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且说陆羽过了黑寨,到了李家寨附近的地界,入了自家的小吊脚楼,外头的篱笆草庐散着悉悉索索的声响,前几日的暴雨冲垮了陆羽熬费的精力,落得一场空。

陆羽今日不知怎的,没了心思读书,靠坐在木门槛,怔怔地望着脚落地,混着干泥的草芥,心想:“没有功名,果真是寸步难行,诗仙言蜀道难,我倒觉得这科举也是步履维艰。”

陆羽虽只差一步,就能赢了秀才,前身的陆小神童七岁便过了县试,府试,而后却屡试不第,直至被迟到的陆羽接管了过,已是成了被人耻笑江郎才尽的口谈,神童之名又如何。

明年便是卯兔年,又是一年科举的日子,院试之日又迫近了,可怜陆羽连个保举的秀才都无,原是李老爷的活,但陆羽绝了收养的意思,更是不好开口让李老爷寻人,寨子的五人倒是好找,但秀才却不容易。

陆羽缓缓开口,对着眼前落的草芥道:“既然有机会,何不试一试,你曾不是口厥八股容易吗?”

夜夜寂寥,许是无趣的人来了,更是难以忍受的,却苦了陆羽,蚊虫叮咬挠了一身,翻来覆去都是无眠意的。

思及此,陆羽翻了身子起床,取了油灯,点在头上,亮了眼膜前的一块桌案,上头的倒是多的,陆羽的本经是孟子,却是五经中较为难的,晦涩难懂的。

盛名之下无虚士,陆羽瞧着上面密密麻麻的,自然明白为何这小子七岁过了府试,后来却怎么都中不了,或者是这小子的思想出了活泼。

甚至有人恶语道:“陆羽小子才气没了,估摸这辈子都是童生。”

清朝康熙年间,甚至年岁九十九的老人,黄章,参加乡试。

陆羽自然不打算把毕生的精力都废在科考之上,但秀才的功名还是顶用的,至少不用功差,还能免纳田粮。陆羽生父母逝后,陆羽是挂在李老爷名头下的,但现在弄了这一摊子事,自然不能好意思再让李老爷帮着纳了。

正想着,叮当一声,吊脚楼的一块瓦片滚圆地落成了三片。

陆羽笑着起身,拾起手心模样的残片,猛地抛了出去,原以为飞得远远的,没想到还是没出三丈远。

陆羽抬头想着:“那位先生许是快到了,或是已然来至了,可惜没那巧合,错过了。”

陆羽是知道龙场那处山洞的,还曾带着门下三俩个爱旅玩的硕士生去过,不过那都是陈年旧事,不提也罢。

现在摆在陆羽面前便是卯年五月的院试,如今也迫在眉睫的。院试录取者即可进入所在地、府、州、县学为生员,俗称“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

闲来无事,陆羽便又抬出来案板,蜷坐在门槛上,借着油灯和月光,琢磨着八股制艺的套路和模板。

倒像是后世的高考,议论文的模子剥开了就是那样,开篇,论点,举例说明,道行高些的考子会博征旁引,秀一手文笔和字体,举些绝大考生不知的名头,自然赢得阅卷老师另眼相看,取个高分。

陆羽回忆着,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是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八股文有着严苛的规矩和范围,细细展开便是多的话了,光有两道硬坎,平仄对仗,孔孟之言。

大抵因此,不少有着天马行空的考生,灵光迸发,思如泉涌,下笔成花,可惜逾越了,考官自然黜落之,虽有奇才,但也难以施展,万明的张家公子,张岱也是如此,或许也有的是时代之原因,但也不难看出制艺已然僵化,倘若依下去,书气自然迂腐了。

但是,但是,八股文真的一无是处吗,存在几百年难道是科举中无聊的题目吗?真的毫无意义吗?实则不然,八股的严苛,板硬。细细思索,为何有学子能在教条下脱颖而出,为何有学子一辈子都在童生和秀才之间徘徊呢?

从另一反面看到的是,可见八股考验的是学子的灵活性,应变性,逻辑性,阅读的广泛性,对五经的熟悉性。

不瞎想了,首要的是打磨自己的时文,倒是听说柳知县是制艺的好手,可人家怎么会无亲无缘地助自己呢。陆羽陷入了苦烦,寨中的族长,认字却不通制艺;朱夫子,天马行空,更是不行;宋单,可行,但已行去应天府。

如此一来,陆羽为难了,也就是朱夫子了,可怜朱夫子神伤,心中憔悴,那有精力教导陆羽。

星移斗转,不料陆羽摸索着春秋制艺的笔录,细细思索,古人的智慧小瞧不得,已然是过了丑时的尾巴,陆羽整正用神,自是不觉得。

陆羽反倒是越看越有劲,叮咬处也不疼了,头也不困了,露着淡淡的笑容,不知各位看官有过此种感受乎,做到往我的境界,便大抵是如此。

没有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陆羽来此的第一晚,便是落泪的,很难相信,在曾经学生眼中,骨子里是顽强的,是恒心的,诙谐的陆导师竟然哭了,可惜他们无缘再见,再见,有时是便是再也不见。

并不像前几晚的夜夜寂寥,陆羽仿制完又一篇的时文,忍不住瞧见增落在《孟子》扉页上的一篇制艺,正是原先的陆小神童府试之作,何意识得?上头落墨着“弘治十二年,吾之府试制艺。”

弘治十二年倒是有好意思的一年,其中广为人知便是“唐子畏之泄题案”,如今过了七年,这时候,伯虎兄大抵是在为老师王鏊绘《出山图卷》,也不知道画完了没有。

也不知道那时候的陆公子为何连着两次都过不了院试,许是心性转了,许是无名师教导,陆羽不经意瞥见书箧,其中翻出的手记中便宜阅读:“吾之志向,难以龃龉科录…”

后头却磨损的糊涂的,难以辨认,陆羽疑惑不解,难以明白原身的陆羽七八岁为何如此厌恶科举?小小年纪就有了遁入山林的想法不成?

百思不解,陆羽懒得继续琢磨,科考不是终点,但有了这层身份便顺畅多,而且陆羽也想兑现自己的前世戏言,不知能否一语中的?

月色洒落橘色的土壤之上,泛着淡淡的薄纱,许是夜里的雾气,但多产阴雨天,今日白天里明明是清空的,对此陆羽是不熟,也不惊诧,继续阅着书,恒心和毅力果真是有的,可八股若无名师指点一二,可就难喽。

“不过如此嘛。也不知道陆羽哪来的底气,整改着方才墨完的时文,改毕,竟言不过如此,但陆羽的时文果真是勉强合格的,强拉硬凑的编出的,借用孔孟之言。

只见这篇时文的题为:“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八节》。

大抵的意思便是人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不为。

倒是简单的,不像某些刁难奇诡的题,孟子中各句各取一字,这还真真是有的,这里便不多提。

陆羽的破题便是:圣人之有为也,盖能者而始有不为之也。

很简单的破题,算不上精彩,就像是高考中的议论文,论点是毅力,开头便是我们要有毅力,因为毅力很重要。

但也是有好处的,破题规规矩矩的,不离圣人之口,让阅卷官觉得是懂事的考生,怕的就是破题给阅卷官当头一句:“不敢苟同,窃以为”之类的。

若是如此,那此类卷子定然是没的,除非后头能掰扯回来,让人信服但几乎是不可能的,阅卷官自然不会细细琢磨你是使得何种高超的制艺手法,规规矩矩不行吗?

这样的文章,也许不能称之为文章,应试议论文倒是恰当的,开头若无亮点,第一眼便打了折扣,除非后头的精彩绝伦,触动阅卷老师的感受,一般都是平均分左右的。

紧接着的便是承题四句,八股文中承题倒是宽松些,四句,五句皆是行得通的。

陆羽所作的承题便是:“故稀罕曰之:有所见之,语人曰:“望之不可为之,就之而不见有不为者。卒然问曰:‘能不为而代为之?’吾对曰:‘大善,可。’‘孰能以不为而应为之?’对曰:‘不为便使得西宗否?”

大抵便是以孟子口吻,诉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的重要性,此处切记不得阐述个人意见,若是自己道,那结果便是“三年后见,兄台。”

美中不足的是,承题的句子,只见上头吃了墨团团,其中陆羽心思一动,举例子举到皇帝头上来了,自以为聪明,不直呼宪宗,转而西宗。

但陆羽没有发现,自己却犯了致命的错误,用已薨二十载的,隔两帝的成化帝,岂不自找麻烦,若是孔孟之言也就罢了,偏偏是自个儿编的,编的就算了,还编排起来朱见深无为而治,岂不自误。

后头的也大抵都是主攻圣人言语的,不过后头便是再多,这篇时文估摸着是落黜的,可怜陆羽过了两遍,忽的想起来自己的错误之举,果真,八股科场上的灵光一横,并非都是好比的。

“凉凉,还好这不是院试。”

陆羽过了第二遍,才发觉承题的问题所在,提了帝王的庙号,这例子的确不妥当,刚才的喜悦一扫而空,还好陆羽为人乐观,就当是和弹墨的小错误,暂且放过,记得便好,下次万万不可旧错重犯。

已是卯时初,陆羽这才发觉眼皮打着颤,微微打了哈欠,合了书,回里头,布衾薄薄的,不一会儿便入了梦乡。

晚风吹过…凉凉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