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焉知非福

李永宁被盛贵仁气得半死,手指都要将茶杯捏碎了,才忍住了心中的怒气。

竟然他要的人一个都不在,而在的这只老狐狸又滑不溜手,嘴里没有一句实话,李永宁又不能发怒,最终李永宁只能无奈地坐马车返回太守府了。

盛贵仁笑嘻嘻地送李永宁出了大门,直到护卫李永宁的队伍走远,他才收回笑容,慢悠悠地回府,让下人把大门关好。

盛贵仁在府里慢悠悠地走着,突然他的身后出现了一位三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长相与盛贵仁十分相似,一身气势十足。

中年男子在盛贵仁身后跟着,走了一段路后他开口,“爹,你这样得罪李太守好吗?”

“宪林你可别胡说,我可没有得罪李太守。”盛贵仁赶忙反驳,表示他不背这口锅。

他也没有怎么着李永宁,顶多就是口头刺李永宁两下外加没讲实话而已。

盛宪林不吭声了,老爹你是没得罪李永宁,你是快把李永宁气死了。

“宪林啊!你是不是奇怪我为何不接受李永宁的招揽?”

“是的。”盛宪林就是对这一点尤为不解,“李太守身为江安侯,又出任一方太守,先前名声不显,但随他大破溪夷族,可以看出他才能出众,是一位明主,而且……”

“而且我之前说过大周江山不稳,要早找一条退路!”盛贵仁接过了盛宪林的话头。guxu.org 时光小说网

随即盛贵仁又是话题一转,“大周江山不稳,这是稍微有点才能之人看得出来,但是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平静?”

“因为大周毕竟还没亡呢!那位雄才伟略的周怀帝还在,足以镇压住一切的动荡。”

幽州异族入关劫掠之事,周怀帝不就眼光锐利地运用大将,就率领了二十万军队,把异族三十万铁骑牢牢挡住,甚至在收复失地。

由此可见,周怀帝还清醒的很,再怎么放任朝堂不管,也没有头脑不清醒。

可惜盛贵仁不知道的是,明年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件,直接导致周怀帝命不久矣!

“宪林你统帅大军的能力,现在爹已经不如你,但是你在文治谋略方面远不如你爹我,可惜了!”

盛宪林在盛贵仁任职荡寇将军期间,就展现出来非凡的军事天赋,不管是统帅大军还是训练士卒,成长起来的盛宪林都远远超过了盛贵仁。

盛贵仁之所以可惜,是因为盛宪林只继承了他的军事天赋,甚至青出于蓝,但是他对文治方面是一窍不通,不然盛贵仁甚至要自己拼一把,为盛家争出一条通往那个最高位置的路来。

现在盛贵仁只想找一条胜算大的潜龙,搏一把从龙之功了。

“李永宁现在是看起来风光,实际上,他父亲战死之后,李家在朝堂上已无人,全靠往日的一些人脉关系支撑,李永宁这次当上太守,就是用了人情。”

但是人情这东西,用一次少一次,盛贵仁两人都清楚。

“况且,李家的仇家不少啊!”盛贵仁感慨地说道:“在来我们盛家的途中,李永宁遭遇到了一次刺杀。”

盛宪林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什么?大庭广众之下刺杀一方太守,他们不要命了吗?”

太守,两千石官员,一郡最高官职,整个大周也不过上百位,可谓是大周的脸面了。

这场刺杀,不亚于在大周的脸上扇了一巴掌,周怀帝不震怒才怪。

难不成,刺杀李永宁的人手眼通天,连周怀帝都能瞒住?

盛贵仁同样也疑惑不解,不过他没有过多的纠结于这一点,他只是在跟盛宪林分析李永宁这个人值不值得投效而已。

“李永宁还是有点本事的,竟然提前察觉到,然后他让大将谢彪藏在他马车上,不仅躲过了刺杀,还斩杀了所有刺客。”盛贵仁赞许了李永宁一句。

刚发生不久的事情,他竟然已经把李永宁被刺杀一事的细节都清楚得了如指掌。

可想而知,行安郡城内有多少的眼线,将李永宁一众人的一举一动盯得无比清楚。

正是如此,李永宁才会想着尽快找办法解决这些眼线和细作,不然他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

分析李永宁,当然不能只说李永宁的缺点咯,其实李永宁的优点也挺多,比如知人善任、听从良言、能屈能伸……

“总而言之,现在还不是时候,我们盛家也不能这么早投奔别人。”

枪打出头鸟,乱世之前更应求稳,盛贵仁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荣休之后,也没有找任何人走关系,寻求一个官职。

反而闲赋在家,陪陪孩子,侍奉老母,更在李永宁上门招揽时百般推脱,同时还阻止了盛家一众优秀的子弟出头。

盛贵仁荣休之前是有机会去中央朝廷任职的,但是他一想到大周现在的情况,还是老老实实荣休得了。

大周现在的情况可能比周怀帝知道的还要严重得多。

该苟的时候就要苟住,这就是盛贵仁历任那么多官职,仍屹立于官场不倒的法则,活得比敌人长久就是最大的胜利。

“我明白了!”盛宪林点头赞同了盛贵仁的说法。

盛宪林知道自己在谋略方面远不及自己混迹官场多年的父亲,所以他干脆压下了自己想应李永宁征辟入仕的想法,听他这个老狐狸一样狡猾的老父所言。

李永宁要是知道盛宪林原先有投靠他的想法,结果因为盛贵仁的话,把为他效力的时间往后推了那么多,指不定气到跳脚。

这边,盛贵仁盛宪林两父子在府宅内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

另一边坐在马车上的李永宁,已经不气了,因为李永宁想通了,反正盛家就在行安郡,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肉都烂在了锅里,李永宁以后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就给盛家递拜帖,骚扰,哦不,是与盛贵仁讨论治政经验。

几次三番下来,李永宁相信自己总能从盛家抠出盛宪林这些人才的,顶多是费一番功夫,多磨一些时间罢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