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节 飞千里白鸽传信 安思危李睿练兵

被问道李睿如何探知当今皇后何氏,也就是何进妹妹的喜好,李恒的浓眉大眼咕噜一转,却想不到关键所在,于是对着李睿摇了摇头。

李睿应道:“永年哥可知,李茂现在何处?”

李恒道:“两年之前,怀清将他派往洛阳办事,想来已有许久未见过二毛那小子了。”

李睿应道:“不错,我命李茂在洛阳城外偏僻处,购置了些许田地,这几年幽州的种植成果,睿时时与其书信相通。前几日他来信,洛阳的种植成果也已大成,我等此去,只需取之当地便可。”

李睿很早便有入主京城的计划,因此两年前便令李茂挑选了几个义军兄弟,前往京畿一带。

之所以会选择李茂,一来因他思维敏捷,善于临机应变,二来黄巾之乱后,李茂和李恒一样,都已是孤家寡人,在幽州并无牵挂。

李恒听到二人以书信交流栽植之法,皱眉道:“怀清言此法当是绝密,不可外传,今以书信相通,不怕入外人之耳?”

李睿笑道:“永年哥可安心,睿与李茂通信,无需经他人之手?”

李恒一脸奇怪道:“即是通信,岂有无人送信之理?”

李睿闻言神秘一笑道:“永年哥可知,昔武帝之时,博望侯出使西域,以何物向长安传递信息?”

李恒摇头道:“我乃老粗,学识不可与怀清相提并论,你尽管直言便是,就莫要考我了……”

见李恒一副不求上进的模样,李睿无奈道:“永年哥可曾听闻,飞鸽传书?”

“飞鸽传书?”

李恒一脸惊讶,显然是闻所未闻。

李睿解释道:“虽不知缘由,然早在武帝之时,便有先贤发现鸽子善于返巢,通过人为操练,纵使将其带至千里之外,鸽子亦能自行返巢。”

“博望侯出使西域,便带了不少鸽子,沿途需要报信之时,便将信件装于竹笼之中,捆绑于鸽腿之上,一日之内,鸽子便会自行飞回长安巢穴,传信之速,远非人力可及!”

李恒听完一脸诧异道:“世间竟有如此神奇之物?鸽子返巢,先人不知其由,怀清可知?”

李睿摇头道:“李睿并非圣人,又岂能无所不知。”

得知李睿竟然也有不知道的事,李恒眼珠瞪得老大,一脸惊愕,似乎比刚才得知飞鸽传书之事,还要不可思议……

诧异过后,李恒笑到:“难怪二毛那厮有勇无谋,居然也可在京城立足,原来是得怀清时时提点。”

李睿道:“岂止洛阳,永年哥可曾记得,三年前王勋回江南之时,李睿曾以密信相托?”

李恒闻言点了点头道:“不错,当时怀清有言,信中有要事需他相帮,不知是何事?”

李睿道:“信中要事有二。其一,睿在信中尽述训鸽之法,让其在江南各郡县,但凡有店铺之地,均按信中详述设置联络点。三年已来,扬州之地飞鸽传输之联络网基本已成。睿与王勋这几年来,常以飞鸽传书往来,交流商机。”

李睿信中所记载的训鸽之法,乃是在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时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研究改良的。

张骞出使西域时,所用的信鸽基本只能单程传信,无法往返。

因此传信地的信鸽尽数返巢后,便要将其从巢穴重新运至传信之地,其中多有不便。

李睿经过一段时间对鸽子习性的观察后,成功训练出了夜寝于东,而昼食于西的鸽子。

虽然比起日飞千里的单程鸽,往返鸽的传信距离区区二百里便已是极限,但是只要广设巢穴,便能在无需人力折返的情况下,组成一张完整而严密的联络网,用于全国各地间的通信。

王勋成功训练出第一批鸽子后,对李睿的方法啧啧称奇,并言若能以此法将传信做成一门产业,定然大有可为。

不过王勋的这个想法,被李睿一口回绝了,反而李睿还反复叮嘱,飞鸽传书之法,万万不可入外人之耳,其中原因李睿也没有解释,只说时机到了,王勋自然便知。

李睿托付给王勋的信中,第二件事便是人。

他请王勋在中原一带,收养未成年的战争遗孤,并授其知识兵法。

此时的扬州南部,外族山越横行,劫掠百姓,官军常年与之斗争,却是收效甚微。

李睿言待孤儿长成后,便使其组成义军,协助官军对抗山越,所谓兵贵精而不再多,异族勇猛,长期与之作战,经过筛选后,便能组成一支精锐之师。

黄巾之后,李睿一直在思考,如今朝廷腐朽,诸侯弄权,指不定哪天又要天下大乱,为了不重蹈大岭村的覆辙,同心村人需要建立起一支自己的防卫力量。

这支私人武装的人数无需太多,只要有三千智勇双全的精锐之士在手,李睿有自信足以应付任何危局!

说到此处,李睿转向李恒道:“黄巾之后,已过三年,王氏商行冀幽一带的产业,已大有好转。临行前,李睿已请刘掌柜如法炮制,在冀幽之地收养遗孤。”

“闻白马将军公孙瓒常,常在幽州一带对抗乌桓,待义军组成后,李睿希望永年哥能带领义军,协助朝廷对抗乌桓,从中甄选出精锐之士为我所用。此事凶险,未知哥哥是否愿意但此大任?”

李恒闻言坦然道:“怀清好痴话,黄巾之时,我等不过乌合之众,哥哥如今不也安然无恙,立于此地?”

“今我同心村人丁兴旺,怀清居安思危,哥哥又怎可赋闲?此事我李恒当仁不让,定不会再让战乱,夺走我同心村人一条性命!”

李睿心中一暖,感激道:“如此,李睿代同心村人,谢过大哥!”

李恒摇头道:“你我兄弟,何必言谢。对了,方才飞鸽传书一事,若能将此送信之法做为营生,岂非赚个盆钵满载?”

李睿暗忖自己这位大哥虽目不识丁,脑子却着实聪慧,于是笑道:“永年哥好见识,此事如若做成产业,定是稳赚不赔。不瞒大哥,王勋初闻这训鸽之法时,便有此意,然而被睿回绝了。”

李恒闻言疑惑道:“即是稳赚不赔,怀清为何拒绝?”

李睿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转换话题道:“永年哥以为,当年黄巾败亡,究其原因为何?”

李恒有些不明所以,绞尽脑汁道:“黄巾者,本是百姓,不善兵事,乌合之众尔。官军精锐,不敌也是意料之中。”

李睿点了点头道:“此是其一,其二乃是黄巾贼首各自为战,各地贼军缺乏交流,故张角、波才、张曼成等辈,虽佣兵十万之众,数倍于官军,仍被各个击破。”

“永年哥可试想,豫州之战,颍川在北,汝南在南,官军自京城南下讨贼,若贼子配合默契,汝南郡事先起义,波才部于颍川隐而不发,待皇甫嵩朱儁举兵南下,与汝南郡内贼子厮杀时,波才部再于颍川奋起,对官军形成前后合围之势,则豫州之战,胜负难料也!”

“如此说来,信息传递不仅为行商之要,更是战争之要。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场之上,情报关乎生死,其传递之法怎可轻易示人?故李睿才拒绝了王勋的提议。”

李恒闻言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怀清所言甚是,你放心,此番话语入我之耳,绝我之口,定不会让第三人知晓!”

对于李恒的为人,李睿还是十分放心的,两人一路闲谈,时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过去了。

众人一路日行夜宿,走过沃野千里的冀州,跨过波涛汹涌的黄河,悠哉游哉一个多月后,洛阳高大的城墙,终于出现在了李睿等人的视线之中。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