那是难上加难,基本不可能。

他思忖一阵后,对在这里围观的所有海石迷宫里一同计划逃出来的众人抱了抱拳道:“诸位当还记得我说过的‘大同太平论’吗?”

众人点头。

浮生道:“诸位若是信得过我,若是相信‘大同太平论’,那么我有个提议,我们将各自所练的功法和武技,以及修炼种种技巧与心得写下来。在下不才,愿意尝试从这根基上去推演,突破一下,看看能不能自己把这七段、八段的武论给弄出来。自然,在下也会将自己所练的功法,公开给大伙。”

说完,浮生看了下众人。

所有人个个露出思忖之色,明显带着犹豫。

周太聪和擘力森倒是豪爽,胡察也不差,三人抱拳道:“回头就给。”

浮生笑着拱手还礼:“不用急着回我。今晚我还有事,要先回去准备准备。回头我会先把自己的功法写下来,挂在这修行观大堂内。诸位想抄就抄,若有不懂的也可以来问我,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眼下,暂且告辞了。”

说完,浮生就潇洒豁达地走了出去。

“啥是清罡体?”浮生走后,独眼高悄悄拉着周太聪询问道。

八臂磐山周太聪说道:“具体我也不知道。”

鬼兀擘力森连忙道:“同上。”

还是胡察走出来解释了下:“斗战体早就有了,清罡体也早就有了,一百多年以前,与八段武论一同诞生的,还有清罡体的进阶真武身。只不过,斗战体会的人在武者中不太多见,在边疆军营中却也不罕见。”

因为斗战体的形成原因,都和生死搏杀有关。

最初的斗战体,是普通武者在濒死绝望状态下,心不甘到极致,使出了破釜沉舟的勇气,准备死战不休,力竭而亡,心中存着玉石俱焚的意念。后来有人活着回去,将此事说给师父听,师父用武论来格物,格这个斗战体的形成的各种原因和状态,终于找出了些许门道,经过反复尝试后也能使出。

不过,普通武者就算会,也很少用。

毕竟玄国开始后,就是不死擂的天下了,寻常生死状的打擂也早就被禁了,内地的武者由于太平日子一长,也没使用的必要。

只有一小部分武者,仍旧在钻研。

“这些武者发现,斗战体缺陷太大,等同燃烧身体后燃烧内脏,待全身燃烧殆尽,人也枯竭了,若非沙场环境,寻常死斗都用不上。但它有个很大缺点,那就是只是突破了浑身潜在力量不能全部用出的壁垒,但燃烧身体产生的大部分力量全都浪费,没有用上。如何将这力量充分用上,这就是形成清罡体的关键。清罡体状态下,体内可以迸发出无色透明的罡力,如凝风,又非是风。这股罡力加持下,身体防御,速度,力气都大大增加,且能隔空伤人,对武技也有质的增强。可这清罡体得以斗战体为基础,很多七段武者,堂堂战魁,因为从未注重过斗战体,最后想修清罡体也是不可能的了。”

从海石迷宫里出来的那么多人种,胡察绝对不是武道实力最高的,但资历确实最老的,他知道很多很多武道里的门门道道。

比起胡察,周太聪和擘力森在这块都算嫩的。

他和独眼高补了许多,杨晟也在旁边听,连连点头。

浮生回到大宅时,少年们吃过早饭在读书,读的是《道德经》。

这读得朗朗上头,兴致正酣。

他没有打搅,上了楼,玉裳已经拿着述折走了,还留下一张字条,上写着“多谢,改天请你吃饭”,这字体颇为……有特色。

浮生坐下来,为手札补上清罡体的思路与窍要,然后抄一份“归元经”。

接着翻看了一遍自己手札,想整理出属于自己的思路。

不过没成功。

余下时间他就拿着《乌木剑养护大全简要手抄》和《巫觋常闻录》这两本书捧读起来,但不在自己屋子里,而是到楼下大堂,少年们读书背诵他看书,若少年们有什么不懂的,尽管可以来问他,他会一一解答。

如此,和少年们关系近了不少。

“这宅院书还是有点少,改日让玉裳帮忙,多弄点来……以前有时间,想看书没机会,也不屑于练武,如今难得有时间,倒是有些心浮气躁了……看来我还是需要沉淀,不能让自己的心态毛糙,想来昨夜出手中诸多失算谬误也与此有关。”

今天太阳不错,尽管是冬天,外面屋内具是明媚。

浮生就这般享受着时光静好。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