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战云消散,大朝会厘定政体

大业元年九月十四,大隋四方边境战云消散,只留下满目疮痍的破碎大地。

北方,短短五天时间,大小战事在两百里的区域进行了上万次。攻隋联军投入一百五十万人次。大隋投入兵力一百二十万,接了悬赏令的各方势力近三十万。

三十万人数以上规模的大战超过五次,截止九月十三酉时,北方攻隋联军伤亡九十万,领军将领或被阵斩,或被暗杀,或者见势不妙悄然离去,战意狂降之下只得退出战场,北方战事就此告一段落。

东北方战事在九月十二就进入平静时期,这个战场在平南将军薛举领军之下,三战三捷,杀敌超过七十万,自身损失也是不下五十万。大军所过之处,皆是血色弥漫,生灵哀嚎,处处残肢断臂,流血漂橹。薛举之名,一时四方侧目。

隋主念薛举战功赫赫,特晋薛举为镇南将军,所率部属赐名破军。

同时东北方攻隋大军伤亡居四路大军之首,一百三十万大军阵亡超过一百一十万。

东南方却成了各方势力的狂欢,九十万大隋将士成了战场配角。有修士尝到甜头,从而带动周遭的修士的效仿。于是战场之上临时出现了数十个联盟,他们游走于战场各处,或暗杀,或强攻,或下毒,或布置陷阱,杀人手段千奇百怪。攻隋大军苦不堪言,伤亡人数之惨烈,让各方没有参战的势力瞠目结舌,不敢相信。

以前运朝大战,都是两军对垒,强存弱亡,江湖游侠和小势力皆是不敢轻易涉足,一来怕沾染运朝因果,二来些许江湖势力对运朝大战起不了什么作用。

相较于悬赏令送出的东西,各方势力对大隋带来的好处就是就不值得一提了。

东方战场极为平静,攻隋大军许是被大昊阻挡,许是作壁上观,两方大军隔着百里距离遥遥对峙。

九月十四午时,东方攻隋大军缓缓退出大昊和大隋交界,消失在各方势力的视线。

至此,十二国,五方教派,杂合零散势力共五百万人的攻隋大军,被两百七十万大隋将士,近三十万各方面

(本章未完,请翻页)

游侠所击败,于五天内伤亡三百万。

此役大隋将士伤亡一百五十余万,参战江湖势力伤亡逾十万。大隋边境东北,北方,东南三地百里山河破碎,屋舍倒塌,城镇荒芜,作物毁弃,矿场亦是受到波及。

这一场灭国之战,大隋虽胜,然遭受的损失也是极为巨大。不提活跃在各处战场的猎杀者,就是一百五十余万阵亡将士的抚恤,方圆数百里城池的战后重建,被毁弃作物的重新培植,社会生态的重新架构,所需要的资源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至于战争红利,除了宣威四方,向周边势力证明大隋由资格屹立于这方天地,得享运朝气运,亦有征伐四方的权利之外,再无其他。

大业元年九月十五,四方战云散尽,大隋工部,户部,刑部,吏部在完成地动和洪灾的救援赈灾和灾后重建之后,有马不停蹄的赶往被战争摧残的东南,东北,北部边境,继续进行战后重建。

与官府同行的还有几个大商会和妖族的诸多力士,他们为大隋的赈灾和灾后重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帮助。当然他们也各自获得了相应不菲的报酬。

与此同时,许多参与征讨来敌并获得功勋的修士都齐聚隋都,等待大隋兑现承诺。

大隋十二亭在朝堂百官讨论后重新架构,定为四县一郡。

东方三亭合并为一县,县名曰洛阳。南方也是三亭合并为一县,县名曰建康;北方亦是三亭合并为一县,县名曰北平,还有西方三亭还是合并为一县,县名曰长安。

四县合为一郡,郡名曰右北平。皆因大隋疆域位于大玄天东北,而万里县域于大玄天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粟,大玄天界域图是几乎找不到大隋之地。

而所谓的郡县只是大隋方便治理而划分的行政规划,远远比不上真正的郡县,大玄天约定俗成的郡县规模为万里可称县,可立国主,十万里为一郡之地,可称王。

大朝会,杨旷身着礼服,高踞御座,正襟危坐。

衮衮诸公身着朱紫,衣冠禽兽的分文

(本章未完,请翻页)

武肃立于丹陛之下。

丞相杨素出班上奏道:“王上,自重阳立国至今日,已经过去六天,臣率领诸位臣工先后建立吏,兵,刑,户,工,礼六部职司,并擢拔相关官吏,由中书省统一管理。地方也重新划分,分为一郡四县十二亭,郡县架构也已经完善,第一任郡守还请王上擢升。”

杨旷声音平静的说道:“杨相辛苦了,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构建完整行政体制,杨相功莫大焉。至于郡守人选,诸公可有心仪之人?”

监察御史袁殃出班奏道:“起禀王上,此次地难,人祸并行,幸有王上提前准备,诸部各司其职,外有妖族力士尽力,各大商会鼎力相助,将灾害的影响减弱到极小。官府之行为,县域生灵皆称大隋王上圣明,官吏尽职。有人族田文,奔波各地,不畏辛劳,且颇有才华,若能征辟,此人之才,可为郡守。”

“田文?那个孟尝君?高爱卿,你可与其接触一二,他若愿意入我大隋,倒是可以一用。”

“臣遵旨,下朝后臣会与孟尝君一晤,劝其为大隋效力。”

杨旷轻笑:“没有孟尝君,只有田文。你可以告诉他,他若能在大隋立足,并且一展所长,孤不吝惜高官显爵,修行资粮。尔等同样如此,你为大隋创造价值,孤许尔等非凡的前程。”

朝堂所有人手持玉板,躬身下拜:“臣当为大隋之强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此事就此打住,明日便是举办国宴之日,杨相,高尚书,此事准备的如何了?”

高颎出班说道:“王上,国宴之事乃是礼部联同御膳房共同布置,于迎仙阁设四档宴席,第一档为王上与天玄教太上长老,天魔教九护法,大幽皇朝太子,太阴皇朝二十五皇子等人,席位九。第二档为三公做陪,诸位王国观礼使臣,一些大教行走,席位二十七,第三档为六部尚书做陪,一些县主和天仙修士为主,席位八十一,第四档由四县县令做陪,一些有功于大隋的修士,游侠可列席,席位一百零八。其次下级县令,亭长,里正都要举办宴席,做到万里县域同贺。”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