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1 章 剿匪存粮

那些曾经跟着朱家公子们与革命军为敌的各县青壮们,都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经过血的洗礼。这些人要想参军成为革命军战士的,自然是优先考虑。

这些人只需要在民兵部经过短期的军事训练,就可以编制成军。

这样的人大约有三千左右,目前陆陆续续来到革命区安家落户的还不到一千人,随着冬季的来临,估计会有更多的人来到革命区。

如果革命区钢铁和粮食充足,编制一支一万人的军队都不成问题。

不管是革命军战士还是民兵部的新兵,就算是半饱,也要保证他们不被饿着。

眼下没有什么战事,连革命军战士都大部分投入到土改工作中了,因此民兵部暂停募兵工作。

革命指挥部没有能力养这么多青壮,暂时把手头的几个团战士养着不致受饿就非常不错了。

从九月初二革命军筹划处会议结束后,革命军内部全面改为一日两餐,为的就是节省粮食,让革命军能够渡过接下来的漫长冬天和来年的春天。

土改,得不到多少粮食。

但是,剿匪却可以收缴大量的银钱和粮食,以及大量的刀枪兵器。

革命军暂时没有大规模作战任务,小规模的剿匪进行得如火如荼。

土匪窝的银钱和刀枪就算了,那里的粮食是革命军最为眼红的。

再说,剿匪是大快人心的事,不但百姓们拥护革命军剿匪,就连暂时的敌对势力也非常乐见革命军剿匪。

毕竟,革命军眼下在西汉水河流域太过强大,土匪不敢到革命区来骚扰,就只能去骚扰革命区之外的那些敌对势力所处的地域了。

连日来,从青岩凹、老虎坪,成县周边山区的帽儿洞、松柏崖、青泥沟等等八九个土匪窝,收缴到粮食总计二十一万余斤。

这么多的粮食,让商贸公司去采购的话,二百辆车,少说得采购两趟。

时下,麦子播种基本上告一段落。

不是过了播种季节、不是没有空地、也不是没有人力,而是革命指挥部剩下的麦子实在是太少,总共不到二十万斤。

革命军也需要吃饭活下去,把麦子全部给了百姓种在地里,革命军怎么熬过这个冬天和来年春天?

仅仅近期的剿匪就收缴到了十四万斤的麦子,这让革命军剿匪的热情高涨。

西秦岭山中,可以说到处都是土匪,因为自崇祯继位以来天灾不断,流民四起,征伐也不断,导致败落的义军、流贼等流落到山区中占山为王、落草为寇。

据统计,在徽县、两当、凤县、以及西和县南部山区的康县、陇南、略阳等地,土匪窝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革命军把革命区境内的土匪端掉了,越境到革命区之外去剿匪时,竟然得到了当地权威士绅的支持,革命军可以在境外的地域内光明正大地出入而不受阻。

为此,姬国卿将那些没有进行土改,却可以让革命军在阳光下正面出现的地域称为“泛革命区”。

革命军开赴到泛革命区剿匪,不单为革命军收缴到了大量的紧缺物资,还可以为商贸公司打通商业通道,让革命区的商业贸易往来更为顺畅。

最后,泛革命区的出现,也为日后在那些区域开展革命土改工作奠定了基础。

革命军出现在那些地方,不骚扰百姓,不为难当地官府和权威人士,只为单纯的剿匪,这让革命军的声誉大有改观,境外绝大多数人不再称革命军为革命贼,而正式改口叫革命军了。

经过几个月的纺织、剪裁、缝纫,姬家的第一个私营企业纺织服装公司为革命军制作完成了五千套春秋装。

眼看秋天将尽,冬天马上到来,革命军的春秋装却刚刚“到货”,姬国卿表示无奈的同时,更多的还是欣喜。毕竟,从此革命军就可以以全新的姿态出现了。革命军战士可以跟民兵有着明显的区别,不再被人混为一谈了。

一两银子两套服装的加工费(包括纺线、织布的费用)总计两千五百两银子交付给纺织服装公司。纺织服装公司按一两银子四套服装的加工费分发给职工,纺织服装公司赚到了一千两百五十两银子。缴纳三百七十五两后,还剩八百七十五两。这八百多两银子,可以说是姬家所属第一家私营企业赚取到的第一桶金。

恰逢姬国栋的妻子乔珊诞下一个男孩,姬国卿就将这个侄子取名姬锦辉。原本姬国卿想为侄子取名姬金辉的,姬国栋说用“金”字太俗气,就把“金”字改为“锦”。

有了名正言顺的收入八百多两银子,姬国卿提议纺织服装公司用这些银子采购棉花和染料,这样一来就不仅仅是收到加工费了,纺织服装公司可以把一套服装作价一两或二两银子进行销售,那样的话,利润空间就会更大。

等到纺织服装公司经营所得的资金更加充裕后,可以把所有的纺纱机、织布机都给买断,不用支付租用纺纱机和织布机的费用了。

制作车间改为兵工厂后,不再生产民用工具,也不再打造刀枪弓箭,而是全力打造火.枪和手榴弹,等到钢铁更为充足后,还可以考虑打造火炮。

眼看进入冬季,革命区没有耕种任务,对农具的需求就会大减。暂时可以不成立农具公司,把土匪窝中收缴到的刀枪器械,挑选残次品回炉全部打造火.枪。

姬国卿不确定李自成被逼出陕西流落到湖北后满清的八旗兵何时会来到天水县。

根据历史记忆,李自成好像明年四五月份在湖北的九宫山被杀。也就是说,李自成将会在这之前被赶出陕西,最早算来,革命军很可能会在来年正月就能直面满清八旗兵。

革命军在西汉水河中上游横行无忌,这主要是没有遇到强而有力的对手,根本不能说是革命军的战斗力超级强悍。

当今的革命军,比起普通的大明官兵可能强那么一点。比起大顺的老营兵有所欠缺,比起关宁铁骑估计就相差不止一个档次了。如果跟满清的八旗兵比起来,眼下的革命军一个班能杀死一名八旗兵就非常不错了。

毕竟,革命军眼下还属于农民军,战斗力仅仅是比普通百姓强。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拿着刀枪弓箭等冷兵器跟满清八旗兵拼死,等于是让革命军前去送死。革命军手中没有火.枪的前提下,最好不要主动去招惹满清八旗兵。

革命军当下也有不少弓箭手,可是能把箭射到一百步之外的不到三成,也就是五六十人左右。在这五六十人当中,能在一百步之外还能命中目标的几乎没有。

而据苏横及董庭扬所说,满清的八旗兵大多可以把箭射到近二百步的地方,在一百步的地方命中目标的占到七成。

革命军目前最厉害的远程攻击武器就是先后从焦精忠、朱葵和成县最近土改时收缴到的二十三门虎蹲炮。虎蹲炮的最大射程在一百五十步(每步折合零点七五米的话,一百五十步大约就是一百二十米左右),有效射程也就是一百米,大约一百二十步左右。

如果革命军手头有大量虎蹲炮以及配套的铅弹、火.药的话,还是可以敢跟不到千人的满清八旗兵一战的,不过这也仅限于防御战。

虎蹲炮数量差得不太多,铅弹也还凑合,火.药的缺口就太大了。以目前的虎蹲炮来说,革命军眼下所拥有的火.药,只够发射三到四轮实心炮弹。

实心炮弹,对付密集的敌军成效显著,对付松散阵型的八旗骑兵收效甚微,可以说是作用不大。如果把现存仅有的火.药用于火.枪和手榴弹,就足够不到一千的八旗兵喝一壶了。关键是革命军必须有足够数量(最少一百支)的火.枪,和足够数量的手榴弹(最少三百颗)。

届时,可以把火.枪及手榴弹配备给骑兵一部分,让他们到八旗兵的后方营地去骚扰,另一部分火.枪和手榴弹以及全部的虎蹲炮配备到皂郊堡等邻近天水县几处进山关口上,可以最大限度地阻碍满清八旗兵闯入山中。

通过对历史的了解,以及苏横、董庭扬等人的介绍,姬国卿知道满清八旗兵中最难对付的是他们的骑兵,而满清的八旗兵也基本上都是骑兵,步兵的数量很少。

现有的步兵,多是投降给满清的汉军。

真正的满清骑兵,不善于山地战,这是他们的弱点,革命军届时依托山地有利地形进行防御,满清进山也非常困难。

在革命区,所有革命军在姬国卿的熏陶下,都把最强劲的假想敌设为满清八旗兵,也同时把满清当做了日后最主要的敌人。而除了革命区之外,把满清当做主要敌人的仅仅是李自成的大顺。

在大顺和革命军之外,尤其是大明的朝廷和官府,此时都把满清八旗兵当做了救星,称赞吴三桂此举是“借虏平寇”,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引狼入室”。在他们眼中,最大的敌人是李自成的大顺,而不是满清。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