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鲁氏铁匠铺

第104章:鲁氏铁匠铺

从前张有志觉得,家里那把祖传的环首刀太次了,只能当一把备用武器使。

可现在大家这么多人,兵器就没有一件比得上张家祖传环首刀的。

必须要打好兵器,管他多贵。

听到张有志问着铁匠铺的手艺,黑三连忙低声解释道:

“这个铁匠据说是遥远东方的人,一家子手艺非常惊人。

他家打造的兵器使用来自罗斯西北的昂贵铁料,坚固、耐用、韧性也强,在附近都很有名气。

除了贵,几乎没有缺点。

西方那些亚美尼亚人,或者西北地区的有钱人和贵族,倒是会找他家打兵器。

但是萨莱楚克本地人,还有我们这种在周边流浪的人不会。

本地人大都是穷鬼,而我的弟兄们都是马匪,大家提刀子赚钱是为了享受,可不会花这么高的价钱打刀。”

“有多高?”张有志问道。

黑三答道:

“在寻常铁匠铺打兵器,一件兵器一德拉克马肯定够了,但是他家打兵器却是按照重量收钱。

一磅重就要一德拉克马,而且不讲价。

如果是打那种罗斯大剑,十几磅重的兵器要十几个德拉克马金币。

这么贵的兵器没几个人用得起。

听说以前有人想要霸占他家的铺子学手艺,结果这家人个个都很能打,很不好惹。”

张有志本就不是生意人,实在是算不来这些奇奇怪怪的货币价值,此时非常后悔没把方莹他们两个生意人家的姑娘带来。

但他还是走进了铁匠铺。

实在是太需要好兵器了。

……

亚伊克河流域的气温非常低,哪怕现在已经算是春末,张有志也觉得有些凉意。

可是一掀开门帘走进铁匠铺,里面就传来了一股惊人的热浪。

铛!

铛!

铛!

充满节奏感的打铁声悦耳动听。

张有志循着声音走过去,又拉开了一扇牛皮制的门帘。

昏暗的里屋里,两个半人高的大铁炉子正在熊熊燃烧。

两个身强体壮的汉子正在拼命的拉风箱,还有三个赤胳膊,围着皮裙的大汉正在打铁。

五个人都是都膀大腰圆、肌肉结实的大汉,一看就很有威慑力。

其中一个留着山羊胡子,看起来年岁大了许多。

此时他正在拿铁钳夹着一块通红的铁胚。

铁钳一下下飞快的翻飞,贴胚不断的调整着受力面。

两个壮汉抡着铁锤,跟随山羊胡子老头的节奏,一下下的轮流敲击。

铛!

铛!

铛!

屋子里充斥着冰原上从未见过的文明气息,让张有志看的入迷。

他很想走进去看看里边的炉子是怎么回事,打铁到底是怎么回事。

田秋生不仅打不来刀,就连打的斧子都只能当锤子用。

可是他刚刚抬起脚来,就听到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

“再往前走一步就死。”

一个大概五十出头的老妇人手上举着一具小巧的弩机,冷冷的盯着他,用突厥语说道。

借着火光,张有志定睛一看才发现,这妇人居然不像是大秦人,也不是混血人种。

倒像是突厥人,或者地道的汉人。

张有志没穿甲胄,对近在咫尺的弩箭毫无抵抗力。

于是,他手也不去摸刀,只是缓缓的放下帘子,然后往后退了两步。

他小心翼翼的用突厥语说道:

“在下前来买兵器。”

铁匠铺没有窗户,第一道门帘把屋外的光线拦住,第二道门帘又挡住了里屋的火光。

放下门帘后,张有志一时没有适应火光与黑暗的差异,看不清老妇人的表情,只听那妇人用古怪的语调说道:

“买兵器的人应该大声询问兵器的价格,而不是悄悄走向打造兵器的炉子。”

随着打铁声消失,妇人放下弩机,不借助光线就拿出火石,点燃了油灯。

昏暗的光线下,这妇人有着明显的东方样貌,可听起来突厥语又不是母语,难道真是汉魏遗民?

张有志心中的疑惑更甚。

这时候,里屋打铁的山羊胡子带着四个儿子走了出来。

他们个个强壮彪悍,手上还提着打铁用的大铁锤。

张有志打定主意不暴露自己来自中原的事实,于是用突厥语开口说道:

“我家大头领带我来此,是为买一批趁手的兵器。”

话音落下,黑三就配合的摘下了兜帽,露出一个空洞洞的眼眶来。

“独眼龙黑三?”妇人讶然道。

“天山雄鹰黑三。”黑三语气生硬,还有些倨傲的说道。

桌案上的弩机被再次拿起,瞄准了大名鼎鼎的匪首。

张有志明白,这铁匠铺的妇人先前躲在门帘后的阴影里,

定是从两人的行为举止判断他是主事之人,因此把弩机对准了他。

大概是独眼黑三真有些名气。

妇人明显认为他比张有志威胁更大,于是弩机转变了目标。

见气氛实在压抑,黑三主动开口道:“我要买一批兵器。”

铁匠铺内的人全都盯着张有志看。

在六道毫无善意的目光中,张有志悻悻的拉下了兜帽。

他故意往黑三身后挪了一步,让自己显得只是个随从的样子,可那个山羊胡子老头却盯着他背后的弓,用汉话说道:

“你是什么人?”

张有志面不改色的用突厥语说道:“我家大头领想要从你这里买一批兵器。”

山羊胡子老头嘴角闪过一丝不屑。

他端着油灯,走到张有志身后,意味深长的说道:

“朝不保夕只知道享乐的马匪,也舍得花大价钱买兵器?

还要买一批兵器,你骗谁呢?

说实话,你是什么人?”

“你管我是什么人。”张有志道。

那个老头走到他对面来,用一双有神的眼睛盯着他,用汉话对说道:

“你背后这张弓上面还刻着“鲁”字的标记,但是这弓姓温,是也不是?”

张有志的脸色再也绷不住了,他震惊的看着山羊胡子。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距离中原数万里之遥的地方,随便走进一家铁匠铺,竟然都会遇到一家中原人。

更离谱的是,这家人居然认识自己背着这铜胎弓。

这他娘的什么概率?

从中原到几万里外的这个小地方,他们一群人除了三把破烂一样的环首刀,

就剩下这张铜胎弓,和自己靴筒里的匕首是中原器物了。

好巧不巧,竟被认了出来。

被人家一家子围了起来,张有志看身材就觉得自己大概不是对手,

于是光棍的放松戒备,然后弯腰行礼,用汉话说道:

“晚辈正是来自中原,贸然打扰,还望前辈恕罪。”

山羊胡子盯着他看了半晌才道:

“老温和小温跟你长得一点都不像,外姓人?

这弓沦落到你这种小人物手里,足以说明温家没落了。

小子哪年得的弓,从何处得的这弓?”

见老人没有恶意,张有志一咬牙,说了一些真话:

“回前辈话,这弓乃是晚辈自一朋友手上得来的,晚辈前几年在中原得罪了贵人,躲避追杀才逃到了此处。”

“躲避追杀?怕是的得罪了朝廷吧?

能把人逼到上万里之外来朝廷,还真不可小觑。

老夫天顺年就逃了出来,中原消息断绝好几年了。

可依老夫之见,腐朽的大魏官府绝无此等能耐,难道陈家真得了天下?”

张有志书也没读过几本,他生于大周庆安年,现在也才到了仁孝年,哪儿知道什么天顺年。

闻言疑惑的问道:“前辈这是大魏朝时候就离开家乡了?”

山羊胡子老头眼睛一瞪,作出一副嫌弃的样来:“不学无术的小子,连天顺的年号都不知道?”

张有志讪讪不说话。

老头不知多少年没和家乡人说过话,此时看着家乡人面貌的张有志,听着他的幽州口音,竟然谈兴大起。

不待张有志询问,就自顾自的开口介绍起来。

……

一番交谈,张有志惊讶的得知,

这老头居然是前魏将作监的大匠,铸剑师鲁云的后人,名叫鲁桓。

鲁家手艺超绝,在当时的京城有一个硕大的铁匠作坊。

产业被大魏的一位将军看中后,鲁家既不愿意投降当时造反的陈家或者其余反王,又不愿意交出祖传的手艺,不得已举家逃了出来。

当时的大魏因为国力所限,放弃了西域,导致西域陷入连绵不休的战乱中。

损失了不少族人之后,鲁家总算是离开西域,进入了先王统治下逐步强盛的康居。

鲁云在几年后带着儿子儿媳,辗转到了康居西北的萨莱楚克,并在此地开了一家铁匠作坊,直到病逝。

鲁桓接手铁匠铺,这一开就开了二十多年。

受过完整中原教育的他,给儿子们取名仁义礼智信,并教会他们汉语和中原文化,叫他们不得忘了祖宗。

而且他谨守祖训,家传技术绝不外传,至今都是自家父子在经营作坊。

不仅是手艺,如今已经五十有余的鲁桓甚至认为:

炎黄子孙血脉高贵,岂能外流?

竟然连外族老婆都不让儿子们娶。

因为鲁桓不许四个儿子娶胡人为妻,导致大儿子至今三十出头了,竟还是个单身汉。

张有志都忍不住为鲁老头的大儿子鲁知仁感到难过。

想自家大哥二哥,都只三十来岁,可去年就已经是七个娃儿的爹了。

幸亏老头儿没禁止儿子们出门,家里也不差钱,这小地方还有一间妓院和几家半掩门。

鲁家兄弟知道来了故乡人,一下子热情起来。

他们只在父亲的棍棒下知道自己是汉人,还基本上没见过几个故乡人呢。

三千一百五十字大章,加半更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