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1980年汽车产量仍然非常有限全国加起来只有19万台

叶回舟听闻微微一笑,说道:“宫本先生为什么把专利卖给我,也许是我长得人畜无害吧!”

老佐田知道叶回舟说的话拐弯抹角的讽刺他,挖苦他,他那么大岁数了,这点城府还是有的。

就笑一笑,说道:“宫本太郎自从退了休以后,就把全副身家偷到了电车上,可惜,在我们岛国没有任何立足之地。

无论是否有石油危机,一般人认为燃油汽车要比电车好得多,在燃油车的竞争下,电车没市场!

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我太了解老宫本了,他一定是看到了未来!”

叶回舟静静地听完老佐田。

对于将来电动汽车取代燃油汽车的趋势,叶回舟上一世也是没啥意见的,甚至他还买了两台二手的新能源车。

叶回舟抽着烟说道:“电动车即便不谈环保问题,燃油车的内燃机本身存在的性能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比较电车的电动机来说,这个内燃机结构复杂,维护保养成本高,转速扭矩跟输出功率上限低,高速性能差,推重比低。

这个也是因为飞机上早早就不用活塞发动机了,就算是喷气发动机这种虽然驱动原理不同,但跟化石燃料驱动的。

目前基本上也达到性能上限了,很难产生量级的提高了。

电车性能上限还有无限可能,所以,我跟老宫本谈得十分开心”。quya.org 熊猫小说网

其实在上一世,大家开车的人恨的不是电动车,所有的缺点都不是电动汽车本身带来的,而是电池。

暂且不说电动汽车是不是新鲜产物,还是早百八十年就已经出生过一回了,电动车这玩意儿本来就一把年纪了。

打扮了一番出来装小孩骗同情心,它真实年纪不小了!

虽然这些什么固态刀片儿、石墨烯凝聚态、全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等。

但这些词儿都是越用越悬。

听着都让人感觉像是炒作和泡沫。

但是每次这些所谓的性能提高总是配不上新闻发布会的阵仗。

随着市值节节攀升。

这让人感觉越来越熟悉。

这明显不是锂电池的新技术。

而是南海泡沫和郁金香君子兰的味道。

锂电池跟化石燃料驱动的发动机一样,本身的原理决定了性能的上限。

热力学定律决定了热机效率,杠杆跟齿轮组成的机械原理决定了力矩跟转速的曲线。

锂电池同样受到电化学反应原理的限制。

甚至都不用看电机材料,也不用管什么花里胡哨的电解液。

只要是基于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都受限于锂本身的电化学性质。

从一个锂金属原子到一个锂离子的能量变化,决定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上限永远不会超过内燃机。

上一世是他穿过来时,一台同等重量的锂电池车从续航上来说,几乎没有可能打败汽油车甚至跑不过油车。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一条法则肯定会被打破。

现在电车,最让人不能忍的是充电速度的问题。

多数人认为,电车充电速度就取决于电流大小。

电流越大需要电压越大,为了减少发热需要线缆越粗。

如果你要五分钟充满一口气跑五百公里,这电缆就得粗到你不想拿。

有人说,随便你谁吹得天花乱坠,这些物理化学公式跟原理都是不会改变的。

只要电池还是用锂参加电化学反应,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跟,充电速度上限就不会改变。

如果真的出现了五分钟充满,能跑五六百公里,还比同样里程加满油的,汽油车要轻的锂电车。

那人类目前已知的,物理定律就得改写。

这些叶回舟他不争辩,他只是觉得,科技在迅猛进步,现在充电越来越快。

但来到80年代,叶回舟依然想要搞电车。

上一世相比世界上传统汽车豪强,国内车企的起步晚了半个世纪都不止。

这也让自主品牌在燃油车领域已经没有可能追赶上。

就比如在燃油车最重要的“三大件”上,变速箱和底盘就不用说了,直到现在都还差强人意,好的变速箱基本都是进口。

而发动机呢,虽然在同排量发动机的参数上自主品牌发动机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准。

但是在品控和油耗上,仍有着不小差距,这一差距在短时间内很难追上,而且这还是直观上的差距。

在工艺层面,自主品牌与其它国外汽车品牌,差距也是非常大。

这一世,更加悲催。

自从建国以来,汽车工业几乎从无到有。

1953年,第一辆由自主设计和制造的汽车“解放牌”正式下线。

此后,大陆开始引进先进的汽车工艺和设备,并建立了一些汽车工厂。

然而,由于技术和经济限制,1980年汽车产量仍然非常有限,全国加起来只有19万台。

去年岛国生产了1000多万台汽车,咱们大陆还不够岛国的一个零头多。

他太清楚,往后大陆就要办很多合资车厂,但关键技术那些外国佬还是牢牢控制的。

咱们国家,在汽车三大件方面始终无法突围,而卖车的利润,80%都给外国佬赚走了,自己都得赚辛苦钱。

所以,叶回舟要另辟一条道路,自己研制电车。

自己在电机和车载芯片上,要比全世界的人车厂好得多,估计明年的这个时候,他研制的电车就下线了。

一定能比老宫本的火神好用得多。

最终,岛国人赢得的这份合约。

实际上,陈主任的大陆进出口公司,在这次投标中虽然没中标,但是陈主任出来以后脸上始终笑意满满。

回到酒店,还特批了叶回舟几天假,叫他把石英矿的事情办完。

德里火车站,1981年,世界铁路早已经进入电气化时代,而当年英国殖民者留下的蒸汽机车在三哥的火车站还随处可见。

车站里,火车分为很多等级,最多的便是迎合印度民众票价低廉的普通列车,叶回舟和刘胜利跟随印度司机挤上了一辆开往斋浦尔的火车。

叶回舟观察了许久,三哥这里最经济且便利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原来火车不关门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没人验票也不关车门,一靠站旅客可以随意上下。

新德里到斋浦尔约270公里,方位和距离差不多相当于SJZ到b京。

蒸汽机车以每小时十几二十公里的速度爬行,整整一天才到斋浦尔。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