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蜂后机器人

会议一直开到快拂晓时分才结束。

大家简单休息了一下,吃了点东西,就开始忙碌起来。

“东方先生是吧?”一个中年妇女走过来打招呼。

“对。大姐你是?”东方辰疑惑的问道。

看对面大姐的装束不像是一般人,也不像是张哥战友的家人。心想难道是昨晚慌忙中带错人了?

“我是牛兴旺的爱人。”中年妇女解释道。

“哦!你好你好!”东方辰恍然大悟,赶忙打招呼。

“你好!我来问问,看有什么能帮的上的?”大姐很腼腆的说道。

看得出来,牛兴旺的爱人是持家型的,不像那种没受过苦的富太太。

“好啊,大姐,不知道你擅长什么呢?”东方辰也没客气,把人晾在一边反而不礼貌。

“我就会做饭什么的,其他的也不懂。”牛太太不好意思的说道。

“啊?这样啊,行啊。那大姐就和其他几位大姐一起给大家做饭吧,多个人多把子力气。”东方辰说道。

“行!”牛太太爽快的答应。

要说牛兴旺,还当真有魄力。打定主意跟着东方辰,就绝不犹犹豫豫。连招呼都不打,就敢让老婆跟着车队来基地,万一出点儿事可不是开玩笑的。

东方辰也不得不佩服,心想:

“人才啊!”

牛兴旺昨晚运送完物资就带着车队离开了,到现在没再回来。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天的时间,生活区基本上安置妥当。

虽然里面没有装修,墙面、地面都只是毛坯,可特殊时期,只能先这样将就了。

一天的时间,大家对基地也大致熟悉了。

基地地下部分共分三层,每层2万个平方左右,还是非常宽敞的。

地下一层设计为生活区,大小房间共计600间。虽然目前还是毛坯,但房间都是现成的。当前人比较少,为了确保安全,大家都是集中居住。

地下二层为综合区,休闲区、办公区、训练区都在地下二层。还有一块儿单独隔离出来的区域,属于医疗区和隔离区。

地下三层为物资区。

项目全程都是牛兴旺亲自盯着,所以质量还是有保证的。虽然基地建在地下,但并没有感觉到潮湿。

傍晚的时候,大家都闲下来,坐在一起聊天。

“现在我是信了。地下二层竟然建了隔离区,要说不是为了预防病毒建造的,我现在反而不信。”阮星华感慨道。

“哎!说来也惭愧。项目开工以来,我是一次没来过。这么大的工程,可不是一天两天能设计出来的,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到。辛苦小辰一个人扛下了所有。”张哥也感慨。

“欸~,班长,我提议啊,以后咱不能小辰小辰的叫了。你想啊,以后要是人多了,咱们总是小辰小辰的叫,那小辰还怎么树立威信,你说是不是?”略显苍老的中年男子建议道。

“童力,本来昨天我还给你们说,叫老板,叫老板。一见到小辰,都把我的话给忘了!”张哥埋怨道。

“这不能怨我们啊,班长。我们当时不了解情况,现在得改口,大伙儿说是不是?”略显苍老的男子童力说道。

“对,对,对。”大家都同意的应和着。

“你们在聊什么?”东方辰走过来打招呼。

“啊!老板,没什么。”阮星华慌忙掩饰,同时向其他人挤眉弄眼。

“你眼睛怎么了?”东方辰莫名其妙。

“没事,没事,刚才进沙子了。”阮星华慌忙做了一个揉眼睛的动作。

“好吧!我刚才在四周看了看,外面没用完的水泥、沙子还有不少,你们看着使用,把地面、墙面简单的修一修。环境简陋了一些,大家先将就一下,很快会好起来。”东方辰安排到。

“是!”众人立正,异口同声,声音洪亮。

东方辰习惯了他们一惊一乍的,也没打算去纠正这一点,为了生存下去,军事化管理是必然要走的一条路。

安排完一些琐事,东方辰独自一人来到地下二层自己的专属办公室。

办公室里已经经过了简单的布置。里面放着一张巨大的办公桌,办公桌上摆着一台笔记本电脑。

办公桌的对面墙上,挂着由六块100寸的显示屏拼接的巨幅画面。当东方辰走进来后,屏幕亮起,小琳的虚拟人像站在其中,一言不发。

也幸亏小琳早早安排,提前通过互联网采购了大量的办公用品和设备,否则当下不免出现缺东少西的情况。

“小琳,这次的事情要感谢你,要不是你,我们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几乎不可能完成这么多的事情。”东方辰说道。

“这都是我的职责,司令官阁下。”小琳回道。

“空间站的中央大厅目前搭建的怎么样了?”东方辰问道。

空间站在升级到1级后,就需要组建中央大厅。

中央大厅起到中转和连接其他舱室的作用,只有建立了中央大厅,才能开始其他舱室的搭建。

核心舱的程序更新速度是很快的。

但配套的舱室和硬件,就需要工蜂机器人不断采集材料才能慢慢搭建出来。

“司令官阁下,中央大厅已经完成60%,预计全部完成还需要12天左右。”

“那南极洲超算中心目前的进度如何?有没有受到病毒的影响?”东方辰继续问道。

“超算中心的进度比较顺利。所需材料已经提前运达,建设进度并没有受到影响。”

“还有多久能完成?”东方辰问道。

“前期设备不多,工程量不大,预计一周内可以完工。”小琳说道。

“小琳,你之前说的蜂后机器人,什么时候可以运达?”东方辰继续问。

“蜂后机器人已经完成发货,不日将跟随国际专线,抵达京都。”小琳解释道。

蜂后机器人才是东方辰最关心的问题。

随着病毒爆发,目前滨江已经不具备正常的生产条件。基地的建设、工厂的建设、物资的收集、设备的制造……等一切的一切,都无法再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

就像现在,基地还没有完全建设完毕,随着病毒爆发,滨江戒严。施工队走了,建筑材料也弄不到了,项目只能停止。

不过,这些都在计划之内。

很早之前,小琳已经通过欧洲的一家芯片制造公司,订做了一台“工艺粗糙”的初代蜂后机器人。

之所以说工艺粗糙,是因为蜂后的核心芯片,采用的工艺也只有12纳米。这也是当前能够尽快生产并成功运回国内的极限工艺了。

而且制造出的蜂后机器人只有一个功能,卫星定位。

这也是考虑到对技术的保护。

蜂后机器人运到国内后,会在空间站的远程控制下独自抵达滨江市的地下基地,并重新刷入控制程序,全程不需要人类干预。

初代蜂后机器人的体积大概3公分左右,远远看起来就像一只大号的蜘蛛。为了节省能源,从京都到滨江的大部分路程,都只能采用“搭便车”的方式,所以时间可能会长一些。

蜂后机器人是建立空间站与地面强链接的关键纽带,之后所有的工厂、设备、原材料、加工、生产都离不开它的干预。

“好的。那现在滨江市的情况如何?”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