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双枪将董平

马蹄声如春雷。

两千一百余骑开始向着西边转进。

刚刚的战场,围观的人其实真不少。

距离数里而已。

朱仝,雷横,宋江,晁盖,吴用,公孙胜……

还有不少官吏武官都到高处眺望战场。

看到梁山军直接打崩了官兵。

连一场象样的交战都没有。

也没有武将之将的单打独斗。

梁山军干脆利落,极为粗暴的将东路官兵解决……

所有人都是看的目瞪狗呆!

以晁盖和宋江还有朱仝,雷横等人的认知,仗完全不是这么打的……

不是号炮一响,几千小兵在后,大将在前,然后各施本事,击败敌方将领,大军跟后掩杀,这才是打仗?

不得不说……

最少在水浒世界里,战术战法是极度的倒退和落后了。

其实也符合事实。

北宋的战争水准,随着宋太祖在内的五代十国尾期的职业武夫们的逝去,也是在急剧倒退。

宋太宗又故意崇文抑武,压制武将。

到宋真宗之后,北宋军队就完犊子了。

屡战屡败。

不光打不过辽国。

连新兴的西夏也能按着宋军打。

甚至宋军打南边的西南小国南诏都费劲。

还丢了控制千年之久的安南。

北宋军队,除了一个装备外,几乎是一无是处。

宋军焕发新生,是在亡国之忧下,对武将的钳制有所松动。

南宋的军队,从立国初到亡国,始终还是能打的。

和北宋是两码事。

梁山军的战术战法,既有激活武将卡获得的汉时精锐骑兵的训练水准和战术水准,又有王伦带来的后世的理念。

对这个时代的军队也好,好汉们也罢,完全是处于碾压的状态。

眼看着梁山军策马回程。

再从高处看看西面。

大股官兵激起的烟尘飘浮着。

距离也就数里。

朱仝和雷横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有骇然之色。

梁山军这么强?

打跨了一路官兵主力,都不带休整的,直接回身再干郓州军?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不光是朱仝和雷横二人。

晁盖等人,更是受到了更大的震骇。

再强的绿林大豪对官兵总是有几分忌惮。

但,梁山军的表现,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之外。

“疯了,完全疯了……”

吴用喃喃自语着,他的信念都被梁山军的表现给击跨了。

刚刚的战场和现在的演变,完全颠覆了吴用平生所知所学。

“不对,这样他们要吃亏的!”

吴用看看西边,那边的官兵显然也是知道东路军跨了,正在考虑对策。

“如果我是董平,转身跑最为不智,军心一跨,骑兵一追,没几个跑的掉。不如停下来趁着时间结阵,立寨防御!”

“对,他们果然结阵立寨了!”

吴用再次找回了自信,立刻又变得神采飞扬起来。

不远处的西边,在两个村落的中间旷野处,大队的官兵开始放下鹿角,拒马,拉开绊马索等物。

还有一些尖桩等物,被半埋进土中固定,尖桩斜尖向上。

“双枪将董平……不愧是成名的大将。”吴用忍不住赞道:“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嗯,王伦和他的梁山军自恃骑兵精悍,如果一头撞上去怕是要撞的头破血流,哈哈……”

晁盖,公孙胜,刘唐,白胜等人为之侧目。

朱仝,雷横,宋江等人也是一脸怪异。

这吴用到底是官府的人还是绿林中人?

咱们这些官府的人都没你这么兴奋?

……

官兵阵中。

董平满脸的刚愎自负神色,看着自己的部下们立寨设防。

“陈应龙和黄安他们,真是无能废物!”

“这就败了?四千头猪,梁山军也得撵一会啊!”

董平马腹两侧是两条精钢长枪,他武艺高强,双枪之下罕逢对手。

在战场上,董平喜欢带着少数精锐亲兵直接撞入敌阵。

不论是敌人将领还是普通兵马,双枪如飞轮般旋转,枪头之下亡魂无数。

因为骁勇善战,在加入梁山后,董平位排天罡第十五,还是五大马军主将之一。

又因武艺高强和性格莽撞,每次征战董平都是冲杀在前,所以又获绰号为“董一撞”。

自身武艺高强,平时练兵也有一套,董平麾下还是有相当数量的精锐。

此时这些精锐混杂在厢军中,喝骂着这些普通兵马赶紧做好防御,然后立阵布防。

长枪手,刀牌手,长斧,长刀,百人一都的宋军,四十名长兵器,还有六十名弓箭手。

若是禁军,还会有一定数量的弩手。

厢军是肯定没有了。

但三千余人布好防御,加上董平自视极高,脾气也是暴躁,他是压根没有投降或逃走的打算。

相反,董平是打算利用防御和个人武勇,要叫梁山军在自己面前,狠狠的吃个大亏!

“程小姐……”

大战将至,董平还策马至军阵后方,对着一辆马车拱手笑道:“出了一点意外,原本以为到石碣村附近,排少量兵马护送程小组继续前往济南府就好,谁知梁山贼寇悍勇,居然下山主动来攻击咱们,现在程小姐安心在后,等着看本将击溃贼寇就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