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旌旗如龙

一个月之内,岑国被灭,可这次,列国的反应就很冷淡了。

比起之前动辄数十万的联军,列国就连谴责的使者都没派出去一个,做出各人自扫门前雪的高冷姿态,冷冷等待着楚军接下来的一举一动。

“抛开岑、井这样的小国不谈,像赵国、齐国,甚至是离楚国最远的瀚海国,都有可能成为楚帝的下一个目标。”

大殿上,一个衣着褴褛的青年正在对着满朝文武侃侃而谈:“窃以为,当以合纵之术,凭借列国的力量,趁现在这个好时机,将楚国的兵锋锁死在南方,让它不得再继续前进寸步。”

“先生说的很有意思。”斜躺在龙椅上的吴国皇帝微微笑道:“只可惜,吴国这样的小国,根本就不会引起楚国的注意力。”

“天下强国,何止赵齐。”

他摇摇头,叹息道:“就算那个楚帝有能力也有本事去一个个攻打下来,那至少也得几十年了,到那时候,这楚帝在不在人世上,那又有谁说得清楚呢?”

百官们哄堂大笑,无聊的早朝上,忽然跑出来这么一个满脑子不正常思想的怪胎,倒给这里增添了一点乐趣。

听听他说的都是什么玩意。

“什么合纵、盟约,”一个膀大腰圆的大臣站出来,指着那个青年说道:“分明都是妖言惑众,楚国离我吴国,何止千里之遥,至于攻打吴国,更是无稽之谈。”

“吴国,乃是与列国盟约的吴国,谁敢发兵攻打,天下共击之!”

“更何况,此前赵齐两国号召出兵援魏,我吴国却是按兵不动,与楚国并无仇怨,他根本没有道理要来攻伐我国。”

青年面对满堂的嘲笑声,并没有露出退缩的神色,他深呼一口气,缓缓说道:“小人想给诸位讲一个故事。”

“愿闻其详。”

吴皇点点头,他倒是不反对有人帮他打发无聊的时光。

“上古有一大泽,去下游四五里处,有两户人家,以捕鱼为业,各自名曰阿大、阿二,亲如兄弟,二人每日同时出门,同时归家,俟归时,阿大袋中鱼获常多其数十尾,阿二为之不解,某晚假寐,二更时分,隔壁忽响,视之,乃阿大携竹筐归来,因出门,诘问所以然,阿大笑曰:夜深时分,最易上鱼,吾一更即起,设饵食竹筐于大泽中,白昼时开筐拿鱼,易如反掌。”

青年咳嗽了一声,然后问道:

“请问,父亲打儿子,是理所应当的吗?”

吴皇还在想着刚才的那个故事,听到问话,下意识回答道:“儿有过,父鞭策之,此乃人伦天理。”

青年追问道:“儿子犯错以后,父亲就会去责罚他,这个道理不就跟老虎饿了就要吃肉一样吗?父亲教育儿子尚且还问对错,饿虎猎食,难道还会问你是不是无辜的吗?”

他平静的说道:“智者见于未萌之际,诸君只须此刻做出一个决定,就能定下福泽三代的良策,请问诸位还有什么疑虑吗?”

吴皇等他说完以后,缓缓提醒道:“如果你的合纵能够成功,那又有什么作用?”

“集列国之土地人口,各国通力互助,有饥荒者,万石粮食须臾可至,有战乱者,列国将士赢粮而云集,乱世可定,大事......”

“先生说的有点道理,朕倒是有些兴趣,但如今谈这些,还是有些太早了吧。”

吴皇思考片刻,还是开口拒绝了。

青年并不意外,吴国只是一个小国,小国的君主更喜欢偏安一隅,对这种做出头鸟的事情不感冒也是正常的。

只可惜他这样的平民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身份,只能用自己想出的各种计策来博取君王或者是世家的赏识,所以他的游说内容也就更加多变了。

几年游说下来,他兜里早就是囊空如洗,但他的眼睛里蕴含的光芒却越来越明亮,他开始懂得与不同人应该谈什么。

就算是街头上的乞丐,他也能凑上去亲亲热热的交谈一会,因为他现在穿的就像是乞丐一样。

吴皇不愿意相信他倒也不算个事,不鸟他的皇帝多了去了,你吴皇在里面能排老几?

只不过,今天自己恐怕就要挨饿咯。

“报!”

一个将军模样的人推开殿门阻拦的太监,焦急的喊道:“井国灭了!”

吴皇豁然站起来,吴国就在齐国的身后,两者之间隔了三个齐国的郡,但现如今,与楚军的距离已经没法给他足够的安全感了。

“今日晚时,请先生留下,陪朕一同用膳,顺便谈谈先生的......合纵。”

青年脸上古井无波,心里却在疯狂的呐喊:

居然,真的成功了!

......

楚军行营。

听着帐外巡逻兵卒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楚帝眯起眼睛,打算就在桌上趴着睡一会。

他忽然感到有人往自己身上盖了张毯子,便抬起头望了过去。

“圣上......”

侯安安轻声问道:“您饿的话,妾身让厨子去替您做些膳食。”

“不用了。”

楚帝摇摇头,被侯安安这么一吵,他倒是清醒了许多,开始继续看今天的军报。

派往楚国北部的侦骑传回了消息,楚国境内有大量的军队调动,而方向基本上都是西边与魏国接壤的土地,显然,北部的疆界已经空门大开。

而现在唯独要担心的事情,就是应该派去多少大军。

如今麾下的大军虽然比之前更好掌控,但却几乎都是疲惫之师,二十多万大军经过长时间急行军,先后奔袭岑井两国,最后,还与井国的精锐骑兵展开了一场恶战。

井帝站在城头看见大势已去,他直接命令打开城门,放出所有骑兵让他们与楚军决一死战。

他一向是个善解人意的人。

他知道,这伙骄兵悍将肯定不愿意憋在城墙后面等待他们的命运,所以他把选择的权力交给他们,让他们决定自己的路。

之前战死的骑兵都被临时补足了,到最后,依旧是完整队伍的六千名井国骑兵,在楚军的注视下如洪水猛兽般冲出了城门,直接冲垮了前军步卒组成的线阵,为首的杨家将领身后背着一面井字大旗,边催促战马边骂道:

“当年开国的皇帝也不知道起个好听点的名字,枉费我家卖命了这么久,现在连死的时候都喊不出一点响亮的东西。”

“杀!”

大队全身披甲的战马化身战场绞肉机,载着背上的骑兵,在措手不及的楚军中来回冲杀,但很快,反应过来的楚军在校官的呵斥下聚集成盾阵,井国骑兵没有了可以驰骋的地方,很快也失去了其他优势,变成了被屠杀的一方。

但这时候,楚军被井国临死一击,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创,至少上千步卒战死,三千多人受伤,准备攻城的前军差点就被一波冲溃。

楚军的士气正在下降,士卒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战争,军营里时常响起楚地的歌谣,就连校官们也时常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楚帝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但他闭口不谈。

但近几天越来越急促的军令表明这位皇帝正在准备重新集结军力,但底层的士卒和校官都并不清楚自己下一步会去哪。

赵国?齐国?

听说国内拥立了原本的废太子为帝,此刻正在四处调兵加固边境,防止楚帝重新打回国内。

他们都是楚帝精挑细选出的精锐,但说到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道理?

没有人想死。

第二天黎明时分,楚军军营里响起聚军的鼓声,成千上万的士卒从地上爬起来,开始迅速洗练漱口吃早饭。

过了一会,校官们开始把各自的部署带到井国的京城前,这里的四座大门都被拆开,整座城露出一种破败的气息,仿佛一个衰朽的老人正在渐渐死去。

里面的井国百姓已经十不存一,许多人都逃走了,而剩下的又被兵潮洗劫了一遍,还能顽强活下来的那些人,正缩在不为人知的角落,祈祷着楚军的离去。

井帝的尸首被用锁链吊起来,高高挂在城头,

楚帝缓步登上搭建好的石台,扫视一圈底下的士卒,大声说道:“诸君随朕征战一年,累否?”

“不累!”

士卒们竭尽全力的吼道:“为君分忧!”

“苦否?”

“不苦!”

“替国开疆!”

“再苦再累,都快要是过去的事情了。”

楚帝振臂呼道:“今日起,回家!”

“王侯将相,岂是天生贵物!”他拔出腰间的天子剑,剑身通明如雪,映出几分森然的寒光,一下子吸引住底下人的注意力。

“凭什么,世家天生高高在上,凭什么,他们能随意决定我们的命运!”

楚帝把剑刃斜斜指向南方,此刻,那是楚国的方向。

“今日,朕与你们一样,我等都是楚人,我等将为了楚人的未来而战!”

“让楚人从此不会被任意奴役,让楚人的土地重新回到我们的手上,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像世家子弟一样去读书!”

“朕不去许你们高官厚禄,但朕答应你们,让你们,和你们的子孙后代,从此能和世家子弟一样读书学习,朕的朝廷不止有世家子弟,还会有更多尔等的子弟!”

他将剑尖指向即将升起的旭日,大吼道:“复我家国!此战万胜!”

“万胜!”

“万胜!”

残存的冬雪朔朔落下,成千上万道旌旗高高扬起,锣鼓喧天,而此时,一个骑兵从南面疾驰而来,他来到楚帝的身前,下马的时候一个踉跄差点栽下去,幸好旁边的安平生伸手扶住了他。

“千里加急!”

“鱼将军在明郡遭遇凉王,中计损失惨重,率部奔走北上,请求圣上派兵援救!”

“凉王?!”

楚帝心里愕然,甚至表现到了脸上:“朕的那个侄子?”

“他哪来的军队?是郡兵?”

“鱼将军口述的是,凉王的兵马大部分都是精锐,而且还有不少苗人。”

“苗人?”楚帝怒道:“朕不是......”

他说到一半忽然停住,意识到下面的话不适合在这里说出来。

“圣上,发怒无益,咱们还是早做打算吧。”

安平生赶紧在旁边劝说道。

楚帝深深呼吸几口气,终于平静下来:“安卿说得对,鱼成双有没有说过,凉王手下大约有多少兵马。”

“至少十万。”

骑兵怯生生的,他被楚帝气急败坏的样子吓到了。

“反啦!反啦!”

楚帝来回踱着步子,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差点没把他气死。

“他怎么可能有十万精锐兵马?鱼成双那个莽夫,肯定又中计了。”

“假如凉王有十万兵马,现在坐在京城里的肯定是他,朕知道这个侄儿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肯定不会老老实实地听别人的调派。”

“对......他手上应该只有几万兵马,而且大部分都是苗人,这样才能解释的通。”

安平生在旁边一字一句的听着,中间并没有插嘴说话,他看到楚帝迅速平静下来,而且推断出了大量信息。

“派遣使者,”楚帝冷冷说道:“告诉凉王,就说是朕的口谕,如果他还想要他京城王府里的人活命,就不要走出长郡一步,待朕重新入主京城后,将长郡和魏国东部两郡全部封给他,允他建国,若他不同意,那朕二十万虎贲的兵锋就会立刻对准他,朕和他不死不休!”

“是!”

安平生想了想,说道:“臣以前认为,凉王朴实忠厚,甚至多次向圣上您进言,没想到是臣错了。”

“朕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

楚帝呵呵笑道:“没想到,他是个披着狼皮的羊,在朕面前老老实实,做出一副文人模样,到了魏国和凉郡,却又是另一番手段,能屈能伸,朕当年都不如他。”

“恭喜圣上。”

安平生忽然躬身。

“喜从何来?”楚帝冷哼:“朕的计划全被他打乱了,这个侄儿,真是一个搅屎棍!”

“安平生。”

“臣在。”

“替朕写一封家书。”

“给凉王的?”安平生暗想莫非是给凉王的,可您当时对他做的那些事情,让人家想起来恐怕只会更生气吧。

“用朕的口气,写一句你想做什么,”

楚帝顺手拿出来一张纸,递给安平生。

后者没办法,只好让人当场拿来笔墨,很快就写好了。

“可是要发往......”

“发往京城,给太后。”楚帝平静的说道:“让她把抓住的王府里的那些人都交给朕。”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