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开疆拓土

那次的被捕和刑讯,让郑敏言身体受到的伤害比较大,人一下子痩了十几斤。

梁秀才却笑:“嗯,这一痩,和小时候一模一样了!”

离开中医馆后,为了不让“死一门”和他的手下找到自己,她对自己的容貌进行了修饰。

她再次伪造了个人信息,化名井甜。

看到这个名字,郑敏言的唇边不自觉地漾起了一抹苦涩的笑。

母亲总会宠溺地叫自己“甜杏儿”,说自己笑起来甜蜜蜜地,像是枝头黄橙橙、甜丝丝的大杏子。

那个暖洋洋的春日午后,井率和杏儿坐在树下的小木桌旁写作业。

杏儿开玩笑地说:“你要是叫郑率也很好听啊。”

井率立刻反驳:“,那,你叫井甜更好听!”

正在看书的母亲轻轻笑了:“我看呐,杏儿赶明儿叫井郑氏更好听。”

井率和杏儿那年都才十四五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这话,他们听得懂。

两人立刻互相看一眼,都笑着低下了头......

都不在了,最亲的人,母亲、井率,都不在人世了。

二爷爷、老舅,你们又在哪儿呢?

看到老韩,猴子眼里立刻浸满了泪水,他激动得连那声“韩爹”都叫不出来,一下子扑进他怀里。

“啊哟,我这把老骨头快被你撞断了。”老韩疼爱地摩挲着他的后背:“我们大儿子长高了,也长劲儿了!”

老韩亲自来转述情报,证明这次任务很艰巨。

蒲公英传来情报,日军有一批武器和冬装、罐头等补给不日将送抵安平,提前做好准备,具体时间会再通知。

上级要求务必将这批物资在白门沟村截获。

八路军会派出一个连执行此项任务,届时需要“草帽山游击队”配合。

说完,老韩看着井率笑了:“这是上级为了迷惑敌人,给你们的一个称呼,他们不想让鬼子知道游击队和十步郎已经合二为一了!”

“具体情况,庞明连长这两天会上山来和你们再商量。”老韩说。

四条白了井率一眼。

他一直以为井率还有一支二十多人的队伍呢,后来才知道,那是二十多面铜镜。

后来,他把这个情况报告上级,上级还笑:“这个十步郎啊,真是有撒豆成兵的本事呢。”

井率知道他白自己的那一眼是什么意思,便笑而不语。

正事儿说完,不安的氛围在除老韩以外的每个人心头萦绕起来。

“韩叔,离天黑还早,您吃了晚饭再走吧?”四条说。

老韩摆摆手:“不了,我想,去看看田女。”

这是他们最担心的事情,大家都不敢看老韩,也没人搭腔。

“我想到了,田女不在了,对不?”老韩的嗓子一哑。

众人吃惊地看他。

“我早就有预感,这次见到猴子,他的反应让我更确定,我的女儿没了。就这,我也感谢,你们没让她死在监狱里,能死在这儿,是她的福气。”老韩慌忙用粗糙的大手抹去眼泪。

橡树岭半山腰,“韩氏长女之墓”的木牌换成了一块打磨得很光洁的青石,字是井率写的,习富他们精心刻上去的。

坟包外堆砌的石头经过反复修整,变得更美观整齐了。石头缝隙间的枯草上结着霜花,白得冷而肃穆,可以想见,春天时整个坟包会被青草温柔地拥裹住。

习富带回来的那棵灵芝,被老皮匠细细地刷上了三层清漆,如同为它罩上了一层玻璃,形态不仅依然完好,映着残雪,周身散发出冷莹莹的光。

“谢谢,谢谢诸位,把我家田女照顾得这么好。”老韩笑着,眼中闪着泪花。

猴子紧紧搂着他的腰,紧紧地搂着。

离开半个月的小柱子他们回来了,两位老人也跟着回来了。

小柱子汇报说,幸亏他们去接老人了,因为两位老人家徒四壁的草窝棚又遭到了清乡伪军的洗劫,把他们过冬的粮食全部抢走了。

是大娘挖了几个田鼠窝,从窝里找到一点玉米粒和豆子,等附近能吃的野菜吃完后,老人才舍得用一小把豆子或玉米粒煮一锅储备晒干的野菜,那是他们一天的食物。

老人满心希望地靠着这些鼠口夺来的食物,苦苦支撑着,企盼着春天的来临。

柱子他们赶到时,两位老人已经断顿多天了,野菜吃完后,锅里煮的是烧锅用的剥去了玉米粒的玉米棒子的芯儿。

因为觉得拖累了别人,两位老人显得局促不安。

空房间多得是,也绝对不差老两口这两张嘴。

井率担心的是一旦营地被敌人发现,撤退时老人就会成为累赘。

二爷爷看出了井率的忧虑。

“今儿吃得太饱,陪爷爷出去转转!”午饭后,二爷爷说。

井率知道,二爷爷是有话要和自己说。

这几天天气晴好,温度升高,山间小路路面的积雪基本化完了。

山背阴处、树根下还可见残雪。

爷俩出了营地,一直向南边走去。

橡树岭营地,三面峭壁,只有南面的东南方通往观音洞方向,西南方也是一段峭壁。

但是峭壁下面有一处开阔地,据说以前曾经是宋兵的演武场。

这里距离演武镇约八十里地,宋兵有时会带兵进山训练,那一片开阔地,是他们开凿出来的。

井率和二爷爷脚下的峭壁到演武场,垂直距离是二百多米,除非猿猴,人即便带着攀登的绳索想上来也很难,因为峭壁上荆棘丛生。

但是,从东南方那条下观音洞的小路可以斜插到演武场。

从营地走到演武场,只需要一小时的时间。

“我早就看中那块地方了,咱们的队伍会扩大,会有老人,也会有妇女和孩子,他们不能都住在营地啊,那一块可以建成村落,让,家人们去住,老皮匠、黄檀、那老两口,我们都可以搬过去!”二爷爷胸有成竹地说。

“演武场周边有几十块面积不大的平地,我们可以种玉米、高粱、豆子、红薯、土豆,多少也能解决一些粮食问题。”

“敌人就是来,也是先发现橡树岭营地,你们就是我们演武场的最后一道屏障。怎么样?开春儿就动工吧?咱观音洞里攒的那些家伙事,能用的都用上!”暖阳照在二爷爷红光满面的脸上,因为开心,老人的白胡子都在随着笑容颤抖。

井率幸福地笑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