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8A-EP4:争斗时(18)

OR8A-EP4:争斗时(18)

【我认为在这件事上贡献一点力量是我的责任。】——格奥尔基·库可夫,第二次世界大战停战协议签署现场。

……

已经难以再返回达卡休整的约书亚·米切尔仍然时刻关注着战友们的动向。即便他身处巴基斯坦军队和孟加拉人对抗的最前线,每况愈下的战局让他有了更多自由处理事务的机会。那些忙于毁灭东孟加拉一切的巴基斯坦军官们放心地把更多的事务委托给了这位目前还算靠谱的外国志愿者,希望暂时没有要逃之夭夭的迹象的米切尔为他们稳住一部分战线、防止孟加拉人在巴基斯坦军队的破坏行动结束之前攻破防线。

托这些人的福,米切尔得以更方便地向战友们传递情报而不必担心被他人怀疑。在尼克·西摩尔·帕克出发之前,伯顿照例向他打了招呼,那时米切尔并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虽然巴基斯坦军队的控制力被日渐削弱,只要他能确保届时帕克即将前往的交易场地处于他的控制范围之内,最大的意外也不过是误入的本地居民而已。cizi.org 永恒小说网

以确保状态稳定为第一要务的米切尔坐镇防线后方,沉着冷静地应对着从各个方向攻打过来的孟加拉游击队。那些足智多谋的对手试图在他的防线后方组织游击队袭击他,但正在四处大肆破坏的巴基斯坦士兵们恰到好处地阻止了孟加拉人的渗透行动。有了这些保障之后,米切尔以补充人手的名义借故在他的部队里塞入了更多的游骑兵。一旦发生什么意外,他就可以裹挟着这股力量来去自如。

就在他洋洋得意地考虑着用另一种方式为自己的祖国和盟友挽回尊严的办法时,从帕克所在的地点附近传来了求援信号。不敢怠慢的士兵们在接到警报后立即把通讯内容呈递给了米切尔,后者一头雾水地暗自把呼救内容上的地点和伯顿上次所说的位置对比了一下,不由得为帕克的不幸而感慨。

幸运的是,如果报告中的内容属实,则帕克被困的真实原因是遭到了孟加拉游击队围攻。这给米切尔提供了一个光明正大地前去救援的借口,现在他不必做任何伪装,只需要带着手边的亲信们轻车熟路地按照救援友军和支持巴基斯坦的平民的流程操作就好。为了避免孟加拉人在他离开期间突破防线,米切尔临走之前又做了一番布置,免得回来之后没法向上级交差。

帕克所在的位置相当接近孟加拉游击队和巴基斯坦军队控制区的分界线,这条在同一时期的不同版本战况报告中会因为撰写人的倾向和所搜集情报的多少而灵活地左右调整的分界线并不那么清晰,位于它两侧的居民们有时候会在第二天早上起来之后惊讶地发现自己所在地的居民区已经易主了。为了生存而私下维持着贸易的平民们给双方战士的副业大开方便之门,而且已经不再对战局有什么希望的巴基斯坦军官们也乐在其中。

按理说,孟加拉游击队没必要在这时候袭击一伙对他们有善意(考虑到帕克要冒充泰伦矿业公司的人向孟加拉游击队提供些足以让伯顿在事后将阿克图尔斯·蒙斯克描述成叛徒和间谍的珍贵货物)的过路人,但已经发生的事情是由不得他反驳的。乘着所剩无几的装甲车的米切尔等不及要快些把帕克救出来了,他上次为帕克收拾残局好像还是上辈子的事情,这种场面可难得一见。

半路上,米切尔遇上了一伙仓皇失措地逃跑的巴基斯坦士兵。觉得情况有些不妙的外国志愿者拦下了这些人,向他们询问敌军的动向。

“我一直在和你们的上级联络,可是他们从昨天开始就没有给出任何反馈消息。”气不打一处来的米切尔穿着全套动力装甲,像老鹰抓小鸡一样地把吓得魂不附体的逃兵从地面上拎到装甲车上,作势要给对方点教训,“有什么样的长官,就会有什么样的士兵。”

“长官,敌人为了报复我们对北线的突袭,从靠近印度的边境地带调动兵力突然南下……我们,所能依托的设施和阵地一直在被印度人炮击……办法都试过了,可根本没法抵抗他们!”

这么说,帕克可能是被孟加拉军下属的【人民战士】包围了。那伙武装是印度东北地区叛军设立在东孟加拉的分支组织,仅因为有着对抗巴基斯坦军队的共同需求才和受到德印联军支持的孟加拉自由战士们握手言和。顿时想明白了前因后果的米切尔把逃兵丢在地上,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劲。印军对东北地区各邦的围剿力度从未减轻过,即便如今孟加拉人同叛军达成了某些见不得人的协议,印军也不见得会愿意放那些人南下离开。

意识到情况棘手的米切尔决定暂时停下,他在附近的村庄里休整了一阵,只对自己的下属们说要在和敌人交战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被擅长伏击的游击队们抓个正着。

1984年10月中旬的这一天,刚从北线返回不久的麦克尼尔正在和斯塔弗罗斯讨论更好地保存战利品的方法。他们对各自的手下都很不放心,但在这东孟加拉,那些人已经是他们所能找到的最靠谱的优秀工具之一了。

“昨天夜间我接到了一条报告,是米切尔发出的。”斯塔弗罗斯看了看窗外嚷着要改善伙食的孟加拉士兵们,小心翼翼地降低了音量,“他说帕克被包围了……就在北线。”

“和伯顿在一起吗?”麦克尼尔卷好地图,随口问了一句。

“不,伯顿还在达卡。这次是伯顿把帕克派出去的,他说如果帕克没有按期返回就允许米切尔把消息通知我们。”斯塔弗罗斯没注意到自己说的这些话对麦克尼尔而言意味着什么,“米切尔试着联系伯顿,但是伯顿好像一直没有回应。”

“他们要是早一些行动就好了,那时候我还在北线,帮他们的时候也更方便一些。不管怎么说,假扮成倒卖器材的商人实在是不安全,碰上同行黑吃黑也是高概率事件。”麦克尼尔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让我想想……不对,你确定帕克被我们的人包围了吗?”他拿起另一张地图,指了指北线上的几个箭头,“那几个村镇不在最近的计划之中,而且我从未听说过他们要往北线增兵。事实上,印度人把北线的大部分兵力用来对付叛军,因而他们非常不愿意让孟加拉人在北部的边境线地带折返……”

有些秃头的希腊人和麦克尼尔尴尬地对视了一眼,收拾好手头的东西,心照不宣地离开屋子、各自向着他们的工作地点走去。

和还能惬意地精打细算地规划每一步的麦克尼尔相比,硬着头皮向北线探索的米切尔的处境就没那么美妙了。他尝试着联系北线的友军,惊讶地发现自己无法和那些本应坚守在防线上的部队取得联系。这显然不是因为孟加拉人从北线大举进攻——就在不久之前,以圣战者为主的志愿部队还在一次出其不意的袭击之中重创了疏忽怠慢的孟加拉游击队并夺回了数个城镇。把问题归结为军官和士兵都忙着以破坏设施和财物为借口试图潜逃的米切尔只好闷闷不乐地继续前行,现在就连前方的道路都时断时续了。他甚至能在公路上找到不同批次的爆破和破拆痕迹。

小心翼翼地向着敌军控制区接近的米切尔很快找到了敌人的踪迹,那时他不得不一面在心里大肆辱骂参与了破坏道路的友军和敌军、一面让手下们另找一条能让装甲车继续前行的道路。就在这时,只听得附近一声枪响,便有许多游击队员向着他们冲了过来。打算让手下的游骑兵们就地反击的米切尔在发现有火箭彈逼近之后就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他很没形象地翻滚到了草丛里,又急忙呼吁弃车逃跑的战友们在他的指点下迅速突围。

这些全副武装的游骑兵们理应在每次同游击队交战的时候都把对方杀得落花流水,然而他们在这场战争开始以来的战绩却并不好看:大多数情况下,准备不充分又缺衣少食的游骑兵们面对着游击队员的顽强抵抗或围攻只得灰溜溜地撤退。眼前这伙游击队员不仅训练有素而且有比寻常游击队员更多的武器,这足以成为米切尔认定他们绝非寻常平民武装的依据。

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游骑兵们没有重蹈覆辙,这些已经跟随米切尔多次出生入死的士兵们迅速锁定了突围方向,而后果断地在米切尔的率领下向着那些只能凭血肉之躯阻挡他们的游击队员发起了进攻。莫说寻常子弹打不穿动力装甲,谁想等到游骑兵接近时再开火,就要做好被游骑兵的蛮力打得粉身碎骨的心理准备。

对付长期未经过修复的老型号动力装甲时能派上用场的手段在有外国顾问指导维修的新型动力装甲面前实在是收效甚微。

“这回我们真的要放慢节奏了。”约书亚·米切尔感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有着一种说不出的蹊跷,他这将近一年以来就从未听说过只在北线炮击边境而且忙于围剿叛军的德印联军会有什么大规模军事行动。“各位,在继续前进之前,必须把发生在北线的险情搞清楚。”

“长官,我们还是撤退吧,别管那些求救的友军了。”游骑兵们七嘴八舌地建议米切尔赶快带他们离开这鬼地方,“我们的防线可比这里安全多了。”

“但那个防线只能依托河流阻挡从西线进攻的敌人,如果北线发生溃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视情况往达卡或是吉大港撤离。”米切尔没有听从手下的劝说,帕克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比那些巴基斯坦人盟友重要得多,“还是先联系附近的友军,然后共同规划行动。”

勉强抵达了一个较为安全的村庄的米切尔忐忑不安地派人向村民们询问游击队的去向,得到的答复是四面八方全是游击队。不想被这种夸大其词的宣传吓倒的米切尔在确认村子里没有藏着游击队之后马上下令就地安营扎寨、联络驻守在附近的巴基斯坦指挥官们。

他距离被围困的伯顿已经很近了,如果他再往北多走一阵子,也许就能察觉到什么蛛丝马迹。不想和意外为伍的米切尔却选择了更稳妥的策略,他只怕自己一着不慎把两条性命一起葬送掉。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