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装病 请求放回燕三子

北平,燕王府。

朱棣将邸报仔仔细细看了个遍,气得肺都要炸了:他这个弟弟年方二十余,平日温文尔雅,是兄弟间有名的敦孺文士。就这样一个温顺亲王此番竟落得如此下场,死后还被冠以污名!朱棣脸上顿露一道凶光,正欲发作,但发现葛诚在场,顿又忍了下来。”

燕王朱棣调整好情绪,心中带有有些难过,敛色一叹道:“不想十二弟竟至如此!”

“随后燕王朱棣以身体不适支开了葛诚,

看到葛诚的身影慢慢的从殿外大门消失,一旁的大将朱能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看向朱棣沉声道:“王爷,朝廷无道,竟逼死湘王!此等行径实让我等心寒!如今北平四周皆为齐、黄爪牙,殿下已渐成笼中之鸟,若再无动作必将被奸佞所害!还请殿下痛下决心,早作决断!”

朱能说完后,在场的其他人也一溜儿跪了下来。

丘福激动地说道:“我等久随王爷,忠贞不贰。只要殿下一声令下,末将二话不说,立将谢贵、张昺之流剁成两段!”众人纷纷各表心志,齐声相劝,场面甚是激昂。

单跪在地下的几人都在等待朱棣的回话。

他们心中此时希望燕王朱棣能造反,只要朱棣说一句:他娘的,老子不干了,反了。不管是成是败他们都跟随到底,

朱棣看向众人不知如何回答。

[此时此刻朱棣心绪烦乱得像一团乱麻。心情十分烦乱。经过这数月来的接连祸事,尤其是湘王自焚,让他已对建文帝不抱任何希望。他知道用不了多少,朝廷的削藩大刀便会架到自己脖子上。朱棣半生戎马,又岂能就此束手待毙?]

[“朱棣被几位众臣说得心中火热,却又似遭冷水一浇,一下子凉了下来:如今三个儿子还在京师,如果此时自己反旗一举,那么三个儿子岂不是立马人头落地?朱棣只有这三子,他不可能置他们于不顾。]

[对于朱棣来说与其造反,他更希望朱允炆能停止削藩,但这只是朱棣的想象,因为朝廷不可能停止削藩。]

[几人见朱棣本来神色激昂,却又突然颓然下来,心中也明白了原因:燕三子不归,燕王如何能反?一时间大伙儿垂头丧气,殿内一片沉寂。]

[朱棣的心中也知道一旦下定决心造反,非常紧张的。这注定是一条不归路,有多少人愿意陪自己走下去,完全是个未知数。即便并不像朱允炆那样精通历史,朱棣依然知道,以藩王身份造反,自汉之刘濞以来没有一个成功的!]

[“朱棣根本没有十足的把握,甚至可以说是以卵击石。但是,你主动交权,人家就一定能放过你,就能让你舒舒服服地当个王爷、了此残生吗?]

[偌大的北平城,到处都有朝廷派来的官员,更有兵部安插的密探。他们积极作着准备,就等着朱棣露出马脚,留下谋反证据。他们表面上谦卑,内心里狂妄,似乎能控制住一切。]

[“朱棣可以说,完全是看在眼中,苦在心里。他很想知道,这就是当今天子对待亲叔叔的态度?这就是尊重国家良将的方式?]

[黑衣老和尚是唯一敢在朱棣面前说“反话”的人,他一再苦劝主子不要坐以待毙;那些跟随朱棣多年的将军,也被形势搞得相当苦闷,从下属的眼睛里,朱棣已经看出了造反的心思。他们的情绪就如一堆干柴,等着有人来点燃。]

[“而他们的老大,燕王朱棣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亮出自己的底牌?]

[“黑衣老和尚一再提醒朱棣,要作好最坏的打算,先发制人。但不到万不得已,朱棣也不愿意背负造反的恶名。而且,历史上那些造反者,绝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下场还一个比一个惨。]

[他也不敢确定,自己会比那些人幸运!]

[再说造反前辈们的基础条件,其实还要远胜于现在自己所拥有的。他现在有什么?三个儿子被送到南京无法回来,燕山七卫被抽到一边。自己在北平的一举一动,估计都难逃暗哨的眼睛,没准王府里面,都已经有人在玩“无间道”了。]

[朝廷能掌控的军队超过百万,比北平城里的全部人口都多得多。]

[“朝廷可以发出悬赏,让全国各地的兵马来讨伐自己,自己的帮手又在哪里?]

[“朝廷军队死个三五万,很快就能再招七八万,自己身边最信任的大将死了,有人能代替他们吗?]

[如果这是一场赌博,朱棣的赔率恐怕是一赔一百,甚至一千。]

[但不管怎么说,也不能伸着脖子等人家来砍吧。]

但三子一直在朝廷,朱棣也不放心,这时黑衣和尚给朱棣出注意,出什么注意呢?

各朝在看的人他们也想知道,燕王底下的人给他出什么注意,包括朱元璋在内,

视频里

而黑衣和尚给他出的注意就是让他装病不出,若朝廷得知燕王朱棣时日不多了。还有什么理由不放回燕三子呢?

过了好一会,一旁穿着黑衣和尚抬头缓缓道:“世子与两位郡王均质于京师,于我燕藩实如鲠在喉。眼下太祖小祥已过,王爷可奏请朝廷放三位小王爷归来。”

朱棣尚未回话,一旁袁忠彻已苦笑道:“小祥不过是一个由头而已。眼下皇上正在谋燕,又岂会放诸位小殿下返燕?只怕奏章一上,齐泰等人便会再找个理由相留,等到燕藩削了也回不来。”

这时朱棣旁边大将朱能却道:“成与不成都得一试!依臣之见,王爷不妨上一道奏章,说自己身染沉疴,欲让三子归家侍奉。父疾子归,亦是天理人伦。王爷已称病数月,朝廷又有什么理由不准?”

朱棣也觉得他手下大将朱能说的很有道理,

“嗯,成与不成都得一试!

随后根据黑衣和尚的一番分析,让本满脸愁云的朱棣一时精神大振,兴冲冲地问道:“依大师所见,本王又该如何添这把干柴呢?”

道衍道:“若是王爷自己去添,那岂不是授柄与人?要成此事,须借他人之手。”

[朱棣眼角一跳,他当然明白这个他人是谁。不过此人至关重要,除了道衍和一干子婿,饶是他手下朱能与张玉等心腹爱将,他也从未露得半点口风。此时他也不点破,只颔首道:“也罢,此事由我亲自布置!”]

看到这里各朝的皇帝都纷纷想给朱棣一个点赞。

大明,南京应天府。

朱元璋:没想到老四手下的人还真是聪明

这么一来,监视燕王的人难免放松了警惕,老四反倒是为自己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画面上。

朱棣与道衍一番哑语,殿内的文武僚属们皆云山雾罩。不过他们都久随燕王,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自是懂的。作为燕王的女婿,李让心中自是有数。

随后燕王朱棣让手下人给南京上书。这封信写得情真意切,相当感人,大致意思是说,自己病情加重,希望朝廷能把犬子们送回北平。如果三个孩子不能赶回来的话,我这把老骨头,估计是要交待在长城脚下了。希望他们能回来照顾老爹,哪怕是见最后一面,老臣我也死而瞑目了。

金陵,紫禁城。

武英殿内朱允炆也收到了一份朱棣的报告。朱棣在报告中说自己病情严重,请朝廷让他的三个儿子回来见他一面。朱棣是想赌一把,试试这份报告能否让朝廷放他的儿子一马。

[在五月,是太祖朱元璋的忌日,按照礼制朱棣应该自己前去京城,但朱棣知道,如果这次再去,就回不来了。可是父亲的忌日,作儿子的不去也是不行的,于是他派长子朱高炽及另外两个儿子朱高煦、朱高燧代他祭拜。一下子派出三个儿子,除了表示自己重视此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告诉朝廷,自己没有异心。]

[朱棣这次可算是打错了算盘,当时的形势已经很明了,建文帝摆明了就是要搞掉藩王,此时他把儿子派入京城,简直就是送去的人质,果不其然,燕三子一入京就被扣下来。”]

[随后朱允炆找来了齐泰和黄子澄,拿出朱棣请求让儿子们归藩的报告,问他们意见。]

[齐泰说:“既然报告说,燕王朱棣在北平准备造反,干脆现在就把他的三个儿子抓起来,明确作为人质,用他儿子的性命来牵制朱棣,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建文帝本也表示同意,

[可黄子澄不同意,他说:“现在燕王朱棣不是还没造反吗?抓起他的三个儿子来,不是等于授之以柄吗?他要是以此为借口起兵造反,可就麻烦了。我看不如就按他的请求,把他的儿子们放回去,让他一时放松警惕,表明朝廷并无削藩之意,以麻痹燕王。”]

明朝,洪武时期。

应天府。

朱元璋看着视频在评论区:这特么的出的馊主意?他真的不知道要说这个末来的孙子什么好,什么都听书生的,就不能有一点自己的注见吗?

赵匡胤:好家伙,朕直乎好家伙,如今已有五位藩王已经被处理掉,事情闹成这样,连路上的乞丐都知道朝廷要向这朱棣动手,而这黄子澄的脸上简直已经写上了削藩两个字,这朱文炆居然还要掩耳盗铃!

刘彻:书生办事,真正是不知所谓。

祖龙嬴政:难怪,这视频会说,这朱棣能造反成功,原来是这朱文炆手下有这帮误国书生。”

李世民:这几个书生也就读书多,打起战来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暑期三天优惠活动,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8月13日到8月15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