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集

信用卡使用

瑞士当地信用卡使用相当普遍。维萨卡和万事达卡使用十分方便,在绝大多数商铺都可以接受。2011年起,瑞士最大收单机构SIX-Multipay公司与银联合作,旅游城市的主要商铺可使用银联卡。瑞士SIX集团已启动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合作,未来有望在交通枢纽和主要商铺使用国内移动支付手段。

中瑞金融合作

瑞士共有6家银行(瑞士银行有限公司、瑞士信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瑞士苏黎世州银行、欧洲金融银行集团瑞士有限公司、汇丰私人银行(瑞士)有限公司、瑞士银行盈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3家保险公司(丰泰保险公司、苏黎世保险公司和瑞士再保险公司)在中国共设立了8家代表处和5家营业性分支机构。

2013年5月,两国签署《中国人民银行与瑞士联邦财政部金融对话谅解备忘录》,宣布建立中瑞金融对话机制。201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苏黎世分行获得瑞方颁发的营业执照,并被人民银行授权担任瑞士人民币业务清算行。11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人民币与瑞郎直接交易,瑞郎成为第7个可直接与人民币进行交易的主要货币。2016年1月,建设银行苏黎世分行正式挂牌营业。2018年6月,工商银行苏黎世分行开业。2021年10月,中国银行日内瓦分行开业。

银行业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

银行为客户保密是指银行履行对客户所有事宜保持沉默的一项义务。这同时也是客户的一项权力,因为他们才是那些被保护数据和信息的主人。银行保密制度保护客户的个人权益。对私人权益的保护是瑞士法律的基础,也是联邦宪法明确规定的。

17世纪,瑞士银行业迎来大发展。一大批有钱人和精通银行业务的管理人才从法国和意大利来到瑞士日内瓦。他们带来的资金和技术使日内瓦的银行业在短期内有了跳跃式发展。同时,为了避免泄露这些人的财产状况,瑞士银行开始形成保护私人账户隐私的传统。1713年,日内瓦议会制定银行法,规定银行人员有责任记录客户信息,但是禁止将客户的信息透露给他人。

为保护银行客户安全,同时也为防止客户流失,1934年瑞士政府颁布《联邦银行法》,瑞士银行保密制度正式建立。该法律规定任何储户都可选择自己认为妥当安全的方式在瑞士银行开户存款,储户被允许使用化名、代号或数字来代替真实姓名。不仅开户存款时,可以委托代理人办理,而且取款或转账时,银行也完全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章程办理,财产的真正拥有者可以做到永不露面。该法律还要求银行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银行职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向第三方泄露储户秘密,无论第三方是私人还是官方。若有违反,该银行职员及引诱其泄露信息的第三人,都将面临6个月至5年的监禁,以及最高5万瑞士法郎的罚款。保密协议终身生效,,会因为银行职员离职、退休、解雇而失效。

保密制度终结

瑞士银行保密法规在为其吸引大量境外存款的同时,也暴露出缺乏透明度的弊端,客观上为逃税和洗钱等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瑞士因此和同样恪守银行保密传统的奥地利、卢森堡等国一起饱受外界诟病,长期被称为欧洲的”避税天堂”。

美国的施压

2009年2月19日,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为了避免被美国起诉,瑞士最大银行瑞银集团做出妥协,www.youxs.org。

2009年2月20日,美国司法部就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瑞士重新定义银行保密法,www.youxs.org。

2013年初,瑞士最古老的私人银行——韦格林银行在重压之下被迫关门停业。

2013年9月,瑞士联邦议会在一片争议声中批准了瑞士和美国去年底签订的一项双边协议,允许美国税务机构向瑞士银行中美国公民账户征收所得税;瑞士还将执行银行信息自动交换,向美国税务机构提供美国公民账户。

欧洲国家的不满

瑞士的邻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由于本国实行高个人所得税制以维持福利制度,有钱人往往将钱存进瑞士银行,以此来逃避本国的高税收。这引起了这些国家的强烈不满。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欧盟国家提出,在欧盟范围内也要执行银行信息自动交换,以确保所有欧盟公民对其全部收入公平纳税。面对欧盟大国的强大压力,卢森堡、奥地利先后作出妥协,同意提高银行透明度,放松银行保密规定。在此情况下,瑞士引以为豪的银行保密传统退出历史舞台已经只是时间的问题。

2013年10月15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宣布,瑞士政府当天在法国巴黎签署《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成为该公约第58个签约方。

瑞士政府签署《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发出了一个明确而强烈的信号,即瑞士将与国际社会一起加强税务合作。签署这一公约是国际税务合作取得的重要进展,这意味着瑞士银行保密制度走向终结。全球加强打击跨境逃避税行为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