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北境动乱

掌柜的听到这话后,瞬间热泪盈眶。

秦王妃居然如此为百姓着想,不愧是皇亲国戚。

有这样的皇亲国戚在,何愁不兴?

掌柜的也没有推辞,接过沈落瑶递过来的盒子,想来这一百两银子入不了沈落瑶的眼。

掌柜的离开后,沈落瑶又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那一盘羊肉她还没吃完,饭馆的烤羊肉确实好吃。

拓拔琰看到沈落瑶坐回来,眼神复杂,他原先以为秦王妃也没有传说的那么神。

但看到刚才的那一幕,推翻了之前的想法,欧阳尘也惊魂未定的看着沈落瑶。

显然没想到沈落瑶居然还懂这些。

“秦王妃真厉害,居然连道术都懂。”欧阳尘主动和沈落瑶搭话,因为太惊讶了。

“秦王妃确实厉害,懂得也不少。”郡主悄悄抬了抬下巴,眼神得意。

这可是她师父,能不厉害吗?

只可惜她和沈落瑶二人的身份不方便将关系说出来。

郡主想起这个就觉得烦,若她不是秦王侧妃,早就把自己拜师沈落瑶的事情宣扬出去了,何须如此藏着掖着?

就在几人说话的时候,掌柜的端来了本店的招牌菜。

沈落瑶看着又添的满满当当的菜,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掌柜的也是个实诚人,许是沈落瑶是拿了一两银子,他心中觉得过意不去,特意送的。

西域饭馆的事情毕竟涉及了人命,传播速度极快。

江时明这时在一家酒楼手里拿着厚厚的账本在查,这些账目是江洲那边贪污的详细目录。

人虽然已经收拾了,但目录他还得查看一边,仔细审核一下里面的数据。

就在这时,他手边的窗户忽然打开,黑影一闪,影子忽然出现跪在江时明面前。

“怎么了?”江时明目光放在账本上,语气平淡,开口询问。

影子听到这话后立刻开口:“王妃一刻钟之前在那家西域饭馆验尸了。”

听到这话时,江时明翻阅的动作停顿了一瞬:“是何原因?”

他想知道沈落瑶为什么会突然插手?

在江时明的印象中,沈落瑶向来不会做这些事情。

她尤其相信因果,为何莫名给人验尸?

“属下调查了,确实是巧合,那人就在王妃旁边的那一桌,忽然离奇死亡,有人道是中毒了,王妃当场验尸给那个掌柜的证明并不是饭馆有问题。”

江时明抬头,看着跪在面前的影子,手指不自觉的敲击桌面。

“本王知道了。”

影子脸上带着纠结,最后咬咬牙道:“王爷,王妃当街验尸,恐怕有些出格。”

沈落瑶是秦王妃,代表的是秦王的脸面,她做的那些事情实属不当。

传出去容易落人话柄,再加上这段时间王爷手头的事多,实在没空给她处理尾巴。

“影子,你话多了。”江时明将手中的账本放下,盯着影子看。

影子也知道是他话多了,他又不忍心看到江时明处理完自己手头上的事,还去给沈落瑶收烂摊子。

“属下多言了。”影子垂着头,但看他那模样,似乎没有认错的意思。

“王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出了事总有我给她收拾烂摊子,莫要担心。”

次日,朝堂之上,皇帝按了按眉心。

今日早晨,北境忽然传来急报,北境的那些人又不老实了。

有人开始叛乱,但北境防兵不能动,叛乱又不能不管。

现如今最优解则是让人带兵过去镇压那些叛乱。

只是朝堂上的这些官员,究竟派遣哪位将士过去合适?

江时明看着皇帝皱着眉头,就明白他应该是遇上了什么烦心事。

果然,皇帝开口道:“北境又出现了叛乱,北境防兵不能动,诸位爱卿可有合适镇压叛乱人选?”

皇帝说这话的时候,视线往江时明那边扫了一眼。

他当然明白了,江时明过去最合适。

但叛乱情况目前还不知分晓,他不想让明儿去冒这个险。

皇帝话音刚落,金銮殿上的大臣全都沉默了。

“怎么不说话?”皇帝冷冷开口,随口一说的语气带满了压迫感。

“老臣以为,派秦王过去最合适。”兵部尚书左大人开口推荐江时明。

许是有了左大人的开头,剩下的那些官员也一样推荐江时明。

“除了秦王外,就没有别的人选了吗?”皇帝语气冷淡,听不出喜怒。

文武百官那么多人,连一个镇压叛乱的将军都找不出来,还需要明儿亲自去?

底下的这些文武百官又闭嘴了。

皇帝的目光放到方才说话的兵部侍郎左大人身上。

原先出头的左大人头上冒出了许多冷汗。

他也没想到,只是一个提议,就被皇帝记住了。

若早知如此,他才不当这个出头鸟。

“陛下,平定叛乱确实,安排秦王过去最为妥当。”又有官员开口。

皇帝看着底下的人一个两个都想让江时明过去北境。

同样也觉得为难,他是真的不太想让江时明陷入危险之中。

“父皇,儿臣请命镇压北境叛乱。”江时明也看出来皇帝的为难了,于是主动请缨。

北境情况现在不知如何,若是随便派遣一个官员过去惹出大麻烦来,还不如他自己去。

好歹他还有分寸些。

皇帝眼神复杂的看着江时明,北境的情况现在还不清楚,过去就是趟浑水。

他原本想把江时明拦下,现在看来他早有决断。

下朝后,江时明被叫到了养心殿。

皇帝去换朝服了,让他在这等着,说是有话要同他说。

皇帝穿着一身便衣进来,瞧见站在里面的江时明,开口道:“坐吧,北境叛乱人数众多,具体情况不知分晓,本来想压着你,不让你去趟这趟浑水的。”

皇帝眼神犀利的看着他:“你为何主动请缨?”

江时明开口道:“北境百姓足足有六十九万,出现叛乱后,受苦的则是那些百姓,朝堂之上没有将士愿意去镇压,那儿臣去又如何?总不能让叛乱如同星星之火般,不知不觉就燎原了,没人去,儿臣去也一样。”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