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早放下和晚放下

金狗叫,旺财到,又是新春!

但无论是辽左,还是朝鲜半岛,亦或是九州岛,都没有鞭炮的轰鸣声。

当然,不是兴义军提倡环保,而是前线火药告急,哪有多余的火药放鞭炮。

“轰隆隆!”

“砰!砰砰!”

“杀啊!”

炮弹,火枪,呐喊声。

所有的喧闹,都集中在了大坂平原的京都城前。

京都城中的倭寇防守得非常严密。

兴义军尝试攻击了几次,都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

自古攻城,进攻方都是处于劣势的一方。

兴义军将京都三之丸,用炮弹犁成了一片废墟,但依然没有能攻进城中。

这些倭寇,在井伊直孝的赤备队的监督下,拼命抵抗。

杨延武不得不减缓了攻击的节奏,伤亡太大。

杨延武担心,如果强攻,即使攻下了京都城,可能要损失三分之一!

杨延武不得不选择用物资来消耗,相对于人命,用物资消耗让他觉得没那么心痛一点!

在火枪队的掩护下,兴义军的炮队推到了最前沿,将炮弹打进了京都城的二之丸。

烧得通红的炮弹,击中了木屋以后,燃起了熊熊的大火。

附近的倭寇连忙拿着木桶救火!

杨延武特意在城外用土垒了一个二十米的高台,站在高台上,用望远镜能看到京都城内,二之丸的大致情景。

如果铁炮队能够指哪打哪,兴义军早就破了这京都城了。

可惜现在的铁炮是滑膛炮,射击不精准,即使算好了角度,几十门炮弹齐发,也有可能一枚都没有打中目标。

现在京都的二之丸的每处地方,多少都受到了炮弹的攻击。

但一棵樱花树下,一间小木屋,周围都砸中了好几枚炮弹,但这小木屋,却一点事情都没有!

倭寇们在三之丸中设置了太多的障碍,兴义兵的骑兵,只能在外围警戒,战斗陷入了焦灼状态。

杨延武唯一能做的,就是截断倭寇的粮道,希望消耗掉京都城中的存粮,让他们不战自溃。

拼消耗,就得靠后方给不给力!

后方,长崎港,来了一艘葡萄牙大帆船,圣母号。

现在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处处与葡萄牙人作对。

葡萄牙商人想要展开东方贸易,变得困难重重。

安德烈船长经过重重困难,突破了荷兰人的封锁,才来到了这里。

圣母号上,带来了大量的货物,特别是火药。

曾经有倭寇告诉他,德川家康需要大量的火药!

确实,德川家康需要大量的火药,德川家康囤积火药,本来是用来对付大坂城中的丰臣秀赖的。

德川家现在也急需火药,但南洋的贸易,已经被兴义军完全切断,德川家康是不可能得到任何外来物资了。

而且石见银山和佐渡金山,都已经被兴义军攻占,德川家康也没钱进行海外贸易。

安德烈船长是幸运的,如果历史没有改变,他就要和他的圣母号,一起沉没在长崎港外的海面上。

他在澳门,打死了几十个倭寇,因此受到了报复!

但现在,他受到了欢迎,他带来了兴义军急需的物资,火药。

安德烈以为自己要逗留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将货物卖出去,但他发现他的货物很快就卖空了。

圣母号离开时,还装上了一货仓精美的青瓷!

安得烈赚大了,他本来想将自己船上的青铜大炮也卖了。

不过却被拒绝了,兴义军在这里的管事看了他船上的大炮,沉默地摇了摇头。

这大炮,管事的看不上,兴义军的大炮,可比圣母号上的好多了。

安得烈带着满肚子的疑惑走了。

要火药,却不要大炮,难道他们真的拿火药去制作鞭炮吗?

安得烈想到了流行在他们中间的一个笑话!

如果是在大明,那确实没错,火药制造鞭炮,比用来做武器更重要!

但兴义军的成分,班底是辽左的穷困军户,主体是明朝流民和朝鲜底层民众,还没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没那么奢侈!

辽左之地,新春之际,有人在盼,良人归来。

龙小青,也是其中之一。

杨延武,已经快一年没有归家了。

龙小青很想找个理由,去九州岛看望自己的丈夫,但最后,还是熄灭了这个心思。

这个受到儒家文化熏陶的女子,脑海中飘过三从四德,相夫教子。

龙小青不知道,如果她这么远跑过去,去看望杨延武,杨延武肯定特别高兴,怎么可能会怪罪她。

这可能就是思想上的不一样吧!

龙小青现在掌管了整个兴义军所统辖之地的教育,她是有机会去九州岛的。

但如果在大明,女子怎么可能有机会管理教育,就是参与一点政治事务,都不可能。

当然,在大明,其实也有那么一个奇女子,做到了这一点。

那就是明末女英雄秦良玉!

不过,因为特殊的身份,特定的环境,才造就了这么一位令人仰慕的女英雄。

秦良玉,只是明末的一个特例,是明朝女子羡慕却不可能模仿的。

龙小青给杨延武寄去了一件貂皮大衣,以慰自己的相思之情。

情深何处,裘相思!

杨延武抚摸着龙小青寄来的貂皮大衣,心中不由一阵温暖!

两人之间,究竟是爱情,还是亲情,杨延武自己弄不清,也不想弄清!

杨延武的想法很简单,给自己一个立足之力,给自己所关心的人一个立足之力,如果有可能,就给这个民族,一个好的未来。

他是科学工作者,对情爱方面,没有那么感性!

貂皮大衣是随着新的一批补给送过来的。

补给到来,让京都城外的炮声变得更加剧烈!

随着补给到来的,还有一个人。

菊隐大和尚。

杨延武在军前见了菊隐大和尚。

“大师,听说你要去大明皇帝那里告我!”

“施主,你这话说得不对,我是去大明寻求和平的,希望施主醒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菊隐大和尚一副悲天悯人之状。

大和尚还真是个放下屠刀的菩萨。

这东瀛的倭寇,在这战国时代,如果战败,又没有被杀死,就会遁入空门,当个大和尚!

菊隐大和尚,他没出家之前,也是个双手沾满血腥的武士!

杨延武抚摸着手中的战刀,淡淡地说道:“大师,既然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我晚一点放下,不是也没有什么关系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