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正反两仪真正的奥秘

诸长林取出斜背在身后的兵器,一支足有两尺长的大笔。

笔身由精钢铸成。

笔头则是西域特有的雪魄豹纹蛛的蛛丝混合琨钢丝编成,极柔软强韧。

这兵器堪称异宝。

和武林中人用的普通判官笔相比。

判官笔一般是一对,而且每支一尺不多。

这大笔只是一根,长度也长得多。

这兵器所用的招数却是从先祖朱子柳传下来的。

朱长龄的外号惊天一笔,大半也是从这兵器而来。

诸长林用意是想看清这正反两仪刀法剑法配合究竟是如何情形。

因此取出兵器后,也不打算抢先出手,只站在那里。

华山昆仑四人鉴于空性的教训,也不客气。互使一个眼神,便使开刀剑,向诸长林急攻。

诸长林自内功大成之后,

其实很不解为何原著中张无忌面对这正反两仪,会打得如此被动。

最后还要依靠周芷若的指点,才击败对手。

以他的体会,武功强于对手无非三个方面。

要么是招法速度更快,比如对方出一拳,你能出两拳;

对方出一剑,你能出两剑甚至三剑,那当然是你赢。

在招法速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才有招法巧妙拙劣之分。

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引出对方破绽。

虚招惑敌,虚实不定之中,给对手致命一击。

第三个方面就是内力。

如果是内力强大,能碾压对手。那招数巧妙与否就并不那么重要。

内力强则速度必然快,这就不消说。

而且内力弱的一方的招数凭空就多了限制,原先有效的招式会便成无效。

按招式,伸手挡架。

但对手内力远强于你,只要一挡架,就是臂断骨折,那就是速败。

按招式,击打对方身体,对方须躲避。

碰上内力强者,你打中对方,内力反震,受伤的是你自己,。

使用兵器,同样如此。

按本来的招式,挥剑格挡是有效的。

但对方内力强,只要兵器碰触,你的兵器就会折断。

那你预先练好的招数,一大半就都不成立了。

所谓精妙的招数,也成了拙劣低级。

要竭力做到兵器不接触,再精妙的招式都会变形。

而且,即便对方是赤手空拳。只要你不能一下击倒。

那内力强者击出的掌风气波,同样是内力弱的一方无法承受的。

这也是为什么内力强弱对武林人士这么重要。

内力弱者的劣势甚至无法通过多人联手来弥补。

除非是联手者,能够一招毙命。

也就是一上来通过联手配合获得的招数优势,把内力强者干掉。

否则,只要进入相持,输的必定是内力弱的一方。

在强大内力的威慑下,内力弱者为躲避兵器或身体接触,招数必定会变形。

只要招数变形,联手配合就必定出破绽。

只要有破绽,内力强者就可以击伤其中一人,让联手彻底瓦解。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前面华山派高矮老者联手对战张无忌和朱九真,诸长林其实并不认为己方一定会败。

但结果还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这联手的威力超出他的预料,其中必然有他还没弄明白的道理。

现在他自己体验到了这正反两仪配合,才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他原先以为这正两仪剑法和反两仪刀法配合,仅仅是在招数上互补破绽漏洞。

就和原著说的那样,如同一个臂高手。

攻击的点更多,防守更严密。

若仅仅是这样,只需先防守好,进入相持。

再用强大内力威压,各个击破,并不困难。

无论再严密的配合,都必定有自己的薄弱环节。

但现在处于围攻之中,他愕然发现内力施展受到了阻碍。

在体内运转还算顺畅,但一到要施放出去,威力却大大受限。

似乎只能施放出和对方持平程度的内力。

这样一来,就真的变成比拼招数了,限于被动挨打是必然的结果。

这两仪四象,比乾坤大挪移的功法,更精妙深邃,看来不是虚语。

乾坤大挪移需要自身强大内力配合,练到高层,可以扭转变换对手乃至自然力道方向。

似乎是通过内力运转来制造一个局部空间扭曲的效果,达到看似违背牛顿力学定律的效果。

而这正反两仪配合的强大,其真正奥秘不在于让人眼花缭乱的招数。

而在于竟然能感应进而压制,甚至调动对手的内力。

如果说内力是通过一定的训练调动高维空间的能量来作用于本空间,那正反两仪似乎可以直接感应对方所属的内力高维空间,并施加作用。

&bp;&bp;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