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争辩

这场风波席卷汴京,盛家学堂的众人自然也免不了议论。

顾廷烨等人为此争论不休,李安却一手杵着下巴,看着窗外怔怔出神。

李安倒不是在欣赏风景,而是在思考王安石的那封信。

昨日李安收到了王安石的一封信,王安石在信中把自己去禹州做的一系列的事情详细的写了一遍。

因为施行过程并不顺利,阻力很大,王安石字里行间中透露着苦闷。

最后则是邀请李安去禹州,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大概的意思李安也明白,王安石是受他启发才决定去地方上实验自己的想法。

如今陷入困境,希望李安能去趟禹州,帮他走出这个困境。

然而对此李安其实也没什么好办法。

不是说李安没有办法,而是他有办法却根本行不通。

当初他跟王安石说那番话,一方面是王安石主动向他询问,另一方面则是想让王安石改革失败。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体会到改革的艰辛和困难,避免他以后执拗之下,还如历史上那般。

对于王安石这种人,李安心里还是十分佩服的,并不想他如历史上那般,最终黯然收场。

“子谦,你怎么不说话?”

朝中大臣请求官家处置王安石,虽然没有得到应允,但是王安石在禹州施行的一系列政策也传到了汴京。

顾廷烨和盛长柏对王安石的政策很是推崇,但是盛长枫和齐衡还有文炎敬却都持反对意见。

一时间双方谁都说服不了谁,顾廷烨和盛长柏因为人少,反而落入下风。

于是顾廷烨便看向了一直没说话的李安,想得到他的支持。

“啊?我说什么?”李安有些茫然道。

他刚刚一直在想该怎么给王安石回信,根本没听几人说了些什么。

“你对王通判在禹州所推行的政策怎么看?”顾廷烨说道。

李安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好在庄学究来了,缓解了他的为难。

“学究安好!”众人起身行礼道。

庄学究摆了摆手,让众人坐下,自己也坐了下来。

“最近汴京都在谈论王通判在禹州所做之事,刚刚我在外面听你们也在谈论。既然如此,今天的策论,就以此为题吧。”庄学究说道。

从乡试结束后,庄学究授课方式就有了很大的改变。

每天上下午第一堂课,都会从四书五经中随便选题,让众人进行辩论。

“学究。”

顾廷烨起身行了一礼,说道:“如今大宋积弊丛生,国库空虚,唯有变法革新,才能清除积弊,富国强兵。虽说大宋和辽国西夏之间和平日久,但正所谓居安思危,北方无限可守,始终是个大患。国富兵才能强,才能抵御辽国和西夏,甚至收服燕云十六州,重塑北方屏障。”

庄学究摆了摆手道:“这些太远了,你们就说说王通判所行之策的优缺点即可。”

变法终究是很敏感的话题,庄学究并不想多做谈论。

顾廷烨拱手应是,说道:“王通判在禹州施行了很多政策,学生都非常认同。特别是由官府借钱给百姓买粮种之策,学生认为此策百利而无一害,但凭此策,王通判都足以名留青史。”

“顾二哥此言差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