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何为佛

七月半,中元节。

宜求嗣、祈福、祭祀、解除;忌嫁娶、作灶、修坟、安葬。

平安县临近边境,虽说现在安稳,但之前也是戎狄屡屡侵犯之地,因战祸亡故者无数,冤孽滔天,是故每年都会举办清灵法会拔苦救生。

是夜,

月上中天,但城中愈显欢腾。

街道两盘花树林立,彩灯千乘。

两条中街交汇之处,没了夜市的堵塞,闲余极为空旷的地界,摆上接天的高台,诸多年迈和尚舌灿莲花,你方唱罢我登场,说完《楞严》又唱《法华》,缥缈佛音在大街小巷中飘荡,莫名佛蕴垂在诸般心间。

法会当场,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法旗与佛幡飘飞相连,艳丽的僧袍对着各处彩饰葳蕤生光。

端的是檀香荧荧,佛唱袅袅。

男女老少、黄发垂髫面带崇敬,围绕在法会四周,微微颔首聆听佛法洗礼。偶尔焰口喷出丈高火焰,引得一众小儿惊叹。但父母也会多加约束,显得法会热闹却又宁静。

法会第一场,祭鬼唱法。

祭指给鬼魂施食,为设饮食来免除灵魂的饥渴,在香火层次上消解部分怨念。唱法,则是借助精妙佛法,给亡灵洗涤形质,莹洁精神。

法会第二场,信众香火。

待佛经唱过三四轮,便有小沙弥端着个木盒,游走于静静聆听佛法的人群中,每在一人之前站立,则会唱念一声“我佛慈悲”,而后掀开木盒。

逢此时节,信众都不会过分小气,都希望已故的亲人在那边过得好些,给钱都很大方。

几个小沙弥还没走完一圈,空瘪的木盒已然沉甸甸的。如此,就会换下第二轮小沙弥。

当然,城中富户权贵可不会混迹于人群中。

在人丛两侧,抵近法台的位置,也同样架起一座高台,高台上安置起座椅,备好茶水点心。

县令、县丞、县尉等权贵富户便坐落其上,饶有兴趣的看着地上的人群,同时算计着这场法会自己能盈利多少。

法会自战乱以来不知办了多少场了,愈发失去刚开始纯真的初心,变成了高层致富捞钱的工具。

当然,其中也不乏安心悟佛法的,待听到绝妙处,便将一旁的沙弥唤过来,掏出真金白银赏赐。

念得好,大大有赏!

当然,徐虎和林员外定然不属于此类。平安县佛教鼎盛,但也不乏他们这种无视之人。

徐虎撇着嘴跟风随便扔出去两个铜板,转头与身后的林员外搭话。

“老林,道长那事究竟稳不稳妥”

林员外面色复杂,斟酌几番过后,说了句“道长胸有成竹,自有章法”

二人口中的主人公此时正伫立在人群外,暗自感叹着平安县礼佛之风盛行,再鞭笞一下自个的摆烂师父,没有扛起宣扬道教的大旗,同时在等待着法会第二轮的的结束。论法一共三个回合。

他与寺庙主持商定,佛道论法放在第二轮末尾,若是他赢,则顺势摆上法坛,接替法会第三轮,此次清灵法会也会成为普德寺和长生观共同举办。

若是他输,那就当着众人面悼念亡魂,唱念《度人经》。

眼见着小沙弥走完两遍,将信众最后的钱财搜刮完毕,他也整顿衣衫,缘着空旷的中街信步朝法台走去。

何念平头戴莲花冠、身作紫绛衣,脚踏登云履,相较于法台上花花绿绿的和尚,他这一身不失威严却又正气堂堂,再配上一张清隽的面孔,当真是气韵悠长。

人群中有读书郎,见此,心神颤抖间诗兴大发,念道:“翩翩我道长,潇洒忽若神”

只不过此类赞扬夹杂在议论声中,倒显得极为缥缈。

“他就是长生观的道长,怎的如此年轻,我记得不是有个老道长吗”

“嗨,老道长因故离去了,如今与大师论法的是这位年轻道长”

以上是吃瓜群众的外围,如今才知道事情概况。

但大多数的议论是夹杂着恶意的,尤其是众人刚刚接受过佛法的洗礼,且为佛投上香火钱,精神财富的沉没成本不是一般的大,说起话来也就没有遮拦。

“小道长,识得几个字呀,就敢和大师论法,赶紧回去吧,勿要丢人”

“长得好看有什么用,钻研道法肯定不上心”

有开头者,很快就有人拿他的年轻和相貌作文章。

“小道士,长得这么俊秀去做清倌,那些大爷定会好好疼爱你的,犯不着在这哗众取宠”

说话的是个酒糟鼻、满口黄牙,脸上生了七八处烂疮的猥琐男人,估计是怨恨自个长相许久,借机将这股怒气发泄到道士身上。

何念平本无视这些干扰之语,但有些话太过难听也让他恼怒。

都是第一次当人,谁他妈惯着谁。

于是驻足停下,转头看向那出言不逊的男人,目光渐冷,宛如盯着个死人一般。

不过只是看了一眼,便抬腿再次朝前走去。

反观男人,黝黑的面庞失去血色,双眼瞪得一样圆,待何念平走后,还愣愣的注视着那里,双股站站,飘起一股尿骚味。

“谁呀,尿裤子了”

“妈的,是这丑男,给他扔出去”

“让他滚”

如此这般,是何念平稍加惩戒,对着他来了一发寄魂术,只不过不是操纵,用一丝幽精之魂冲击一下识海,令他痴傻片刻。

高台上的权贵自是注意到人群的攒动,县令凝视着何念平,没头没脑的来了句“有意思”。

反观徐虎,则是爽快的多,拍拍林员外的肩膀,赞叹道:“道长穿这身挺潇洒呀”

林员外只是在心中发牢骚:呵呵,花了老子三十四枚银钱,能不潇洒吗。

在何念平即将登上法台时,高架上也走下一位身材矮小的老者,披着锦绣袈裟,面色红润体态沉稳,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两弯垂地的灰白眉毛。

老者就是普德寺的主持,白眉法师,佛号“明镜”。

二人互相行礼之后,对立而站。

何念平问道:“明镜法师,孰先来?”

明镜和尚慈祥一笑,回道:“道长轻便”

在权贵富户、寻常百姓齐齐注视下,但见何念平微微一笑,问道,

“何为佛?”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