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少年知春秋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七雄并立。四处狼烟四起,尸伏遍地。

韩灭郑之战,是公元前423年至前375年间,韩国为了灭亡郑国而进行了多场战役。许多百姓流离失所。

初期,韩国耗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才吞并了郑国这一诸侯国。

郑国这一春秋时期的大国就此结束。韩国也因此定都新郑,成为春秋战国七雄之一。现任之王为韩文安。

因为其地理位置,后先灭于秦国。

新郑城外十里之处,有一座小山村。这里的人,个个看上去都是营养不良。

在这战乱的年代,人人都吃不饱,穿不暖。家中的青壮男子都被征兵,去了战场。

几乎都是一去不复返。

……

“唉,这都三年了,总算是搞清楚是什么年代了。”一个十一岁的男孩坐在一处小溪边叹声道。

他就是林九,那个被世界树种子吸成灰飞的林九。

“自从来的这个世界,除了空气好点之外,其他的简直糟糕透顶啊!”林九十分无奈的自言自语。

林九回忆道“小柔,你还好吗,我好想你啊。”

想起和江小柔的约定,林九心中十分苦涩。

对家乡,对亲人,对喜欢的人,泛起了一阵阵的思念。

拿起挂在腰间的一处陶笛,林九吹起了一首《故乡的原野》,一曲绵长的轻音乐,内心显的如此的平静,不是忧伤,不是激情,就是那种淡淡的孤寂。

林九闭上眼,心里如清澈见底、平静如水的湖面。

随着曲声的传播,那湖面泛起一丝丝的涟漪,林九明白,那是自己的思念之情。

印在脑海,它藏在心底。既然来的了这个世界,那么就好好的活下去吧。

曲终,林九暂时放下这绵长的哀伤。

“罢了,生活依然还要继续。”林九收起陶笛准备起身回去。

一条小路上,四周是一块块连着的山丘,上面开满了色彩艳丽的花朵,正值处春季时节,小溪边上的垂柳倒影湖面。

多了几分寂幽,少了几分争春的骚资。

天上挂几朵白云,几只蜻蜓飞过田野,点了几滴水又想远方飞去。

林九看着这美好的画面,不由叹息“如果没有战乱该有多好啊,这么美的风景,缺受着战火的摧残。”

乡间的小路并不长,林九很快回到自己的小茅草屋。

看着这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的房子,林九表示“看来要搞点生财之道啊。”

“连老鼠都嫌弃的地方,真的是毙了狗了。”林九发了会牢骚。

“算了,生活还是要继续续,我就不信,我一个现代人,有着几千年的智慧,会生存不下去。”坚定了一下心中的信念。

林九表示,满满的求生欲。

“这座村庄,目前来看处于韩国的地理位置。”

“而且还离新郑也不远,现任韩王是韩王安。”

“那么,是去新郑找个活干呢,还是干点别的。”林九心里盘算着。

这三年以来,他将周边的情况也摸得差不多了。

林九想了一会“自己身无分文,想白手起家基本不可能。”

“那么,只能去新郑找个活干了。”

“可是该找什么样的呢,自己也没去过。”想了好久也想不到要干点啥。

“唉,算了,先去看看吧,正好明天李叔要去新郑贩席,去告诉他一声,明天与他同去。”说罢,林九便朝李叔家走去。

“丫丫,李叔在家不。”看着眼前的四五岁大点的小女孩,林九问道。

“爹爹去收粟杆去了,一会就回来。”丫丫看着林九,奶声奶气的说着。

“好吧,那我等一会,来,这个蚂蚱送给你。”林九把自己编的蚂蚱送给丫丫。

左顾右盼的等了一会,一个中年半白发的男子扛着粟杆,满头大汗的进了院子。

“李叔,你回来了。”林九见状,走上去帮李叔扶了扶粟杆,慢慢的放了下来。

“是你啊,小九,你有什么事吗”李叔坐在门槛上歇气地说道。

“是这样的李叔,你明天不是要去新郑吗,我想和你一起去,看看能不能找个事做。”林九回到。

李叔听完便说“这样啊,那成,明早你早点来,我带上你一起。”

“没问题,多谢李叔了。”

“没事,你先去收拾收拾吧!”

说罢林九便出了李叔家。

回到家以后,林九看了看,似乎也没有什么东西要拿的。

随便整点吃点掂了掂肚子。便盘膝在床上运转了起功法《天衍四纲》。

目前林九已经突破到了练气固精中期,周身气息内敛。

但体内真气连绵不绝,如果说之前的呐息吐气境界的真气是细丝绸话,那么现在的练气固精便是精筋铁线。

十分坚韧,气息丝毫没有外泄,一眼看上去就行普通人一样。

林九目前也不知道这个境界对如何对应这个世界的体系,当然,对他来说也绝对不会低。

同样的,没有任何招式林九表示就很无奈。

……

经过一晚上的修炼,林九下床活动了几下筋骨,把剩的一点粮食吃完后拿着一个小布囊便朝李叔家走去。

“李叔,早啊。”林九问候到。

“小九,你来了啊,准备走了。”李叔把织好席子捆到马车架上。就准备出发了。

“好嘞。”林九跳上马车后面。

李叔坐在前面赶马。

两人一路说说笑笑,便朝远方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