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治所许县,听我的没错【求鲜花,求评价】

另一辆马车。

许臻和郭嘉在车架内相对而坐,颇为有些摇晃。

门外赶马车的便是典韦,大黑色漆的马车没有门帘,里面空间也较大,双马乘。

一般士族,贵胄都可以乘双马,许臻现在是代管颍川的太守,虽未赴任,却也有这个资格。

“曹公请将军来颍川,其实是借将军的身份来为太守,看似亏了将军,实则是捧。”

郭嘉坐得颇为狷狂,头不戴冠帽,长发只是随意的扎了个马尾,身穿黑色袍子,一只脚伸直另一只脚屈着,丝毫没有士族的儒雅与礼仪在身。

“而以将军之能,可以斩杀于毒、平定陈留张邈叛乱,威名在外,颍川各县不敢逆反,荀氏再有一封书信,便可以安稳领下。”

“日后,大多士族都要仰赖将军,这是好事。”

郭嘉伸出手道:“将军临行前,文若是否给了你些许书信书简之物?”

“有。”

许臻茫然之中从怀里拿了一封信来,放到了郭嘉的手中。

“是了,他向来是如此,荀文若顾全大局,因将军没有世家背景,所以可以稳住颍川局势,不会让颍水这条命脉,沦为其他士族之手。”

“除此之外,将军要将兵马,驻扎在何处?”

许臻笑道:“许县。”

“许县好,”郭嘉伸出手敲打了一下案牍,“许昌古称许,源于尧舜时代,许姓始祖、上古贤士许由在此地牧耕,帝尧知其贤德,欲禅位于他。

许由不受,逃至箕山,帝尧欲让其为九州长官,他洗耳于颍水之滨,隐居山林,成为千古美谈。

夏朝时,阳翟曾为夏都,春秋战国时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最终归于秦。”

“这个地方在腹地,地形平坦,而且道路较为宽广,无需花费过多财力人力就可以修建驰道。”

“粮道可以通往东西两地,我料定,日后许县必然不会被遗忘,恐将成为极为重要之地,但目前的确很贫穷。”

“若是选择许县的话,需要推行仁政,令当地百姓收心。”

许臻听完了他的话,顿时就放心了。

这个人,的确很厉害,而且对颍川的了解不亚于荀彧,各地地貌和地情都非常清晰。

而且许县的确是……在成为许都之前,是一个较为贫穷的地方,毕竟洛阳都成了空城,在洛阳之侧的许县又怎么能避免。

“不过,不选颍阳,颍阴两地,恐怕会被认为将军进不去荀氏。”

“若是有书信的话,就可以到颍阴,那里大多是荀氏的地盘。”

许臻的嘴角忽然上扬了一下,“老子本来就不打算靠着荀军师的书信来在颍川驻足,就在许县。”

也就是许昌。

“嗯,那就,无妨。”

郭嘉沉默了一会,主要是思考老子是什么意思。

一般人可不会把这两字挂在嘴边。

“以许县为主,准备开春屯田,上有黄河而下有淯水,只要沟渠挖通,明年的许多田土都可以灌溉,如此便可屯田了。”

“但许县想要繁荣,恐怕耗资巨大。”

郭誉摸着下巴思索了许久,而后道:“唯一的好处就在于,地势平坦,若是要兴建的话,并不难,需要的是钱财,人力。”

许臻直接躺了下去,脸上笑容溢于言表。

“这个就交给你了,我可不懂。”

“好。”

……

五日之后,许臻的兵马驻扎在了许县,将衙署快速翻修后,驻扎在了城外,而自然向各地送去了表书,让当地的官吏前来一叙。

毫无意外,除了荀氏送来了贺礼,并且颖阴令送来了一封书简表了诚意之外,基本上没有再收到什么表书。

颍阳,襄城两地,郭氏和钟氏居住之地,士族众多,门生故吏遍地,在当地极其有名望,麾下奴籍加在一起至少上万人。

只是管当地冬日之安置,并没有动身来许县一拜。

到了许昌之后,许臻将自己的家眷安置在了衙署,把后院拓宽,花了几十金买了相邻的宅院,把墙壁全部砸通。

充得了一处足有三百多间房屋的巨大院落,前半段来处理公务,后半段则是引一条河流支流而入,做成后花园。

再在家中打一口井,用于取水。

光是这些工程,就做了足足三十日。

一晃就到了深冬,即将过年关的时候。

这一日。

颍川有人终于是忍不住了。

冒着大雪到了衙署前院,通报了典韦之后在院中等待。

典韦匆匆进来,一脚深一脚浅的踩在雪地上,上了十几层台阶,拉开了木门,在正堂内灯光通明,红毯铺就,尽头便是坐在华贵案牍后打瞌睡的许臻。

“将军,来人了!”

在他下首第一位置的郭嘉忽然抬起头来,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刚睡下。”

他站起身来,看许臻还没有被惊醒,连忙起身趋步接近典韦,拉着他出了房门,两人随意的坐在外面台阶上,各自都披了一件大氅。

“谁来了?”

“他说他叫陈群。”

“陈长文吗?”郭嘉思索了片刻,然后摇了摇头,“你去告诉他,大人睡着了,若是想要见大人,明日再说。”

“为啥呀,军师你不是说,第一个来的就可以见吗?”

“嗯……再抻他一下,”郭嘉眯着眼,双手在雪地上搓了搓,很是自然认真的接着道:“今年年关之前,四族之人都不曾来拜会,这对开春很重要。”

“那陈群不是来见了,说明他是想亲近大人的,咱们已经玩儿了一个月了,”典韦挠了挠头。

这一个月来,只是练兵,高声呼喝,让兵马在许县附近驻守巡防,根本不去各地交涉。

弄得士族之中人心惶惶,没有人摸得准许臻在想什么,他是什么脾气,对颍川到底是如何定税,又或者政令该怎么推行。

所以,陈群还算是许县本地人,陈氏也在本地,历史悠久,属于名门,他们自然忍不住先来问询。

郭嘉压低了声音,轻声道:“嗯……你知不知道,徙木立信的典故?”

典韦眨巴眨眼,点头道:“知道,将军以前讲过,他说是以前有个逼立了根柱子,谁能拿了去北门就发千金,后来有个人去了,真就拿到了。”

郭嘉看了他一眼,“是商鞅。”

“这是诚信于民的做法,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立威于士族,再取信于百姓。”

“毕竟,商鞅若是没有秦军在后,他立木也是找死,而我们若是没有威信,行政就会先有一场动乱。”

“现在士族知道我们有雄兵,不敢造次,便只需要等待取信于百姓了,所以陈群此时来,已不需再见。”

典韦顿时就明白了,然后拍了拍胸脯,道:“明白了,俺这就去把他赶走,绝对不客气。”

“对。”

郭嘉拍了拍他的肩膀。

今夜之后,士族就该动荡了,等到明日,便可以开始准备推行屯田政令。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