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尘埃落定

“哎呀!”

韩二牛捂着头,痛苦的表情溢于言表,心想:幸亏他们还没回来,不然又要出丑了。

这次比前几次都要严重,头上明显的鼓包,是没法掩饰的,韩二牛轻轻的摸了下,“哎呦!”

“疼!疼,疼。”

现在的韩二牛也顾不得自己的脑袋了,主要是刚才他的梦境竟然能记住一些东西了,他要赶紧回忆一下,免得一会再失忆。

“我记得刚开始就出现了山崩地裂的画面,我还好像还看到了大陆!对,是大陆,然后是?我好像看到了丘陵,这形状有点特别,什么样子呢?先画下来,免得忘了,毕竟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子,其他还有什么呢?”

……

“最后我是被痛醒的?”

韩二牛拿镜子照着自己的脑袋,“这个鼓包不小啊,好像宿管在,找他看看。”

虽然韩二牛平时比较低调,但他的宿舍有个牛人啊,所以他们三个也顺带的受到了一些照顾,再加上他们一般都很老实,既没有半夜翻墙上网玩游戏的经历,也没有深夜小树林静悄悄的随影,所以他们在宿管哪里还是有些人缘的,在韩二牛的诉求下,没十分钟几十袋子的雪冰牌冰块就到手了,除了给宿管留下的几袋,他一股脑的顶在了头上,期望在他们回来前消消肿,不太明显就好,不然又要被调侃了。

比较幸运的是他只睡了一会,现在才9点钟,还有些时间准备。

“我好像有个帽子。”韩二牛开始翻箱倒柜,“哈哈!找到了,幸亏没邮寄回去,物件太小也有好处啊。”当初往家邮寄的时候,优先邮寄的是大件,毕竟毕业后不好往回拿,现在除了基本生活用品,也就是一些贵重的必需品了,比如一些笔记本电脑什么的。

“嗯,还行。这样就不明显了,俩小时应该有点效果,等等看吧。”

吃了止痛片,微微有点效果的,只不过时不时的神经性小跳动,还是有点酸楚,韩二牛只好重新拿起那本《土鸡高效养殖技术》的书籍开始看了起来,现在倒是不困了,光着酸楚的感觉就够他喝一壶的,哪还有困意啊,也是奇怪,满打满算他也就迷瞪了一会儿,怎么会不困了呢,看来又是一个未解之谜。

……

“这次终于算结束了。”老二还没进门,声音就顺着楼道口传了进来,韩二牛赶紧照了照镜子,“还行,除了头发有点湿,鼓包已经不是很显眼了,看来帽子暂时不用带了,突然带上帽子多少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注意别再碰到头就行了。”韩二牛顺势把帽子扔到床上,以0.00005秒的速度抓起旁边的书开始看了起来。

“二牛!准备下,一会儿吃饭去。”老大边脱衣服边说,“你不用换了,等下我们的,这身太正式了,去饭馆还是要随意些。”

“好,去哪儿,用不用打个电话?”韩二牛边掏手机边问道,“之前那个《聚合庄》怎么样?”

“那个小贵,我可请不起啊。”老大悠悠的说道,“马上回家了,我钱花的差不多了,换个便宜点的?《柳亭》怎么样?地方不大,菜精致的很啊。尤其他家的<溪流酸笋>真是绝了,今天我上两盘。”

“那地方倒不贵,就是规矩太多,上菜从不上双份,老大你可别指望了,当然你要是很有钱估计老板会给你个面子。”老二调侃道。

“动动嘴瘾不行?”

“老大风范!”三人齐刷刷竖着大拇指回声道。

“赶紧的,平时没见你们这么齐过。”

老大的反驳,只换来了一双双鄙夷的眼神。

……

《柳亭》位置很是特殊,他并没有处在繁华的闹市区,而是另辟蹊径,在一片老城区的胡同内安营扎寨,四人对于它的发现,还要细究他们的一次误车,因为老四突发昏迷,使他们错失了最后的班车,当时的他们已经请好假,准备在附近住上一夜了,可就是这么胡乱逛,结果误打误撞的碰到了。

不过第一次他们并没有去吃,但是却在他们心里留下了美好的遐象,大一下学期一发奖学金,他们就凑钱去搓了一顿,印象深刻,味道那是一绝啊,价格也公道,就是规矩很多,比如只上一桌菜,菜样要看厨子的心情,不过唯一保证的是菜品不会差,就是样式五花八门的,令人眼花缭乱,不知道这次是什么菜?

菜是好菜,人是好人,厨子也是好厨子,但就是老板的特立独行,使很多人敬而远之,毕竟现在很多人被“顾客是上帝”的饮食文化影响太深,当然不会去触这个眉头。

不过对于他们这几个很是低调的大学生来说,那是正中下怀的,价格公道,环境素雅,多好的地方啊。老板人不错,就是规矩多,比如吃饭时碗筷尽量不要发出噪音;还比如吃饭严禁大声喧哗,所以那种喜欢酒桌文化的一些人就适可而止了;他更是给你定好了吃饭时间,超时不候;还有你可以对他的菜品品头论足,但是严禁讨论他的菜样;他上什么菜,你就要吃什么菜,这样式的老板在这一带算是一绝了,所以像现在临近暑假,或者说已经开始的暑假期,人流量依然不多,所以基本不用担心没位置,也不用打电话联系,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也不接电话!

……

他们是一点半离开的《柳亭》,剩余的时间他们也没有急着回去,对于仅剩的大学时光,不光是有学院内的生活,校外外的生活依然别有风趣,当然那些酒吧、ktv、迪厅他们是不会去的,但是除了这些,川城依然有大量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他们。

“不够啊,真是不够,好想再有个四年啊!”感慨完的老大独自走向了一个铜像旁,这里时常有行人驻足,但是真正了解它,并热爱它的不知道有多少,这是一个小男孩的铜像,之前的标识牌因为年久而丢失,新的也是这几年新加的,如果不看标识,是很难让人联想到这位年仅13岁的小战士的丰功伟绩的,每每路过这里他们都要来到这里,这里能给他们带来一种心灵的冲刷,这样的铜像这个城市还有很多,有的已经破损,有的遗失了,但是他们无不提醒着现在的我们,生活来之不易,生活是那样的美好,怀着起伏不定的心情,他们还要去往下一处心灵净所。

……

【作者题外话】:写作时,让我不禁回想起,去陵园拜祭烈士们的场面,每每来到这里,就仿佛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一种心灵的冲刷悠然而上,人已逝,情犹在!  26580/11015111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