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韩嫣与狱词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函谷关外一片孤清冷寂。

刘彻等人告别韩安国后压着羊胜公孙诡二人的尸身便回程长安了,而自始至终梁王刘武也没有出个一次面。

在路上刘彻显得心事重重,“允哥儿,你说我父皇会怎么处理这事啊?”

王允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如果按照历史轨迹的话从今往后汉景帝刘启自此便对刘武心起隔阂,以前刘武每次到长安都可以久住。一般的封王在长安最多也不超过二十天,而历史记载刘武留长安最长的一次待了整整半年。但是因为这事后刘武也没有特权了,想来刘启对刘武所作所为还是耿耿于怀的。”

“想来陛下不会为难梁王殿下的吧,毕竟太后健在。太后疼爱梁王殿下这事天下皆知,姑父对梁王殿下也是宠爱有加,想来不会为难梁王殿下的,最多小惩大诫一番。”

听了王允的花刘彻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走了?”

梁王寝宫内梁王问到府令。

“禀王上,太子殿下两天前已经走了。同行的周亚夫和卫绾也已经随着回去了。”

“嗯,备架。我要去长安。”

“王上这不妥吧!此案尚且未结,如果王上亲自去长安,若陛下为难,这如何是好?”府令担忧的说到。

“我意已决,去吧。如果我不去你觉得羊胜和公孙诡两位大人尸身能否回归故里?”

“可是王上,若是两位大人知道绝对不会希望王上你去的。”府令接着委婉的劝导到。

“行了,叫你去做你就去做,你是王上还是我是王上。”刘武的声音很平淡,并没有生气的感觉,但是府令却从中听出了刘武的决心。

“诺”低着头,府令便下去准备了。

马车将积雪压的嘎吱嘎吱,而不远处的长安城也缓缓出现在刘彻眼前。“允哥儿,我们回来了;允哥儿,你快看长安城。”说着刘彻还激动的指了指长安城。

“安啦,安啦,你不是每天都住在里面嘛?这么激动干嘛?一点太子威严都没有。”

“我这不是好久没回来了嘛。”刘彻小声说到。

王允闻言表示理解,记得自己初中住校一周每次回家都感觉十分激动,并且那时候的自己都已经十二三岁了,但是现在的刘彻才六岁而已。

周亚夫在宣室殿(皇上接待大臣私聊的地方。)向刘启禀报这次的的案件进展,而王允一行人已经回到了太子的思贤苑。

案件办得如此顺利,远超周亚夫等人所料。

随着羊胜、公孙诡两人的尸身被“关”进大狱,再加上两人死前的认罪书,行刺袁盎等大臣的案子总算是接近了尾声。

不过对于袁盎留下的指证梁王为主谋的话大家却没有题,这也是这件案件始终没结案的原因。

周亚夫及时将睢阳之行的状况向皇上禀奏,自然,刘彻的聪颖和果敢成为宣室殿的主要话题。

“太子年纪虽小,却是处事果断,收放有度,颇有太祖遗风!要不是太子以韩安国说服梁王,大索之期或许会延宕许久。”

刘启闻言自是十分开心,自己的孩子受到别人的肯定做父母的肯定会高兴。

但是刘启却是谦虚的说到“太子尚幼,朕之所以遣他前往,意在历练,若非卿等忠直尽命,他能奈贼何?卿等一路劳顿,尽心竭力,朕甚欣然。”

话虽这样说,可周亚夫感觉得到皇上语言背后的欣喜。

“不过有一事。。。”说着说着周亚夫便将王允带着刘彻在军营中吃火锅,还被韩安国撞见的事告诉了刘启。

顿时刘启只觉得自己脸上有些许挂不住,刚刚才在夸这小子,不过转眼便听见他在军营做如此荒唐的事。

不过眼珠一转,接着他又开口到。“槐里侯行事确实有些许孟浪了,毫不知礼节。我想安排他同太子在思贤苑学习礼仪,此子也算聪明,好好培养一番也可。不知丞相认为如何?”

周亚夫自然是听出了刘启为刘彻开脱的语意。虽然王允说话做事不是很讨人喜欢,不过对于大汉立了很多功劳的他周亚夫并不是很讨厌。相反他还有点喜欢这位古灵精怪的小崽子。

听见刘启如此说他也不会驳了刘启的面子,“陛下厚恩,槐里侯行事虽然天马行空。不过确实是位可造之材,此举确实不错。”

商议完这些小事刘启又开口到。

“袁盎此案还请丞相督促廷尉府加快审理此案,依律定罪。”刘启不愿在这件事情上盘桓,朝廷该做的事情太多了:立后的诏书宣达月余,可王娡依旧没有入主椒房殿;立后大典不能再拖了。椒房殿空得太久,后宫急需要人来管理。

周亚夫闻言点了点头,踌躇一会儿后该死开口问了一下,“此案关于梁王不知如何陛下想如何处理?”

听见周亚夫的问话刘启明显一愣。稍作思考后眉宇中挣扎了一下开口到,“依律处理吧,武儿大了,有时候他需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了。”

“诺。”说完周亚夫便告退了。

思贤苑中刘彻正和王允两人在讨论这次会不会受到刘启表扬,“允哥儿,你说我们这次会不会受到父皇表扬啊?”

“你问我,我问谁啊?不过你做的挺不错的,尤其是劝韩安国劝诫梁王的那会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挺不错的,话语之间有条不紊的。”

本来受人夸奖是应该很高兴的事情,不过对于王允的夸奖刘彻却是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感觉王允就是在敷衍他,连说话都是爱答不理的样子。

突然卫绾推门而入,刘彻一见立刻便起身行礼。“见过太傅。”

王允虽然不着调,不过该做的礼节他还是会去做的。就像曾经他虽然在老师眼中是个坏学生,但是看见垃圾桶旁有纸巾之类的他还是会伸手将它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有些东西无关乎自己的学问身份,某些大家约定成俗的东西除非那些真正的大奸大恶毫无良心的人,其他人总是会不自觉的去遵守的。比如尊重老人,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等。

随着刘彻问完礼,王允也抱拳躬身,“见过卫太傅。”

不过很快两人的眼光就被卫绾身后的一个少年给吸引了。

“这位是?”刘彻开口。

卫绾忙介绍道:“从睢阳回京后,皇上就找了一位习武的陪读来陪太子。这少年名叫韩嫣,乃弓高侯韩颓当之孙,自幼跟祖父练得一身骑射本领。”

其实这韩嫣不仅武功有些根底,人也生得剑眉玉面,身姿挺拔,说话也伶俐乖巧。卫绾的话音刚落,他就毕恭毕敬地跪在刘彻面前道:“小人久闻太子天资聪颖,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而后起身对着王允行了一礼,接着道,“这位年纪与我相仿的想来就是槐里侯了吧?槐里侯年龄虽与我相仿,不过为大汉所作之事却是在下拍马难及的。没想到今日却是有幸见槐里侯一面,真是仪表堂堂,风流倜傥一看便是有大智慧之人。”

原本王允还对韩嫣对刘彻的溜须拍马很不高兴,不过当韩嫣一大串马屁拍在王允身上王允心中只有一个想法。“这小子有前途!”

对于韩嫣王允算不上熟悉,不过也不陌生。历史上这家伙可是个狠人,十分受刘彻的宠爱。刘彻和陈皇后冷战的时候在没有遇见卫子夫之前刘彻甚至宁愿和他睡都不和陈皇后睡,王允一想到两人就觉得基*情满满,不过后面他失宠了居然去祸祸刘彻的冷宫,最后被发现给赐死了。

总得来说是一个很会讨主子喜欢,但是自身却没有太大才能的一个人。但是他却不知道他对王允表达的这些善意的言辞却是改变了他的一生。

卫绾本人对韩嫣第一感觉其实还是不错的,因为韩嫣不仅长的英武帅气,同时还给他谦煦有礼的感觉,主要还是名将之后武艺也不凡,有他在刘彻身边也好过王允在刘彻身边。

不过韩嫣的这一番溜须拍马却引起了他的极度反感,卫绾本就是一个守成忠厚之人。当初刘启被立为太子时邀请他赴宴他都托词有病不去。就是不想趋炎附势,只想好好侍奉皇帝。而韩嫣这一番话却将韩嫣趋炎附势的性格展露无遗,此时的卫绾对韩嫣已经有些许不满了。

“咚咚咚”随着敲门声响起又有一位大臣走了进来,卫绾回头一看竟是郅都。

此时的郅都还是十分收到刘启重用的,虽然他弄死了前太子刘荣导致窦太后对他十分不满。不过刘启对他做事狠厉以及忠心耿耿却是十分赞赏。

卫绾有些许疑惑,他不知道郅都好好的为什么会到思贤苑来?

“请问郅都大人到此所为何事?”卫绾开口到。

郅都对卫绾还是有些许尊敬的,现在的卫绾是太子太傅,怎么说也算未来皇帝的老师,郅都自然不敢怠慢。

“自然是因为袁盎一案,此案陛下交给太子处理。我审讯完了一些参与此案的供词已经整理好了,自然来此向太子殿下禀报一番。”

说完他便恭敬的向刘彻行了一礼,“太子殿下请看,这是那些犯人所交代的狱词。”说完便将手中的狱词双手小心奉上,递给了刘彻。

郅都自然可以不用来太子这里汇报情况,之所以来此自然是为了同未来的皇帝陛下刷个好眼缘。一路上大家都看出了刘彻的不凡,郅都又不是愚人,自然也明白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刘彻是未来皇帝肯定是铁板钉钉的事,这么好表善意的举动他自然不会放过。所以审讯完袁盎一案相关人员便来给刘彻供上狱词。

“辛苦大人了。”刘彻结果狱词后对郅都说了句宽慰的话,而后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狱词,不过随着越看越多,刘彻的眉头也越来越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