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瓶颈

接下来的几日,李新明都是像前两天一样操作,他每日大概能卖50-60个汉堡,大约每天赚150-200元。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个月。

这天,开摊比较早,摆好各种物品后,他坐了下来。

这时,边上卖关东煮和清汤面的也都把摊支起来。李新明,走到关东煮的摊子上。“张哥,忙呢?”

“小李,上手挺快啊,我看你每天客人不少嘞。”

“客人图新鲜,现在基本稳定了。张哥,你们也不差,每天也很多忠实粉丝。”

“我搁这里干了5年,每天都差不多。前两年没有疫情的时候,人挺多,每天能赚个300-500,现在不行啊,每天赚个百来块钱。只能勉强养家糊口。”

“那是不是夜市都这样?”

“也不全是,关键是咱这条街没人。再这样下去,没法干了。还得去找一份送快递的活。白天送送快递,晚上做做夜市。”

“是啊,老哥说得对。”说完这些,李新明沉思起来。

一天赚个200,一个月也有6000元。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可是如果人流量持续减少,自己的收入也会不断减少。再者

(本章未完,请翻页)

,自己刚开摊,很多人都是图新鲜。保不成新鲜劲一过,自己这摊子的收入也会更低了。

难啊,怎么办呢?

现在的问题主要是有两个:一是自己的品种太少,只有麦牛汉堡和肯牛汉堡,再没有别的品种。如果一直不推出新品,客人慢慢地也就留不住了。二是这条街的人流量不多,这个是客观因素,自己一时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如果我在汉堡的基础上再加点署条,会不会更好呢?也许可以做个活动,买汉堡送个署条,这样一来,新品种有了,也能把客人留住。于是他决定再研发个署条品种。

想好办法之后,他第二天又去上网学习制作署条。这次他花了两天的时间,把各种署条的做法,要注意的事项都一一记下来。

然后就是去市场买点土豆回来试验。

他研究了署条的切法,把土豆切得细细长长,粗细均匀,既不能太粗了,也不能太细。太粗的话,不好炸熟,太细的话,容易炸焦了。

清水冲洗掉表面多余的淀粉。锅中倒入适量清水沸腾后加土豆条,加盐煮2分钟。捞出沥干水分。给土豆条裹上一层淀粉。热锅倒油,油温6-7成热时下入土豆条,大火炸至微黄捞出。再次入锅复炸,炸至金黄色。

如此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复试验了一天,他基本掌握了炸署条的技巧。

还是老办法,学会之后,先做一份给儿子和邻居送去试吃。

如此一来,他的产品就又增加了署条。

人的成长在于经历,个人的经历有多有少,有浓有淡,有顺有逆,有成有败,喜愤哀乐愁尽在其中。任何经历,无论是成功或者失败,总会在你人生的轨迹上留下些许痕迹,让你在蓦然回首时从中受益。

当有一天我们回首往事,回首人生之路时,是丰富多彩还是苍白一片,是辉煌灿烂还是风尘弥漫,这取决于昨天的我们究竟到过什么地方,做过哪些事情,有过什么追求,取得过哪些成绩,明天的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旅程,又回去结识哪些形形色色的人,经历怎么样的月阴圆缺、悲欢离合。

加上薯条产品之后,他的小摊生意兴隆不少。有冲着新鲜感去的,有爱赠品去的,还有冲着扫码抽折扣去的。

也许满足客人的多元化需求才是发展之道。

接下来的十天里,他每天的销量增长不少,原来每天卖50个左右,现在一天可以卖到70个。当然了,收入也随着增长。现在,这个摊一天能稳定赚钱在300块以上。

些天晚上,快收摊时,他接到了小舅子的电话。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