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章 青花笔筒是程仿

《古玩之金瞳鉴宝》全本免费阅读

将众人的表情看在眼里,沈愈放下茶杯再次开口:“再说层次分明,说康熙青花瓷是清代巅峰,主要是当时工匠们烧制青花瓷的技术隐隐有超越明代之势。

“其中有一项更是明代工匠都不具备的,就是当时的瓷绘师可以通过调配青料的浓淡,然后在同一瓷器上绘出层次不同的色调。

“甚至在一笔中也能分出不同的浓淡,绘瓷就如绘水墨画,为观赏者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色彩感受。

“因此康熙青花瓷又被誉为青花五彩。

“这可能与康熙时期御窑工匠,画者学画不学染,染者学染不学画有关,专精一门方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也就是古籍陶雅所说的,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

“此笔筒,我看不到康熙青花该有的视觉效果。

“并且此笔筒用的青料,既不是呈色鲜蓝青翠的浙青料,也不是呈色纯蓝的珠明料,具体青料我也看不懂,可能是广料,也可能是江料,更可能是其它!”

沈愈这番画说完,在场几位的表情开始变了。

李翰林的眼神由鼓励变为了赞许。

钱老的脸上露出一丝惊诧。

林西风眼珠转个不停,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郑从远,望着八仙桌上的笔筒,脸上的热切明显消退了一些。

李胖子则是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一副我啥也不懂的样子。

待众人明显消化了自己的观点,沈愈再次开口,更是提高了声调,“康熙青花早期无款,后来有款,很多是仿明代楷书款,比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万历年制,其中又以宣德成化最多。

“直到康熙十年后,康熙御窑部分建好后,才有本朝款识,也就是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款。

“一朝之瓷器应该是早期的差些,中后期的强一些,这笔筒远远达不到康熙中后期青花瓷该有的水准,若是归于早期勉强说的过去,但款识又对不上,这也是一大疑点。

“上面我说的这些是鉴定师或者掌眼师父必须要说的场面话。

“诸位都是古玩行的前辈,那我就说一句行里的行话,这笔筒太新,没有使用痕迹,牛毛纹丝毫未见,火光也不完全是自然褪去,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件赝品!”

“哦,赝品?那你觉得是什么时候造的赝品?比如说古代还是现代?”钱老面无表情的问道。

沈愈微微思索了下,“若是晚辈没有猜错的话,当是清光绪年间的。”

钱老与李翰林对视一眼,二人脸上皆是露出一丝笑意:“既然你说是光绪年的,是光绪官窑仿康熙官窑,还是民窑烧的?”

沈愈这次没有什么顾虑,直截了当的道:“都不是!就是清代民间作伪者,为了获得高利润造的所谓康熙官窑。

“这些人的制瓷工艺非同小可,虽然比不过康熙官窑但又胜过光绪官窑许多,其技艺可说是出神入化,已达宗师境界!”

说实话,沈愈这些解释说的是半真半假。

真的是这个笔筒比真正的康熙窑差,但是隐隐胜过光绪官窑一筹,至于光绪民窑拍马都赶不上。

假的是,沈愈用特殊能力见到的浅蓝色宝光,这只是说明此笔筒是清代中后期或者末期的,至于是咸丰还是同治,是光绪还是宣统,沈愈也不知道!

至于沈愈为什么说光绪,首先光绪在位三十四年,时间比较长,第二,光绪时期不管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发展的不错,在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中选,那肯定是选光绪了,说错了也没关系,反正能断代到清中后期就是成功。

“除了刚才的青料外,你还看出了什么?单纯一点怕是不会说的如此肯定?”钱老继续问道。

沈愈笑笑:“还有这笔筒瓷胎的洁白程度与透明釉的纯净程度,以及瓷绘风雨牧归图的超绝功力,这三样差过康窑中后期却是稳胜光绪官窑,隐隐与雍乾青花比肩,可这笔筒又没有雍乾青花的特点。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