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 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一词在众人心中激起的波澜天幕尚且不知,按照自己的步骤讲解道:

【《永遇乐》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善用典故。不得不说,辛弃疾超会用典的。】

“可不,一句一典,甚至一句多典。”

苏轼一边摇着扇子一边惬意道,词一道能与自己齐名,这样的人物苏轼不能放过。

【不过想想也是,毕竟是老人家了,这人啊,一上了年纪就喜欢讲古,理解理解。】

女声一副很为辛弃疾考量的样子。

什么?

刘彻怔了一下,随后歪着脑袋低笑几声、

乐了,要不是顾及他传唤了大臣,刘彻指定要在床上大笑几声。

是啊,辛弃疾已经是年过六旬的老人家了,爱用典故,这合情合理!一瞬间刘彻脑子里幻视无数上朝时喜欢引经据典一条条反驳自己的大臣。

“这都要促狭一下,可真有天幕的。”

刘彻挑着眉,薄薄的唇角微微上扬。

【不过人家可不是“掉书袋”,人家用典那都是有理有据,说头可多可多了。】

“哦?朕不信,除非你讲给朕听。”

天幕不花一分钱就收获了刘彻做一个合格捧哏。

天幕首先是放出了一个《永遇乐》所用典故的总结表。

六处典故的主人翁,文中所代指的名称,以及事迹都以直观的方式摆在众人面前。

比如

历史人物文中称呼历史事件

孙权表字仲谋赤壁之战,与公元229年建立吴国

“真是一目了然。”

秦始皇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张图表的应用价值,实际上在苏轼篇这类图表就已经露过脸了,这次更是加深了秦始皇对图表的排列印象。

可惜眼下大秦还是多用竹简书写,这种格式虽好,然而受于材料限制于大秦而言不太实用。

他当下心里盘算道。

不过这种日子很快就要结束了,想到奖励兑换一栏里的四大发明,秦始皇踌躇满志。

【仲谋,指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国君孙权,他十八岁继承父兄基业于京口起兵,在赤壁之战中联刘抗曹,连曹操看了都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可以说如果没有孙权在赤壁之战的决断,坚定抗曹,即使周瑜有天纵之才在主公不配合的情况下恐怕很难开展工作。】

东汉

“好啊你个曹阿瞒,私底下竟这么编排我儿。”

刘表只觉自己像一只路过的狗一样被人家踢了一脚,招谁惹谁了,饶是他这样的老好人性格都有些压不住火气。

刘表以为曹操是在骂他的儿子不聪明,实际上是因为刘表死后,几个儿子为争夺权位而相互残杀。而孙家却是父死子继,兄死弟继,一家人都很和睦,故有所感叹。

而在另一边的江东

我,孙权,厉害大发了!

“大哥,我以后好厉害啊!”

之前孙权在孙策周瑜议事的书房探头探脑,被孙策逮到后拎了进来。

见天幕如此盛赞,孙权高兴极了,忙不迭地跟哥哥炫耀。

看着长身玉立的少年郎,孙策也是十分欣喜于吾弟初长成,忍不住心痒痒,上手摸了摸孙权毛茸茸的圆脑壳。

“吾弟如何,我还不知道吗。”

我家孙权打小就聪明。

孙策得意洋洋。

【当然赤壁之战也是孙权一生中的高光时刻,天下自此三分,可谓是意义非凡。】

【后来嘛……众所周知,孙权又名孙十万。】

“莫不是我夸我治下兵强马壮?每次征战都有数十万之众吗?”

孙权喜上眉梢,而后又撇了撇嘴:“孙十万像是个小将名字,不如孙百万,孙千万。”

这听起来多霸气。

他在心补充道。

好家伙,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有多贵。

孙策眼睛一瞪,没好气地说:

“你小子,咱江东都不知道能不能有几十万的男丁呢。”

很快天幕无情地戳破了孙权的幻想。

只见天幕上出现一个男子的身影,他披坚执锐,紫髯碧眼,相貌堂堂,看起来很是威风。

旁边上书:

继承父兄余烈,重铸江东荣光,我辈义不容辞。

“是啊。”

这话孙权再赞同不过了。

女声不紧不慢地讲道:

【第一次,孙权领兵十万,想和广陵太守陈登掰手腕,战果:陈登两退孙权。败。】

孙策和孙权两人俱是一僵。

原因无他,因为这场是孙策让孙权打的,何况视频的孙权看起来不过二十左右的年龄。

但是……丢人呐。

“兵法言: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你就是这么用的?”

十万人打不到一万人,还打输了……

这次天幕放的是两军交战的视频,看着天幕里灰头土脸的孙权,孙策恨铁不成钢,白高兴了!

可是第一次领兵打仗,不照着兵书,怎么打啊,

孙权心里委屈,但孙权不说。

【第二次,孙权假称十万攻合肥,蒋济一书巧破局。战果:刘馥亡灵有灵,孙权直接撤退。大败。】

丢人,实在丢人,一封假信就唬得孙权退兵而去。

“你你你……”

孙策气得脸都耷拉下来了,合肥当时为扬州属,扬州刺史刘馥刚因病去世,正是群龙无首的时候,结果到嘴里的肉,就这么跑了?

周瑜看孙策训孙权,怕骂的太过伤及兄弟感情,忙劝道:

“伯符你也别太气过,仲谋年幼,往后我们再好好教他用兵一道就是了。”

问题不大,有他们二人在,年纪小还能纠过来。

周瑜气定神闲。

孙权松了口气,不由向周瑜投去了一个感激的眼神。

【第三次◥,孙十万再攻合肥,成张八百之美名。战果:张辽领兵八百大破孙十万,大败特败。】

“‘辽来,辽来!’无不止矣。哎呦,文远日后成就不可小觑啊!”

看见张辽的名声可止江东小儿啼哭,曹操笑得皮都展开了。

“主公言重了,不敢当,不敢当。”

张辽很是谦虚。

“不不不,文远,这件事我定要让史官好好记录下来,为你表一大功。”

曹操态度十分亲和,能让敌人丢脸的事情这多让人高兴啊,他今天都想多吃几碗饭以示庆祝。

区区八百人就逼得孙权十万人落荒而逃,诚如天幕说的大败特败,这件事他也要令人大书特书。

江东

好家伙,这下连周瑜脸色都很勉强。

孙权瞅了眼哥哥,面沉如水,紧握拳头。又瞅了眼大都督,双唇紧抿,眉头深锁。

吾命休矣!

孙权暗叫苦不迭。

【第四次,孙权又攻合肥,满宠领兵数十火烧吴营。】

更夸张的来了。

如果可以,孙权真的很想抱着天幕的大腿抱头痛哭:“给孩子留点面子吧。”

【第五次……】

【第六次……】

孙策的手指头握得咯咯响,周瑜开始长吁短叹。

二人对视一眼,相对之下都是无奈。

孙权……孙权看不见,头低得快低到地里去了。

【领最多的兵,打最怂的仗,无怪乎有言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

女声幽默了一下。

我是谁?这是哪?

孙·社死诸天万朝·权已生无可恋。

“哈哈哈哈——”

诸天万朝已响起不绝于耳的笑声。

【是的这就是我们三国第一经验包,贡献诸多“刘亡灵”,“张八百”,“满数十”等称号的孙权,孙十万!】

【那么为什么辛弃疾一代名将却对军事才能平平无奇的孙权如此青眼相加呢。】

“嗯,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刘彻眼带笑意,还没有从前面的笑话里回过神来,但仍敬职敬业。

【不难发现孙权总是在打合肥,于是又有了一个取笑他的外号孙合肥。】

孙十万,孙合肥……

孙权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没想到……没想到自己后面居然这么不争气,徒留后人耻笑。

“没事,哥哥在呢。”

事实证明,在大社死的时候只有家人会疼你。

看见孙权失落至极的样子,孙策不忍,开口安慰道。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一刻,孙权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他最怕的不是别的,最怕的是怕自己辜负了父

亲和兄长啊!

孙策见状也很是揪心,尽管他很生气,但是怒气早就没有一开始那么大了,报了那么久他也回过几分味来,他相信公瑾也是如此。

为什么一直死磕合肥?为什么明知道打不过还要死磕合肥呢?

因为打的意义根本不在于打,可笑世人误解颇多。

【孙权确实不擅长此道,江东基业基本都是孙坚、孙策打下来的,但是不可否认,稳固发展江东的是孙权。孙权是一个守成之君,出名的是知人善用,举贤任能。】

【按理说这样一个君主不该啊,为什么非要把合肥打下来呢?其实人家醉翁之意不在酒,打下来最好,没打下来也不至于伤筋动骨,一蹶不振。】

行吧,看在为我正名的份上。

孙权抽了抽鼻子,终于鼓起勇气抬头看天幕。

【实际上人家忠实履行周瑜制定的抑刘蹙曹的基本国策,战略目标是天下二分,隔江而治。】

天幕放上了三国时期的全国地图。

“合肥,看来是兵家必争。”

始皇帝皱眉,静静思考其中的关窍。

合肥是淮南门户,对于曹魏而言,失去合肥就意味着淮南无险可守,淮南平原的大片土地都落入敌手。

而对于孙吴而言,如果攻下了合肥,一是有能阻挡曹操军事进程的战略要地,二是有了淮南,东吴就有了淮河、长江两条天堑,安全系数提升不说,更是可以以淮南为跳板直取曹魏腹地。

“但是以天幕的意思又是不必争。”

抑刘蹙曹……

是了。

原来如此。

秦始皇豁然开朗。

【一城一地的得失对于天下大业而言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否达成自己想要的目的。公元219年,孙权又双叒叕围合肥,被几千人打得溃不成军,然而在西线战场,孙权撕毁盟约令吕蒙西进,于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关羽和荆州皆失,给了刘备本人近乎毁灭性的一击。】

“竖子不足为谋!”

蜀汉高层当下震动不已,刘备当下更是恨得咬牙切齿。

关羽和荆州皆失的含义太残酷了,这意味着他不仅失去了一个战略要地,更重要的是——

他二弟没了!

【所以真实的孙权是这样的。】

天幕放上了一段《三国志》对孙权的评价。

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英奇,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势。

女声直接在道德高点上指指点点:

【看看人家,虽然咱现在总取笑人家是孙十万,但是宋朝这些皇帝,有几个比得上人家孙十万呢,人家就算自己没那么行,失败了那么多次还用于北伐打仗呢。】

【同样是占据江南之地,看看孙权,再看看大宋,不怪乎辛弃疾对孙权极力推崇。在另一首《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更是称赞人家——】

年少万兜鍪,坐断江东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