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锦州被围,驸马又败家

崇祯最近过得比前几年舒心的多,后宫都有心情多去几次,连带着各宫的妃嫔们也都滋润了些,人人都有些心花怒放。这多亏徐明辉想尽办法给他赚钱,又没有李自成的四处点火,现如今大明虽然还有如张献忠之流的民乱未平,干旱也是年年发生,但是比起去年急转直下的形势,慢慢的缓过劲来了,只要关外鞑子不再入关抢掠,那这天下就有中兴的希望。

手里有了钱,崇祯心里也有了底气,这几次抄家所得和内务府每月赚的银子,足够把九边所欠军饷补发三成,又有了煤炭商会的四成股份,其余的欠饷在几个月内有望全部补齐,户部也不用着急上火,整天在他面前哭穷要钱。新组建的亲军猛虎营,训练了几个月,现如今在河南剿匪很是得力,军饷自然得优先按月发放。

下了朝之后,崇祯先去了承乾宫,看望他最宠爱的田贵妃,可是田贵妃因所生四子除永王慈炤外,相继夭折,终日以泪洗面,崇祯也是多有劝慰,始终没能解开心结。于是又转道翊坤宫袁贵妃处,袁贵妃为人向来温恭谦让,和后妃之间关系很是融洽,女儿昭仁公主才二岁,正是满地乱爬牙牙学语的时候,崇祯抱着小女儿和袁贵妃说着家常话,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xizu.org 柚子小说网

刚要准备吃晚饭,就被匆匆进来的内侍打断了这美好时光,“皇爷,辽东有紧急军情奏报。”

崇祯急忙站了起来,“爱妃,朕不能陪你们吃了,马上回养心殿。”

到了养心殿,八百里加急的信使已经等在那里,“皇上,锦州十万火急,满清在锦州城外建起坚固营垒,深挖工事,又扎起栅木,已将锦州团团围住,敌人有进一步破坏城墙的意图,祖将军只能殊死抵抗,请皇上急发大军救援。”

崇祯听了后急得团团转,锦州一旦失守,松山、杏山也将不保,宁锦几十年修的百里防线将土崩瓦解,而没有宁锦防线,大明只能收缩到山海关以内,关外将全部落入满清之手,可以想得到,满清将放心大胆地绕过山海关,从北方防线全力进攻大明,再无后顾之忧。

“去年只是在外围抢掠,怎么突然就围城了,一点情报都没有,锦衣卫是干什么吃的,传锦衣卫指挥、同知。”崇祯停下脚步,“传内阁、兵部即刻来见朕。”

徐明辉到的时候,其他人已经先到了,崇祯正在发火,对着指挥使骆养性一顿臭骂,“朕要你这个指挥使有何用,锦衣卫是朕的眼睛,朕的耳朵,如今你却让朕眼瞎耳聋。”骆养性被骂的两股战战,跪在地上满头大汗。

徐明辉早就知道今年就是大明与满清决战之年,历史上今年大明九边精锐十三万人,包括关宁铁骑,在这一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吴三桂领三万人逃回山海关,而且洪承畴、祖大寿等大将投降满清,可以说这次锦州之战后,宁锦防线告破,大明再无精锐之兵可以抗衡满清。

徐明辉也做了一些准备,查了有关的历史资料,包括训练猛虎营,帮崇祯筹划赚银子做军饷,就是为了八月份决战做准备,现在看来大战的序幕已经拉开。

和历史上的走向一样,崇祯和内阁及兵部最后商定,立即派遣洪承畴为统帅,调总兵王朴、杨国柱、吴三桂、马科,总兵力十三万人,已经是把九边精锐全部压上,全力以赴打破锦州之围。

徐明辉仔细回忆了一下,确定没有记错,“禀皇上,锦衣卫查到一些情况,只是还未拿到证据,所以还未上奏,锦州东门守将吴巴什有叛变投敌嫌疑,若此人投敌,锦州外城不保,松山副将夏承德也有投敌嫌疑,如今事态紧急,请皇上圣裁。”

兵部尚书陈新甲立即说道:“皇上,此危亡之际,不可犹豫,宁杀错不放过,可先撤职查办。”

崇祯也吓了一跳,大战将起,如果有人背后捅刀子,那将是致命的,“准奏,锦衣卫六百里加急,即刻去办。”

骆养性偷偷看了一眼崇祯,见他脸色好看了一点,心里松了口气,自己这个指挥使越来越不好当,局势越发艰难,皇上的心情也越发暴躁,不知道驸马是怎么得到的消息,不过如今哪里管得了那么多,只求自己能平安退下来。

徐明辉分析了一下当前的局势,除掉这些卖国投敌的奸贼,并不能扭转整个大局,最终还得靠实力,洪承畴之所以会败,不是他能力不行,除了皇太极确实很有谋略之外,被这些投敌卖国者出卖是一个方面,另外手下的这些总兵,只能打顺风仗,遇到强敌就贪生怕死只顾逃跑,还有就是李自成的农民军,这个时候在河南攻城略地,兵部尚书催他速战速决,当然现在李自成已死,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补给问题,满清在松山和杏山之间挖了三道壕沟,把明军彻底包围在松山,无法突破壕沟的包围,得不到支援和补给,最终导致兵败投降。

理清思路之后,徐明辉说道:“皇上,除了叛逆之后,还应该及早部署大军的补给,陆路补给路程远损耗大,臣建议由海路补给,可直达笔架山,请皇上下旨,派重兵把守笔架山粮草基地,以防满清偷袭。另外,如果满清在松山、杏山之间挖出壕沟,将会阻断锦州、松山的补给和联系,我军当不惜代价阻止满清的图谋。”

崇祯感到很惊讶,驸马身为锦衣卫,能够查出叛徒这不奇怪,但是能想到补给的重要性,分析出皇太极可能采取的战术,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看来驸马在战争方面很有天赋。

陈新甲也颇为可惜地看着徐明辉,他很赞同徐明辉的想法,如果不是当了驸马,收进兵部也是个可造之才,如今算是浪费了。

内阁首辅范复粹颤巍巍地站出来,“皇上,老臣也觉得驸马说的在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是这水师不堪大用,也没有船只,如何海运粮草?”

崇祯也知道这情况,到处都要银子,哪有那么多银子,水师已经多年不曾管过了,天津水师如今恐怕只剩下空壳子,他就转头看着徐明辉,你出的注意你自己想办法。

徐明辉也是无语,朝廷连个像样的水师都没有,又只能自己想办法了,“皇上,这件事臣来想办法解决,臣会组织民间商船参与运送粮草,大明百姓心系朝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崇祯现在对徐明辉有迷之信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情不自禁摸了摸胡子,“好,说得好,我大明众志成城,岂是满清鞑子可以撼动。”

徐明辉在殿上说得慷慨激昂,可回来之后就犯了难,该如何组织一支船队,往宁锦送粮草,这些商人可是无利不起早,没有利益的事他们不会愿意,看来还是在利字上着手。

叫来大明日报的社长魏长贵,吩咐道:“魏社长,在报纸上给我登一条新闻,标题是:徐驸马又开始败家啦!内容就写:徐驸马将组织一支船队往宁锦送粮草,对于愿意参与往宁锦送粮草的民间商船,十分敬佩和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并承诺一艘船走一个来回,除了运费之外,另外奖励灵宝阁玻璃镜十面,香水十瓶。”

魏社长都觉得确实太败家,十面镜子和十瓶香水可是值五百多两银子,这只是一艘船走一趟而已,“东家,是不是太多了点,这样的话,岂不是要抢破脑袋。”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怕他们抢,就怕他们不抢,报纸印好马上发出去,这件事越快越好。”

第二天,果然全京城都轰动了,驸马是多有钱,银子不当银子使,这是往外撒钱啊,达官贵人、巨富豪商都在计算自己家能派出几艘船,这两艘船送一趟就是一千两,运费还另算,这和捡钱差不多。

连太子朱慈烺看了报纸,都跑到徐明辉家,边啃鸡腿边说道:“驸马,你这是不计成本地往宁锦运粮啊,看到你这报酬,本太子都想组织几艘船去送粮草了,可你也得省着点花,总要留点家底,以后成家了,难道让我妹妹跟着你吃苦。”

徐明辉无奈地撇了太子一眼,“我这么做是为了谁啊,组织民间商船只是权宜之计,以后还是要重振大明水师,当年郑和七下西洋,是何等的盛况,大明威名远播,太子再看如今,大明水师已经名存实亡,连个海盗都收拾不了。”

“唉,国事艰难,天灾人祸不断,父皇一心中兴大明,只是常有力不从心之感。”

“太子殿下,宁锦决战即将到来,太子可有一战的勇气?”

朱慈烺两眼发亮,“本太子何惧一死,如有机会定上战场与敌一战。”随即眼神暗淡下来,“可是会有机会吗,朝中诸公不会同意的。”

“不要听那些腐儒胡说,太子如能亲征,必能振奋士气民心。”徐明辉不是随便说说,他真有这个想法,如果太子能够亲征,确实对大局非常有利,已经到了决战时刻,太子又有什么不能上战场的理由。

很快就凑出了三十多艘大船,还有一批小船,徐明辉来者不拒,小船给一半奖励,军情紧急他不敢怠慢,立即组织人手,前往江南收购粮草,然后直接送往宁锦防线。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