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这应该是一个很容易喜结良缘的年份。强子和恬恬的亲事得到了双方父母的认可。强子父母听说儿子谈了一个大城市里的城市户口的对象,喜悦之情恨不得让棒子沟整条沟的人都知道。虽然强子妈高兴之余还有有一些儿子从此要在几千里之地安家的遗憾。但是这对于棒子沟的老少爷们而言,只要日子能过的好,家在哪并不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反正往上数几代人从老家出来闯关东还不就奔的是个日子。

翠莲听月亮河的娘家姐姐和她说人家强子找了一个城里的对象,听说也在滨江买了房子。强子可是你们家路远带出去的,远儿那孩子各方面条件可是比强子好多了,媳妇的事可得上心。

翠莲表面上陪着笑装作不太在意这事,回家还是忍不住和秋山唠叨:“也不知道远儿和晓敏怎么想的,自己的事儿还没整明白,到是给强子张罗了一门好亲事。远儿也二十多了,对象的事得上心,赶紧给晓敏写信和她说,别只顾着自己挣钱,弟弟的事也得放在心上。”

秋山宽慰媳妇道:“远儿是个有主见的孩子,这事儿啊我看别人也很难替他做主。晓敏和他一直感情就好,不用我们说她也会放在心上的。”

翠莲还是嘟囔道:“我担心远儿这孩子啥事太替别人考虑,你看二狗他爹整天背着个手的,见人就说儿子媳妇有多孝顺,往家又是寄钱又是给他买衣服的,还不都是远儿照顾他姐夫。就凭二狗还往家寄钱呢,到了城里不饿死就不错了。”

秋山笑道:“你看你,姑爷好咱不是应该高兴吗?不好的时候你还不是跟着操心流泪。”

翠莲不吱声,心想家里这两个孩子怎么不快点长大。现在哥哥姐姐都过的好,还能照顾一二。等以后远儿找了媳妇,晓敏家的孩子大了,恐怕就不会这么方便照顾他们了。

翠莲想了好大一会才和秋山说:“你说晓敏住那么大一个院子,上次强子回来说十几间房呢!远儿说这两年在挣着钱把房子重新翻盖一下,把咱们全家人都接过去呢!我看行,守着老家这几亩地啥年月是个头啊!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剩不下几个钱。咱们都去一家人就可以在一起,等远儿有了孩子我就帮着看孙子,以后咱们就在大城市里过了。”

秋山没说话,隐隐之中他觉得这个儿子是有些太能折腾了,婚姻这条路或许不会太顺。

强子的好事将成,而在庆海的苏晓梅也想结婚了。

追求晓梅的是她高中时的一个同学李然。和苏晓梅风风光光的学生时代不同,李然属于班里很不起眼的那一波。上山下乡李然去了云南边境,在那里待了整整十一年通过高考考了一个中专回到了庆海。毕业后分配到庆海宝安区下面的一个街道办做了一名办事员。

上学期间谈了一个庆海本地的女朋友,正要谈婚论嫁时女方得到了一个可以随亲出国的机会。便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分手,一头不回地奔着大洋彼岸就去了。

李然是在同学聚会上见到的苏晓梅,那时晓梅还怀着孕。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晓梅已经离婚,他便不顾晓梅还在怀孕就开始追求她。并且承诺会把晓梅肚子里的孩子视为己出。

晓梅以为李然不过是头脑发热,因为冲动才做这样的选择,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过。只是告诉他,凭李然的条件可以找一个更好的,何必要和她浪费时间,一个离婚女人还带着一个拖油瓶。可李然好像就认准了晓梅,几乎是死缠烂打。

晓梅的父母倒是觉得晓梅一个能够找到李然这样一个铁饭碗的政府公职人员,还是同学知根知底。应该是非常好的结果,父母的竭力赞同,加上晓梅也觉得李然不错。最重要的是她不想小思远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里长大。反复思量之后她同意了和李然共同生活的请求,唯一的条件就是孩子随母姓。

小佳心里其实是不太赞成晓梅这么匆忙再嫁的。可于婚姻而言她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实在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议来。又看见晓梅心里虽然有些犹豫,很大程度上还是想嫁人的。她自己也是一个离过婚的女人,知道一个人过日子有多不容易。所以小佳只是蜻蜓点水的劝了晓梅几句就不在发表意见。可在她心里对李然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一种隐隐的不信任。她总觉得李然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热情无害。

随着小佳和苏晓梅在外滩的旗舰店开业,她们面临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根据现行的国家政策,每个个体经营的从业者最多是不能超过八个雇工的,这在“资本论”中有过阐述。超过这个数字就很容易触犯到法律的边界。

这两家店雇工肯定是超过八个的,不算老店,外滩沿江路的店按小佳的设计八个人是不够的。她的想法是一楼卖羊城上来的服装,二楼隔开两间,小的那间做办公室,大的那间制作高档定制旗袍。

定制旗袍的想法还是羊城王老板给他的灵感。去年王老板偶然的一个机会问她,认不认识庆海裁剪旗袍的老师傅。港岛有位导演想拍一部旧庆海的电影,需要几十件款式颜色不一样的旗袍。这活儿港岛的服装师很难做出那种味道,需要庆海的老字号老师傅才行。

小佳一想这不巧了吗!老师傅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自己的爸爸人品好坏不论,做旗袍的手艺在大庆海那是有名的。

她毫不犹豫地将这个活接了下来,布料都是港岛那边提供的,小佳只要负责制作。港方电影制作方的服装师问王老板需要多少制作费?王老板问特意赶到羊城的顾小佳,多少费用合适?小佳本想按照庆海的行情报个价格,快脱口而出时她多了一个心眼,让对方先开价。结果对方一报价就把小佳惊了一跳,人家随口报出的价格就是小佳心理价位的十倍不止。

这个价格小佳当然是满意的,只是出于商人的习惯。她还是摇摇头,说价格太低了。然后她又有理有据地列举了给港方制作的两件样品中间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言下之意除了她没有人能够找到有这么好手艺的老师傅。

对方点头赞同她的说法,让她报个价。她索性把对方的报价又翻了一倍,她想反正生意是要来回谈的,有了对方的底线这单生意怎么都能做的成。

出乎她意料的是对方犹豫了一下说要回去问一下导演的意思。小佳当时还有些后悔,想着自己是有些太贪心了,有心想把价格往回拉一拉,又一想反正数量不多,几十件而已,让他们看着去商量吧!大不了不做这单。

回到庆海,小佳一直在为自己报了一个天价悔恨不已。她觉得自己这事办的不是很靠谱,就没和晓梅细说。

可她没想到过了一周,王老板的电报发了过来,她报的价格港方同意了。合同订金和布料会随后发过来,她可以着手出设计图准备制作了。

这单生意她给了爸爸比平常手工费高一倍的工资,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拿出巅峰时期的水平,而且她要全程参与制作。

小佳的爸爸现在已经认清了形势,知道这个并不讨她欢心的女儿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自己要靠女儿来讨碗饭吃,自然女儿说什么就是什么。何况女儿给加了一倍的薪水,这单货做完的收入顶的上他过去一年的进账了,女儿成了他的金主,有什么要求他都必须满足。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