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第七十四章

有人寻着味儿朝这边看,余慧芳就大大方方地表示,闺女回来了,给闺女补补。反正他们一向疼孩子,倒不显得蹊跷。

本来想再给妮妮塞俩零花钱,但闺女表示她是挣工资的人了,目前还有安置费的补助,手里的钱富余,没要。

周嘉妮下午只去了趟厂里,回来就没再出去,在家陪奶奶整理了下现有的碎布,打了浆糊做格褚,奶奶打算做个布包。

家里人相中她背回来的布包了,余慧芳觉得背着出去买个菜啥的很方便,用格褚做书包底,看着挺括不邋遢。

晚上吃饭的时候周万里眉眼带笑地问闺女:“你们还真给厂里写感谢信了?”

下午周嘉妮给黄主任送过去的。

信是刘通写的,以前进大队社员的身份,在信里表达了对二纺厂买菜帮村民创收以及帮着找材料的感谢。

让黄主任非常有成就感之余还有点心虚,有成就感是他帮着跟厂里食堂牵的线;心虚是因为材料的事他安排助理随便找了本书应付了事。

现在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在办公室里来回转了转圈,喊了助理进来,吩咐了几声,助理点头离开。

厂里食堂的人也开心,没想到在他们看来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居然还收获了一封郑重其事的感谢信,托周万里回来告诉周嘉妮,说明年要是还有这种忙需要帮,直接跟食堂打招呼就行。

一来一回,这也算用前进大队的名义跟二纺厂搭上了关系。

“当然,甭管大小都是帮忙,况且又是帮村里社员解决问题,不表示一下怎么行?”周嘉妮笑道。

周万里笑道:”食堂那边都夸你呢。”说他闺女办事地道。

另一边,刘通他们一出车站,坐上来接站的张叔的牛车,就催着他往县供销社走。

赶在供销社下班前进门,直奔卖布的柜台,一眼就瞧见了那块军绿色的棉布,很惊喜这边居然有货,问了下,也不多了,就还有一丈六,两人掏出钱和票一起买了,还买了两个红线轱辘。

之后坐着牛车慢慢悠悠回村,一路上体验了一把上回张宝生回村后的乐趣,给张叔着重描述了下百货大楼和他们逛街时的见闻。

r/>

到村口碰见等在那里的张宝生,黑咕隆咚的,要不是看见一明一灭的亮光,都不知道那儿蹲着个人。

等他们车子走近,张宝生才开了下手电筒,笑道:“回来了?咋样?”

刘通笑道:”非常顺利,人家很认可咱的篮子,对我们客气友好,又接了俩单子,咱们的规模啊,还得扩大。”

张宝生老脸堆笑:”扩大好,扩大好,我还担心咱们厂子开起来没那么多单子撑着呢。”

聊完交接的事,张老四沉声道:”交接是很顺利,但跟着车去的路上碰到了劫道的,车队的人还开了枪。”

那边张叔听着心头一咯噔,吸了口气。

张宝生也是心头一跳,不等他开口,一道年轻的声音插进来:”没人受伤吧?当时两边都动手了?”

夜色下,邱则铭觉得头皮发麻,声音不自觉透着紧张。

张老四摆摆手道:“没有没有,咱们这边的人开了枪就把劫匪唬住了,我们没露头,就那一桩意外,再往后直到省城都平平安安的。”

张宝生松了口气,抬手抹了把汗,紧声道:“不容易,你们辛苦了。小周同志没吓着吧?”

女同志遇到这种事应该格外慌神。

邱则铭紧张的看过来。

刘通摇摇头,语气中难掩赞赏,道:”小周同志可沉得住气呢,一声没吭,看着特别稳当。”详细说了下当时的情形,大家还是捏了把汗。

最后张宝生体谅他们旅途辛苦,定好明天早上开会,就让他们赶紧去休息,邱则铭也转身离开。

刘通没忙着回家,去了趟张开山家,把布和图样交给赵梅,说了周嘉妮的交待,数量上多报了三顶,最后道:“有三顶不是小周同志的,我跟四大爷一人一顶,另外一顶是我跟四大爷合着给惠惠的,不能让你白忙活。你不知道,省里这款帽子都抢不上,孩子们都稀罕,我们没买着,小周说让你帮着做,我俩也就跟着省事了……”

br/>

”刘会计帮小周同志捎来的,让我给她做几顶这种帽子,说省城很流行。”赵梅笑道,“我看看图样。”

省城这边,周嘉妮一觉睡到早上七点多,家里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只剩奶奶在家,正在看晾了一宿的格裆。

见孙女出来,道:“我去下面条,窝个荷包蛋,再舀一勺牛肉汤,可好吃了。早上嘉平嘉安比平时都多吃了半碗呢。”

”奶奶你歇着,我自己去煮。”

拿出面条一看,还是她从群里团的那些。

面条她当时也留了一部分,等搬家后自己开火的时候吃。

吃完饭,她去了这边的街道办,找到葛主任郑重其事的递上一封感谢信。除了感谢举报事件里他们对自己的照顾,还有找资料的事,弄得葛主任也觉得不好意思。

但再不好意思,也没挡住他就彭震举报的事顺便给小周同志做了两句以和解为主题的思想工作,周嘉妮笑眯眯地表示受教。

从街道办出来,去学校看了看孟老师,跟她说了说塑料大棚的进展,并且打听到了那个实验团队的地点,写了信去请教。

孟雯很替他们高兴,道:“那就好,专业的事还是得请教专业的人。”

周嘉妮温声道:”老师,等我们的大棚蔬菜种出来了,一定请您尝尝。”

孟雯老师帮忙找的那些资料最宝贵,尤其是笔记,他们跟村里的庄稼把式探讨的时候,几个大爷也表示受益良多。

孟雯倒是没拒绝,她觉得这是美好的象征,道:”好啊,那是你们成功的果实,能等到你送菜,也说明了你们的成功,这果实我得分享。”

跟孟老师聊几句,孟老师还有课,周嘉妮就出来了。

她离开后有个男老师走过来问道:“那是以前你们班的周嘉妮?看着变化不小啊!”孟雯笑道:“是!”

他们说得变化不是模样上,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男老师点点头,形容道:“感觉一下子长大了。”

孟雯欣慰地道:“可能是下乡让人成长了吧,以前就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现在是懂事成熟的大姑娘了。你不知道,嘉妮帮当地老乡搞塑料大棚,前段时间让我帮着找资料,今天过来汇

报他们实验的进城。”

男老师笑道:”不错不错,她领悟到知青下乡的意义了。”

这边,周嘉妮骑车慢悠悠地往第一百货的方向走,路过供销社就停下进去打个转,买手帕、斗笠、草帽、管箩筐、手编笤帚、搪瓷缸、盆、竹编暖瓶。

铁皮暖瓶不要了,不如竹编的下货快。她从村里拿来的那个编织袋可是发挥大作用了。

进了第一百货,先去卖编织品的那边看了眼,这边顾客不少,他们的货正在热销,不过那个收纳凳没什么人问。

周嘉妮翘了翘嘴角,去北楼找王科长。

王科长正在看报表,一看见她来,就忙道:“小周同志,这批货估计撑不了几天,你们的生产可得抓抓紧啊。”

周嘉妮笑道:“放心吧,我们厂子都准备动工了,等厂子办起来,不光产量,款式也会多增加几个。

王科长笑道:“那就好那就好。”

他指指旁边空着的位子,道:”小宋出差了,你拖他的椅子过来坐。”周嘉妮也没客气,搬了椅子过来坐下,道:“王科长忙吗?”王科长笑道:“我就等着呢,周同志有啥指示就说吧。”前天猜着周同志肯定还会来找自己一趟,所以一看见她过来,心里就更肯定了。

“是关于收纳凳的事吧?”王科长先道,”这两天编织品那边的柜员反馈过,还是有很多人喜欢这款产品,但都因为价格太高放弃了。不过我也清楚收纳凳工艺复杂,成本高,降价恐怕够呛,所以我也好奇周同志有什么高见能让这款产品销售出去。”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您。”周嘉妮笑问道,”王科长,您认不认识友谊商店的领导?”王科长瞪起眼睛,但眼底有赞赏地笑意,叹道:”周同志,你是真敢想啊!”

其实这两天他也帮着想了想出路,觉得那款产品如果走出口的路子应该会好点,款式蛮拿得出手,洋鬼子还就稀罕稀奇古怪的东西。

而且那个价格洋鬼子们不会觉得贵,甚至还有上涨空间。

他没想到周嘉妮也在打这个主意,不过她是盯上了友谊商店,但都是卖给洋鬼子,赚洋鬼子的钱。

王科长笑道:“产品再好,友谊商店也

不是想进就能进的,找他们都不如找外贸公司省劲,或者耐心等一等,多做几个样品出来,等相关的交流会,先把产品亮出去,名声打出去。”

周嘉妮笑道:“要是免费给他们提供一组这种收纳凳呢?当然,我不知道里头什么布置模式,我只是这么想着,给他们提供一组公用凳,老外们逛累了坐下歇歇脚,店里的柜员再顺口帮着解释两句,碰上感兴趣愿意下单的,直接从咱们这边提货。”

到时候就备点库存放到第一百货,从这里提走。

王科长有点意外周嘉妮的这个思路,思量着缓缓点头,半开玩笑地说道:“周同志,以后若是我们百货大楼招工,我得想办法把你招过来。”

这种人才他以前怎么没发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