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处理完这事白寒a一拳打在女墙上,在这个节骨眼除了这么一档子事,偏偏又无可奈何,和他对战的是一个大部落,根本没后方可言。

看着手里这个自称是魁头的鲜卑大王穿过来的布帛,白寒很想把一把将它撕了,还是忍住心里的怨气将布帛递给郭嘉,“奉孝,你来负责此事。”

“诺

白寒抬头看着天上那月光,此时他的心情就跟那天上的月光差不多,被一层阴云所笼罩,相比那一百多万鲜卑人,他更看重这三万鲜卑骑兵,他们凑在起还好,要是分散成为小股流寇那对百姓的袭扰是重大的。

北地阴云笼罩,而并州大地却是一片火热,在朝廷的努力下并州已经变成了富裕的州郡,到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民间对白寒的赞赏更是不绝于耳。

虽然是边境州域的却一点没有战乱的意思,在上党西面三十里有一座大山寸草不生,但就是这座光秃秃的山峰下面隐藏着巨大财富,铁矿!

因为有了铁矿,这里成为了并州的一处财富,每年从地下挖出来的铁矿大部分供给汉军打造军械铠甲,数千个精装赤膊的汉子拿着锄头开凿地面,他们开采铁矿的工钱比平常人要高多了,工人们也都很满足,相比他们更辛苦的还是那些在炎炎夏日还穿着沉重战甲守卫的汉军将士。

“暂时收工,大家先吃饭再去河里好好洗洗,去去暑气。”一个就铠甲右臂上镶嵌着黄色水晶的武将站在高处喊道。

听到这个声音的工人们将工具放到原地,有条不紊的走进山洞,在这炎热的夏天,也只有这山洞里还有些凉爽。

可就在这时,大地突然开始颤动,地面上一些小石子被震飞,负责驻守这里的校尉第一时间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对,这种征兆显然是大规模骑兵才能形成的,可是他没听说最近会有军队路过,该不会是…

想到这,校尉一把踹翻军士刚端来的米饭,白花花的米饭洒了一地,这校尉拔刀道:“各位工人稍安勿躁,我怀疑可能是贼军骑兵,各位先呆在这里不要动,弟兄们跟我出去。”

奉行七禁令五十四斩的汉军士卒第一时间跟着校尉冲了出去,在校尉的指挥下,军士们将洞口用一块块碎石堵上,确定不会让外人看出来之后,汉军将士拒守山峰看着远处。

远处的地平线上逐渐出现一行黑线,这条黑线不断向两侧绵延当靠近的时候汉军士卒终于看清那黑线是什么了。

骑兵,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骑兵,鲜卑人那野兽般的后生活,伴随着如雷般的马蹄声,这些鲜卑人特别好认,行军阵型一点章法都没有,放眼望去全是光着膀子的,头发也不是汉人的发鬓,而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发型,中间秃,周围的头发还梳成小辫,特别的难看。

就算是这样,校尉心里还是有些发憷,驻守山谷的只有一千汉军还都是步军,就算有地利也挡不住这么多鲜卑骑兵。

烽烟已经点燃,现在他只能祈祷上党守军快点来援,要不然这铁矿山就是他和这一千汉军的埋骨之地。

鲜卑骑兵战阵站在山谷外面,山上的汉军士卒向下看去,入目所见的是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战争,他们的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不过这些鲜卑人似乎并不急着进攻,从战阵中纵马而出一个脖颈上带着狼牙项链的大汉,这大汉赤膊的样子极其吓人,身上那一块块棱角分明的肌肉像岩石一样,给人极大的冲击力。

这个人就是此次奇兵之计的统兵大将突利,突利单手抬起狼牙棒遥指山上的汉军弓箭手,用蹩脚的汉语喊道:“山上的小子们给我听好了,赶紧投降,我饶你们不死。”

然而山上的汉军士卒没有一个人都要,傻子才信鲜卑人的的话呢,他们宁可战死也不会相信这种鬼话,下面的突利等了一会之后,等来的只是一身臭汗而不是汉人的投降。

看着山上那些汉军,突利也失去了耐心,调转马头手中狼牙棒指向山上那些汉军士兵,“部落的勇士们,杀光他们,狼神护佑你们。”

呼!呼!呼!

一提到狼神,鲜卑人跟打了鸡血似得,从战马上下来对着山上冲了上去,鲜卑人的重振如蝗虫般密集,山顶上的汉军箭如雨下,鲜卑人的皮盾也不是拿来看的,数百根羽箭一次只射死了几十个鲜卑人。

早就预料到会是这样的校尉,扔掉弓箭,既然这玩意没用,那索性拼了,刃白如雪的环首刀反射着太阳光宛若神器,校尉高高举起环首刀,对身边人喊道:“弟兄们,我们是大汉军队,是帝国的骄傲,让那些鲜卑孙子见识下爷爷们的厉害!”

“诺!”周围的军士轰然而应,齐齐扔掉了手中角弓拔出了环首刀,在校尉的嗲零下如同一只只出笼的猛虎一般爆发着身体内的血性,一千并州健儿所爆发的血性不亚于万人。

这些鲜卑人怎么也没想到,他们认为软弱可欺的汉人军队居然拿如此彪悍,简直就像大草原上的狼一样,贪婪、嗜血。

一个汉军将士单凭武力就就砍破先把鲜卑人的大盾,雪白的环首刀顺势将那鲜卑人的脑袋劈成两半,鲜血混合着脑浆流了出来,残暴的杀戮顿时镇住了周围的几个鲜卑人,这个结果鲜卑人从不同的方位砍向这个汉军士卒。

而这个汉军士卒也不躲闪,拼死也要将刀插入身前的鲜卑人体内,一条亡魂的埋骨于此,然而他只是最普通的一个士卒,像他这种人不下数百!

强大的汉朝军队用雪与火向鲜卑人证明了他们的强大,汉人并不弱!。

【“鲜卑”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国语·晋语》说,周成王姬诵平息武庚的叛乱后,成王亲自来到歧阳(今陕西歧山县东北),大会天下诸侯和四夷君长,鲜卑也被邀请出席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兴起于大兴安岭,为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起源于东胡族,分布在中国北方。

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同乌桓、匈奴相似。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乱不堪,先后建立国家。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并在439年统一北方。

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汉化。

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鲜卑族共建立十个国家。另外在青海、甘肃一带,还有由鲜卑慕容部分化出来的吐谷浑政权,直到663年才被吐蕃吞并。

鲜卑族建立政权后,部落大都解体,人民多转向定居农业生产,随着封建化进程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时期,鲜卑作为民族实体和政权实体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渐消亡。

“鲜卑”与“乌桓”,同属东胡族。东胡语属阿尔泰语系,是蒙古等民族语言的祖源。所以很有考察国内阿系其他民族的必要。事实上,这些民族不仅语源上一致,而且地域也贴近。

鲜卑族源于兴安岭,其语音应当介乎源于黑龙江流域的满族的语音和源于额尔古纳河流域的蒙古族的语音之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