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第三共和国的尽头(2)

经过数日的观察,霍金斯已经可以确信,魏刚已经对法兰西抗战的前景持完全悲观的态度。他私下里已经毫不掩饰自己的推断:法国可能在未来的几周内战败。

为了抵抗德军的进攻,马克西姆·魏刚在索姆河至埃纳河沿线利用前线退下来的残兵败将构筑了一条新防线,军方称之为魏刚防线。这条防线在构筑伊始便受到诸多军官的一致反对,尤其是戴高乐。其实不只是军方,就连对军事不太熟悉的政治家们都感觉这条防线不靠谱。

迄今为止,法军一直在拉防线、拉防线、拉防线,可从来没有一次抵挡住德军的进攻。在法军相对于德军仍占优势的时候尚且如此,如今强弱逆转,索姆河和埃纳河又不是什么天险,魏刚又怎么可能“化腐朽为神奇”?

所以总理雷诺谨慎地将戴高乐等人的建议转达给魏刚:“我们是不是应该收缩防线,在南方重新组织抵抗?后方预备队的组建才刚刚开始,现在在防线上的部队就是我们掌握的最大力量,用珍贵的军队坚守一条肯定会很快失守的防线没有任何意义,不是吗?”

魏刚的回答显得非常不耐烦,他声称他并非不想撤退,而是不能撤退。因为德军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机动力都远胜法军,如果法军此时贸然撤退,德军衔尾追击,必将使法军伤亡惨重。rexue.org 西红柿小说网

随后魏刚总结出了一句堪称千古名言的说辞:“因为我的兵力不足,所以我不能撤退。”

雷诺被魏刚的神逻辑搞得晕头转向,只好暂且对总司令表示信任,然后将信将疑地离开了。

魏刚的言论流传出去之后,就连美国驻法大使都感到离谱,更何况那些本就懂行的军官。当雷诺再次召见巴黎城防司令部的代表霍金斯中校,询问巴黎防备事宜的时候,后者干脆在雷诺面前又提起了这件事。

“魏刚将军的说法大错特错,完全是不顾常识。”霍金斯黑着脸说道,“兵力不足,无法全身而退是对的,可谁让他全身而退了?难道魏刚将军还想让整条战线上的部队整齐划一地共同南下吗?先撤掉非关键位置上的部队,到南方组建第二条战线,随后再让前线的部队节节抵抗撤退,像巴黎这样的大城市还能为主力南撤拖延更长的时间——怎么就撤不了了?”

“那么魏刚将军为什么要出此下策?”

“我无法给出解释,总理阁下,就像我至今不能搞懂甘末林将军在战争爆发之初的战术一样。”

雷诺沉默了一会,仿佛下定了决心,之后便让霍金斯离开了自己的办公室。

雷诺的决断是什么?不是像霍金斯猜度的那样罢免或者至少架空魏刚的职务,而是改组了政府,开除了达拉第!

不是,这跟达拉第有什么关系啊?!

整个政府改组在霍金斯眼里就是一场无趣的排列组合,他对此毫无兴趣。只是政府改组完成后,霍金斯突然接到命令,他被调离了巴黎城防司令部,到国防部听令。

他的直属上级,就是不久前才立下战功,被朝野上下寄予厚望的夏尔·戴高乐准将。

是的,戴高乐已经被晋升为准将,担任雷诺政府的国防部次长一职,而戴高乐现在的上级国防部长,也正是他从军后的第一个上级——菲利普·贝当。

两人如今不说是相看两厌,至少也是形同路人。虽然贝当与戴高乐见面之后还是会“亲切地”打招呼,但只要有可能,戴高乐都会让霍金斯替自己向贝当元帅提交文件,正如后者也总是委派他自己的秘书做同样的事。

而且有关戴高乐的风言风语很快也传到了霍金斯的耳中,什么魏刚认为戴高乐与其说是军官(他甚至都没有称戴高乐为将领),还不如说是个记者,只会把自己吹得神乎其神。贝当的话就更难听了,霍金斯就无意间听到贝当对外长博杜安讲:“戴高乐是个傲慢至极的人,忘恩负义、脾气粗暴。”

“忘恩负义”霍金斯无法评价,但戴高乐的脾气的确不好,不过霍金斯自己也是一样的怒火中烧。6月5日凌晨,德军已经向魏刚防线发起进攻,巴黎都处在风雨飘摇的境地,贝当元帅居然还在惦记着戴高乐那本没几个人看过的《法兰西和他的军队》没署上他的名字!

“如果法兰西政府就是这个样子的话,迄今为止的失败真是一点都不冤枉!”

“我们现在也是政府的一员。”戴高乐起身离开办公桌边,先从烟盒里取出一支香烟自己点上,随后又抽出一根给了霍金斯。霍金斯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了香烟,并借了戴高乐的打火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