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事发

主帐内一片沉默,静可闻针。

邰久郎陷入一种极度的自我怀疑和癫狂的状态,他怎么也想不起来自己是何时亲笔写下了这份极详尽的供词,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曾被问审过!

到底……到底是怎么回事?

吴学义紧皱着眉头,上前一步把邰久郎的供词拿起来细读,其他人也急切的凑到他身边一起。

江幼看着邰久郎,道:“你说的所谓证据,就是赵良每月给你们送兵器粮草,和收假银子、被劫掠少女们的账本吧。”

说着,她把那夜从赵良书房里找到的诸多账本中的一本举在手里,又道:“这些东西早就握在本官手中,还有什么必要再审你呢?”

自从喜乐将银子的蹊跷告诉她,再结合着罗万海给的那块,江幼就隐隐猜测着顾光耀在此地铸假银。

在第一次抓捕邰久郎,拿到他的证词之后,江幼特意再次前往那处无名荒岛,在上面一处山洞中,果然见到那些熔炼碎银子成银漆的炉子,和铸造假银子的模具等物。

她哂笑道:“以假银子作为军饷发给两座大营,真是一桩黑了心肝的好买卖!”

数万名将士绝不会怀疑朝廷发给他们的饷银是假的,而城中百姓又绝不会想到两营将士拿到的银子都是假的。

一来二去。wutu.org 螃蟹小说网

在这富庶繁华的临海二城中,竟然流动着八千多万两白银!而这些将士搏命、百姓度日的血汗钱,通通进了顾光耀的腰包。

看过供词的吴学义几人,心中无不骇然大怒,强忍着情绪问道:“这些……这些事情,江御史又为何要瞒着我们!?”

若是让他们早些知道……

若是早些知道……定然要把那赵良大卸八块了解恨才好!

江幼叹道:“这事不仅与帐中诸位相关,更牵扯着两营数万名将士,本官须得将一切彻查后,方可告知。”

便是这几日,她把自己关在寝帐里,将赵良府内的账本细细算了,才知道这么一笔惊天的巨款。

顾九卿道:“诸位放心,账本连着供词早已送去盛京,想来很快就会有回信了。”

一听这话,几人心下稍安。

孙明远又惊道:“哎,这供词不是在咱们手里拿着呢吗?!”

莫不是送错了吧!

江幼无奈地瞟了他一眼:“就不能写两份?”

盛京。

太子府。

自从得知邰久郎再次被抓住送回嘉城大营,顾光耀这心就始终吊着,生怕他吐出一点不利自己之事,更是把他们之间的通信都收拾起来,交到彭三手里,吩咐他“妥善”处理。

十二月二十四日,天色刚刚擦黑。

皇宫中传出旨意,急召魏相进宫议事,不过半个时辰后,魏相一脸郑重地走出了御书房,手持着御赐金牌,宣布了皇上的旨意:太子顾光耀和忠勇侯郑镜明勾结倭寇,涉嫌叛国,抓入天牢待审!

随着太子府和忠勇侯府的大门被禁军踏破,两人齐被押入天牢。

之后便是抄家。

太子府。

太子妃郑双双惨白着一张脸,冷静的组织内院外院的下人在两处院子齐齐站着,并未乱了阵脚。

当禁军一无所获地从府门离开时,郑双双满脸惊愕,一直竭力压制的惊惶如洪水般涌上心头,竟然站都站不稳。

贴身丫鬟连忙来扶她。

郑双双猛地抓住丫鬟的手,一字一顿道:“真的,什么都没搜到?”

丫鬟被她的模样吓了一跳,只当是主子太过于担心太子的安危,连忙出言安慰:“您且放宽心,确实什么都没搜到……”

郑双双脑中轰然一片。

怎么可能什么都搜不到。

这些年她虽然不曾涉足,但还是从细微末节中推测出一些顾光耀见不得光的勾当,禁军怎么会什么都查不到?

如果不在这太子府,那些确凿的罪证,和无数往来信件……又会在哪里。

郑双双心中发沉,直觉娘家怕是不好……

忠勇侯府。

眼见着儿子被禁军带走,郑老夫人一时急火攻心,直挺挺地倒下后,始终人事不省。

曲氏要顾着婆婆,又要顾着全府的下人,只觉得心力交瘁。

她才呵斥了那些哭嚎的下人,就见到郑已微满脸泪痕地站在门口,衣裙上蹭满了泥土,就连发钗都从头上耷拉在肩膀上,失魂落魄,十分狼狈。

她自小是在祖母的疼爱中长大,总觉得无论发生什么事,祖母都会护着她,因此当郑老夫人倒下那一瞬间,郑已微的内心充满崩溃。

再加上她眼见着那群禁军如狼似虎地掀箱翻柜子,砸床摔桌子,就连府中花园里的花草们都被连根拔了……更加天塌地陷,整个人都再不能思考。

曲氏忙走上去,一面交代贴身的婆子去拿帷帽,又将郑已微拉到自己身边,叹道:“你一个未出阁的姑娘,怎的就能在这些个大头兵面前露面!赶紧带了帷帽去你祖母屋里躲着!”

郑已微呆滞地点点头。

见她这副样子,曲氏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小声安慰道:“别怕,没事的。”

曲氏说这话是有根据的,她曾在人后问过郑镜明与太子之间的牵扯,郑镜明虽未明说,但隐约透露一些。

彼时郑镜明透露那些,都与东海无关。

曲氏一手搂着郑已微,心里很是担忧身在太子府的女儿,想来那太子府绝对不会干净的……

然而。

完全出乎她的意料,禁军竟从书房中搜罗出大量往来书信和账本,还从花园中挖出一口巨大的木箱子来,其中整整齐齐地码满了大额银票。

一时间,曲氏如遭雷劈,不可置信地望着那些东西,脸色惨白如纸。

在她身后,府里的一众下人们哭声震天,喊冤求救之声此起彼伏……

抄家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盛京的西坊回荡着禁军铁甲摩擦的金属声,和整齐划一的脚步声。

各个府院的大门都紧紧闭着,住在其中的官员们心思各不相同,既有隔岸观火的,有拍手称快的,也有担惊受怕的……却很少有真正淡然处之的。

顾光耀做储君这些年,联合着诸多势力,实在是不容小觑,朝中很少有人跟他没有接触。

不过,最心惊胆战的还要数国师陈元青。

他曾经只是个副职,能起势全靠顾光耀的提拔,而他投桃报李的为其做了不少脏事,若是顾光耀覆灭,他也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每每想到血溅三尺白绫的下场,陈元青只觉得百骸生寒,惊魂丧魄,他急忙地写了封求救信,绑在一只从不轻易动用的信鸽腿上,小心轻柔地抱着信鸽,生怕动作过大伤着碰着,最后虔诚将其放飞……

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冼武熟悉的嗓音响起:

“主子,冼武幸不辱命,已将人尽数接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