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浪淘沙

已经背起小竹箱、别好烧火棍、挂好酒葫芦的杨见山打了个酒嗝,大着舌头,说了句话,“顾兄炒的茶叶,也挺好。”

顾清远豁然开朗,就像出了一身臭汗,接着洗了个热水澡,浑身都通透了。赶忙转身,跑进洞中,把所有炒好的茶,分类打包,都装好,很小心地递给杨见山。

整个过程,李西山都没看一眼。李西山一直身形挺拔、站在崖边没有阑干的地方,平视前方。

李西山一身白衣胜雪,在山风的吹拂下,发出烈烈声响,无论是气质还是长相,都比顾清远超出一大截。即便是顾清远以前一身白衣胜雪、背负仙剑,也不行。

有吕静玄在前,李西山有此作态,顾清远已经不会多想,却依然有种几乎压制不住的冲动,想要一脚把李西山从玉莹崖上踹下去。

人性皆如此,不言恶,善字也沾不上边。反过来,一样适用。顾清远终究忍住了,毕竟顾清远也没有把吕静玄踹下去过。

李西山却还是没有半点动静,和以前与杨见山下玉莹崖,大不相同。

顾清远和杨见山都在等。

杨见山的眉头也皱起来了。就在杨见山忍不住挪步的时候,忽然。

“走!”李西山就说了一个字。

杨见山一步没踏稳,一个倒栽葱往玉莹崖下栽了下去。

别说杨见山着了道,顾清远也实在没想到。

坑人的事,李西山绝对没少做,也知道李西山会去做,却依然避免不了踩进坑里去。实在想不到李西山何时出手。

顾清远想不到,杨见山躲不开。

一白衣,一青衣,就这样一个头上,一个脚上,一起下去了。没什么危险,终究不好看。

顾清远嘴角抽搐了无数下。

惹人别惹吕静玄。

混江湖,千万别跟着李西山。

杨见山身上的那种危险气息,顾清远能察觉。但是,像杨见山这样心思纯粹的少年,顾清远没见过。

李西山几乎没有一次针对杨见山,更不会刻意打击杨见山,杨见山却处处受制、时时被李西山压住一头。换成任何人,哪怕是顾清远,也可能早就道心不稳了。杨见山摇摇摆摆,都挺了过来。

即便是一起下个山,李西山依然想尽千方百计压过杨见山一头。次次如此。最后一次,也没放过。

吕静玄和这个叫李西山的读书人相比,确实厚道多了。

韩证自从有了秀才头衔,就成了大名人,酒场、名流,皆有走动,名头响亮。

尤其是被南安郡郡城那位功成身退的老举人给了番韩秀才才思敏捷、学贯古今、真不可多得的人才,老朽实在佩服万分的评价之后,几乎坐实了人们心中所想。就看快要到来的乡试,韩证能不能再接再厉,拿下那个解元头衔了。

南安郡在一段时间的风声鹤唳之后,渐渐安稳下来。

那一段时间,委实让人不得不多想。

没想到朱家彻底倒了,倒得这么快、这么彻底。

先是朱家栋梁朱清尘死于重疾,暴毙而亡。然后朱家老太爷被如雷贯耳朱公子一篇文章活活气死。再然后朱家家臣树倒猢狲散,剩下个朱公子把天大的一份家业挥霍一空。

再然后,南安郡城最大的销金窟之一——饮月楼,一夜之间天堂变地狱,近两百人身首异处。

联想到小道消息,安丰县的事情,会不会在南安郡上演?

在阵阵马蹄之后,南安郡百姓彻底放下心来。到底是昌明盛世,太平世道。绮鹿王朝国力鼎盛,谁敢兴风作浪?

可怜那如雷贯耳朱公子,成了过眼云烟,只剩个偌大名声,在老百姓茶余饭后一番评说,不过这谈资,从以前高不可攀的羡慕嫉妒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反面教材。

赵家天子确实给足了朱家好处,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面子里子都有了,还不知足,怨谁?

实在是动动脑子就能想明白,根本就不用什么传言。

朱家在经历了好多代人、数百年大富大贵之后,终于变得不安分起来,赵家天子确实忍不下去了。

也没办法再忍。毕竟朱家的手,伸得也太长,安丰县虽说偏远,到底不是南安郡,不能任由朱家说了算。

其实,对于南安郡,朱家反而从来没说过什么。

这就是朱家的高明之处了。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到底是赵家才是这片天地的主人。安丰县受朱家牵连,被王师围剿,能活下来的没有几人。都不知谋划了多少年,安丰县咎由自取。

再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加坐实了南安郡百姓的猜想。

实在走投无路的朱公子,破罐子破摔,纠集匪人灭门饮月楼。

饮月楼,确实让如雷贯耳的朱公子丢了脸面。从饮月楼头牌雪若换成桃花,就十分明显了。

南安郡,谁都知道雪若就是朱公子的禁脔,容不得别人染指的。而且,事后被人证实,桃花其实就是雪若。

为何一开始叫雪若,后来改名叫桃花,实在是女人男人都明白,无非就是姑娘变成女人的一点区别,更何况,还有一个雪若没有愿意用的名字,更加直白。

要是这样结合起来,确实有可能让朱公子恼羞成怒。

确实如此,之前就有苗头了,翠云阁跳楼事件虽然很多人认为也是谣言,南安郡却无人不知。

好在那个如雷贯耳的朱公子就是个酒囊饭袋的绣花枕头,也没闹出多大风浪。

那些朱家家臣、朝廷有关联的大臣、边关大将、护一方安宁的总兵······好在早早看清了形势,站好且选对了队,没有谁为朱家出头。都说墙倒众人推,其实在朱家,真没有,谁也没有推,它自己倒了,就这点声响,就等于没个声响了。

再然后,就看出来赵家天子的宽广胸襟。

皇室二皇子亲自到南安郡,从别人手中花重金买回朱家陵园,派人重修老太爷和朱清尘坟冢,并派专人看管保护陵园。

不只是朱家陵园。

而且,这马蹄阵阵,无数兵马,都接到指令,饮月楼事件,并非朱俊彦朱公子所为,实在是另有其人,属于江湖仇杀,毕竟饮月楼掌柜武懿是江湖出身,而且身手不凡,与她相关的好多江湖人手上早就沾满鲜血。这之后,也被人证实了武懿的江湖履历,确实是真的。

南安郡阵阵马蹄,依然在寻找朱俊彦,赏银数次增加之后,变成了白银五千两,传言二皇子说过,朱家肱骨重臣,不能眼看着朱家后人走上歧路。不管是朱家家业,还是官场事业,都等着朱俊彦回来打理。

老百姓可不是傻子。真真假假,心里明镜似的。朱家是彻底倒了。朱公子朱俊彦除非死了,但凡还有一口气,就应该跑到天边躲起来,千万别再露面。

这些想法,老百姓可不敢乱说,能想到这一点,已经相当不易。不敢说、不愿信,但是却人人相信,实在是合情合理。

不过最终证明,这些猜想,终究不是全部真相。不是全部真相,但是有一点,在老百姓心中再也错不了——朱家成了千古罪人,就这么简简单单死了,实在是太便宜了朱家。

但是为何老百姓更愿意朱公子继续活下去,也许有那一篇文章送老祖宗归西的原因,也许认为朱公子没能继续躺着享福有些可怜,反正朱公子是掀不起什么浪花的,如雷贯耳,不过是些天雷滚滚的名声罢了。

好多年前,那些朱公子不世之材的传言,无非朱家家臣的阿谀奉承,谁信谁就真傻了。

大浪淘沙,水落石出。老百姓嘴上说,眼里看,心中想,改变不了有些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注定不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