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集

文化艺术:

节日

波兰的国定假日与节日有元旦(1月1日)、主显节(1月6日)、复活节(每年春分月圆之后第一个星期日)及其后第一个星期一、劳动节(5月1日)、宪法日(英语:3MaystitutionDay)(5月3日)、五旬节(复活节后第50天)、基督圣体圣血节(天主圣三节之后的星期四)、圣母升天节(8月15日)、诸圣节(11月1日)、国家独立日(11月11日)、圣诞节(12月25日至26日)等。

波兰有其独特的传统和习俗。尽管平安夜并不属于国定假日,但它仍然是波兰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年12月24日,波兰家家户户都要装饰圣诞树,将干草放在桌布下,以模仿耶稣出生时的马槽,并将特制的威化饼分享给客人。当夜晚第一颗星星出现之前,需要准备好十二道素菜作为晚餐,同时一般要留一个空盘子和空座位,以迎接不速之客的到来。有时,颂歌者会带着“图龙”(波兰传说中的生物形象)在小城镇间旅行,直到大斋期。

每逢肥胖星期四(复活节之前52天),民众都会上街购买甜甜圈和其他糕点。在复活节,人们制作彩蛋后,将其放入装饰好且经神父祝福的篮子里;第二天,传统上年轻人之间要互相泼水。而在诸圣节,人们则会前往祖先的墓地,并清洁墓碑、点燃蜡烛,以纪念死者。

宗教

www.youxs.org,其余人口大多信奉东正教或基督新教,无神论者只占全国人口的约5%。。虽然现在的波兰人已不特别重视宗教文化传统,已经很少有人依然忠实虔诚的遵守天主教的传统习俗,但总体上,波兰是今日欧洲少数对宗教信仰仍然保持相当虔诚的国家,罗马天主教被视为国家认同的一部分,境内大小教堂林立,宗教气氛浓郁,38%的波兰人每周去教堂做弥撒,www.youxs.org。前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作为第一位波兰出身的教宗,在波兰境内享有极高的威望。光明山修道院位于琴斯托霍瓦,是波兰最重要的宗教场所,供奉有黑色圣母,每年都会举办朝圣活动。

《波兰宪法》保证了公民的宗教自由,宗教协定则保证了公立学校内的宗教教学。历史上,波兰立陶宛联邦曾有着高度的宗教宽容,并为因受到zongjiaopohai而被迫逃离欧洲其他地区的难民提供庇护。波兰也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犹太人聚居地之一以及阿什肯纳兹犹太人的文化中心,但犹太人大屠杀永久地终结了这一地位。

当代波兰的宗教少数群体有波兰正教会、信义宗、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五旬节运动、耶和华见证人、东仪天主教会、犹太人、il、新异教运动等。

语言

波兰的官方语言是波兰语,近97%的民众将波兰语视为母语,使波兰成为讲官方语言人数比例最高的欧洲国家。波兰语也是欧盟的工作语言之一。由于立陶宛有一定数量的波兰人,因此波兰语也是立陶宛部分地区的第二语言,在当地的波兰学校也有教学。波兰有15种语言具有少数民族语言地位,分别为卡舒比语、亚美尼亚语、白俄罗斯语、捷克语、德语、希伯来语、卡拉伊姆语(英语:Karainguage)、立陶宛语、俄语、斯洛伐克语、塔塔尔语、乌克兰语、意第绪语、罗姆语、卢森尼亚语。其中,卡舒比语也是唯一一种受国家承认的地方语言,卡舒比亚和波美拉尼亚地区有约100,000人以卡舒比语为母语。波兰政府也允许双语城市使用第二行政语言或辅助语言,因此在这些地区,双语路标很常见。根据公众意见研究中心(英语:treforPublicOpionResearch)2015年的数据,约有32%的波兰公民掌握英语。

艺术

波兰的艺术深受西方艺术的影响,题材主要有民间传说、天主教、历史和现实主义等,但也有印象派和浪漫主义的作品。19世纪后期,青年波兰(英语:YoungPond)美术运动开始崛起,其促进了波兰颓废主义、象征主义和新艺术运动的发展。自20世纪以来,波兰纪实艺术和摄影也享誉全球。此外,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当时的政府对艺术创作的限制较宽松,波兰的海报艺术也开始崛起,在首都华沙设有世界上第一所海报博物馆。至今,波兰所出产的电影海报仍然备受关注,被誉为“巧用抽象构图和大胆用色,脱离了西方的艺术轨迹”。波兰境内最杰出的画作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抱银貂的女子》,自从1798年该画作流入波兰以来,它对波兰的文化遗产和民族认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波兰有很多享誉世界的艺术家,典型的有扬·马泰伊科、雅切克·马尔切夫斯基(英语:JacekMalczewski)、斯坦尼斯拉夫·维斯皮安斯基、亨利克·西米拉兹基(英语:HenrykSieiradzki)、塔玛拉·德·蓝碧嘉、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等。此外,波兰的先锋派艺术、构成主义、极简主义、当代艺术等也有一定水平,较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有卡塔日娜·科布罗(英语:KatarzynaKobro)、弗拉迪斯瓦夫·斯特泽敏斯基、玛格达莲娜·阿巴卡诺维奇、阿丽娜·萨波奇尼科夫(英语:AlaSzapoikow)、伊戈尔·米托拉伊(英语:IgorMitoraj)、威廉·萨斯纳尔(英语:WilhelSasnal)等。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