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齐景公第49节君臣之礼

作为齐景公最值得依赖的辅政大夫,晏子深知齐景公的复兴齐国的宏愿。自齐桓公以后,齐国的国君的权力总是被大臣架空,尤其是经历了崔杼、庆封之乱的晏子,深知最大的忠君爱国,就是帮助国君牢牢掌握政权。

在齐景公时代,作为辅政大夫,晏子以他的智慧,成功劝退了当时民望如日中天的田无宇,也让国氏、高氏两大世袭上卿只享受着一个虚衔,让齐景公在齐国牢牢把握了权力,甚至在整个春秋江湖活跃了起来。

要让国君始终牢牢把握着权力,就必须将任何一丝可能对国君不尊不敬的火苗掐灭在最初的那个时间点,无论是谁!

史料记载了齐景公有一次宴请群臣,酒喝得高兴了,率性而为的作派又来了,不顾君主之威,居然当场表示:今天大家就一件事,喝酒,不需要讲究君臣之礼!

不需要讲究君臣之礼,把酒喝成这个样子?晏子当场就表示了反对:“主公,不可不可。不顾君臣之礼,势必引起混乱啊。作为国君,就得有一个国君的样子,作为臣子,便要遵守为臣之道!今天您喝酒时可以不讲君臣之礼,此先例一开,那以后欣赏乐舞时也可以不用讲究,议事时也可以不用讲究,那国君有何威仪?丧失了威仪,国君怎么约束群臣治理国家?”tiqi.org 草莓小说网

本来兴高采烈的齐景公顿时拉下脸来,心道:“你这个小矮子,难听不知道这只是寡人的一句玩笑话吗?他没有直接反对晏子,而是站起来拂袖而去。

齐景公干什么去了?小便去了?不,他郁闷去了。寡人只不过是让大家伙都开开心心地陪寡人喝酒,你晏子怎么借题发挥上纲上线,真没有意思。

群臣见国君生气了,很多人都在心里骂晏子。晏子很无奈,但还是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齐景公还是回来了,毕竟酒还没有喝尽兴,不能因为这个小矮子几句话乱了整个气氛嘛。

齐景公回来时,群臣都站了起来以示恭敬,唯有晏子不站。他似乎只看到眼前的酒,自己满上喝了一口。齐景公心中不禁有气:你这个小矮子,刚才还口口声声要坚守君臣之道,结果寡人进来了,你却不以礼相迎,反而把寡人当空气,真是说一套做一套,虚伪!

齐景公坐回自己的桌前,侍者给他满上一酹酒,齐景公举杯示意大家喝酒吧,此时群臣都站起回敬国君以示感谢。但晏子却仍旧坐着,根本不看齐景公一眼,仍旧是自顾自的喝了一口。

这下齐景公真正火大了,他猛地将酒酹一顿,喝斥晏子道:“晏大夫,你几个意思?藐视寡人吗?”

群臣顿时紧张起来,虽然晏子无礼,但他毕竟一向受人尊敬,此时国君龙颜大怒,看来晏子要受罚了。几位跟晏子要好的大臣着了急,纷纷用眼神暗示晏子赶快向国君认错陪礼,但更多的人认为,凭晏子的犟脾气,估计是不会认错的。

谁料,晏子听齐景公怒喝,立即起身离座,向齐景公深深掬了一礼,诚惶诚恐道:“主公,微臣哪敢对您不尊啊,微臣只是现场演示一番如果不遵君臣之道的后果而已。您从微臣身边走过两回,按礼微臣应该起身迎送;您举杯请大家喝酒,按理微臣应该与众臣一样起身回礼。

但微臣就是想让主公切身感受一下,如果不这样,主公您是什么感受。现在微臣已经清楚主公是不希望这样的感受的,所以微臣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故此,微臣再次请求主公,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咱们齐国都要恪守君臣之礼!”

齐景公呆了半晌,好你个晏矮子,原来是演戏来着,还让寡人当了一回配角。但通过这样一场戏,齐景公当即便明白了恪守君臣之礼的重要性。他更感激晏子,这是位对国君绝对忠诚的大夫啊,直言相谏不成,便曲线而谏,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自己这位齐国国君的威仪啊。史料记载,齐景公对晏子说:“您讲得对啊,要不是您,寡人险些犯了大错误啊。”

在晏子辅政的齐景公时代,齐景公之所以后来能够牢牢把控朝政,与深受晏子这种必须恪守君臣之礼的思想分不开的。

齐景公曾经想重用过孔子,也正是因为孔子见齐景公时,首先便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道理,即一个国家,国君要象国君,臣子要象臣子,不能乱了;一个家庭,父亲要象父亲,儿子要象儿子,也不能乱了。君臣父子,都有着自己的地位,在其地位上,应履行好自己相应的责任,而这个必须要通过礼来实现。

而晏子虽然劝谏齐景公不要重用孔子这个书呆子,但他的“守礼”以及“仁义”理念与孔子是基本一致的,只是晏子的礼与仁,更具有现实意义,比起孔子的全面复古更具有实践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