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 勾心斗角太府寺

部丞以为如何?羊安还能如何?事涉少府,他当然不想掺和其中。可人在庙堂,身不由己,这事儿却由不得他。

话说羊安胸中腹诽,心中悻悻,一路随通报的小吏来到司农寺外。却见门外十数人正于守卫言语拉扯,想来便是那群商人。他刚欲开口,门外众人见他一身官服,忙上前拜礼。

羊安于是拱手道:“本官乃是司农寺部丞羊安,尔等所请之事平准令已禀明大司农,故命本官前来为诸位做主。然此事涉及少府,非同一般,还需些时日也好容本官查明真相。”

此言一出,却引得众人一阵非议。

“等等等,便只晓的让我等等,却不晓得又要拖到几时。”

“某一早便说这事儿求不得官府。”

…………

却见一儒衫青年,大约二十来岁模样,举手示意众人安静,不卑不亢道:“部丞需查明事实,此乃常理,我等自然不好非议。只不过我等为此事已奔走数日,还望部丞给个时限,也好让我等安心。”

虽说关于眼下之事羊安并无头绪,但箭在弦上,于是硬着头皮道:“三日之内,本官定给诸位一个交代。”

“好,既如此,三日之后酉时正,我等在城南汝悦楼恭候大人。还望大人万勿食言。”那青年说罢,深做一揖,便领着众人散去了。

羊安望着那人背影,心下不由好奇对方身份。方才众商人虽皆着汉服,然各有南北差异,想必应来自五湖四海,而非一路,却何以唯此青年马首是瞻?

待羊安回到帑藏衙门,一众计吏早已恭候多时。众人皆是手捧竹简,见羊安后,又躬身行礼,齐口道:“见过上官。”

羊安瞧这架势,道:“诸位,这是做甚?”

却见一老者,许是衙门长吏出列道:“回部丞,按例,请部丞验库。”

对方提出“按例”,羊安也不好反驳。只不过他心里却清楚,这长吏定是受了曹嵩之命。心道:这老小子,这般心急火燎的要我验库,恐怕没按啥好心。

虽说验库这活他没干过。不过稍加思索,便晓得这国库里有多少人上下其手。而眼前一个个看着恭顺的计吏,身后怕也多有依仗。自己如果利析秋毫,怕是要把人都得罪光了。然若眼开眼闭,又难免不为他人抓住把柄,将来扣上个失职的罪名。左右为难之下,一时也无甚计议,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道:“那还杵着做甚,走吧!”

库房内

“高祖斩蛇剑一柄。”

“部丞,高祖斩蛇剑。”

“孔丘履一双。”

“上官,此乃孔丘履。”

“王莽头颅一颗。”

…………

所谓的验库,就是一名计吏照着清单唱名,几名库吏轮番寻了呈于上官过目。于是,当早已化干尸的王莽头颅显于羊安面前,他忍不住泛起一阵恶心,心中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只吐槽刘秀的恶趣味,竟把这处理过的人头当国宝。

稍稍平复心情,他便想到这般验库,真假全在唱名的计吏,极易隐藏猫腻,根本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但是自己到底是较真还是放水却也犹豫不决。按理说,作为前世的职场老手,他并不主张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激烈做法。一来,这治人,本就该日渐月染,潜移默化。二来,若火候掌握不好,极易引火烧身。

可他转念又想,既然国库牵扯甚大,自己何不干脆大张旗鼓的查,来个敲山震虎,打草惊蛇。这样一来,那些在国库路动过手脚的怕东窗事发,势必会第一时间想方设法将自己调离司农寺。这样做有三个好处,第一是撇清自己的责任,第二是自己初来乍到,又是上官之命,并非有心针对,点到即止,也不至于得罪人至深,第三,自己也好尽快离开这是非之地。哪怕事不随人愿,自己仍在司农寺,大不了来个查无实据,不了了之。至于官职嘛,倒也没啥好担心的,毕竟自己还兼着个给事中。

想到这里,羊安不在纠结,沉声道:“行了!都下去各忙各的吧!验库之事本官自有主张”这在领导面前装孙子,手下面前充大爷可是职场基本功。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