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打铁

老人这样一说,赵峥反应过来,这不就是花纹钢嘛,洋气点可以叫做“大马士革钢”,对于普遍冶金水平和技术条件较为低下的这个时代,要生产出性能稳定一致的优良钢材,这不仅仅跟技术经验有关,绝大多数就是看老天爷赏不赏饭吃。相比中国大陆普遍铁矿品位低杂质多,有些地方比如澳大利亚、智利、印度、中亚天然就存在易开采高品位的大型铁矿,比如印度,即使用原始的坩埚熔炼,最高温度不超过一千二百度的情况下却能生产出优质的高碳钢,即传说中的乌兹钢,然而之后当优质矿脉挖绝之后就再也寻觅不到传说中的乌兹钢了。

“原来如此,但是……爹爹,这又与咱家有什么关系?”赵峥小时候听评书倒是常听到什么镔铁大锤什么的,但现在才知道原来所谓镔铁竟然是大马士革钢,可既然老汉说是需要进口,可这又怎么跟老梁家有关系?

见赵峥一脸疑惑的样子,梁老汉一脸得意的笑着,语气转为郑重起来,“孩儿,这可是我家的不传之秘,今天我就告与你知,但你必须起誓严守秘密万万不可告于外人知晓。”

赵峥的好奇心都被老人吊起来了,哪有不答应的,按照老人的要求发了誓,老人才郑重的说道:“这是我家安身立命的根本,祖辈世代相传,不断改进而来,用生熟铁料通过反复叠打,做出这种花纹效果,我虽不知这样得来的铁料到底与外来的镔铁是否真的一样,但从外观上看来并无不同,尽可鱼目混珠。”

“你也奇怪咱家铺里以前好像没啥生意,却如何也能应对官府捐税,其实咱家靠的就是这镔铁的利钱。”

“原来如此。”赵峥恍然大悟道,这梁家自唐起就是铁匠世家,五代时元祖想到这个方法,在铁料上做出镔铁一般花纹,再通过商人转手,以西来镔铁售卖,历代单传,并且不断改进,到梁老汉这里,其实已经做出了性能优异的高碳钢了,而这种“造假”的技艺才是梁家最重要的秘密。

“每年弄上百来斤的镔铁,应付朝廷的捐税就不成问题了。”

“爹爹,这镔铁竟如此值钱?”赵峥听说赚钱,两眼放光地问道,看着炉膛里烧的橙亮夺目的铁料,仿佛看到一块金子一般。

“傻小子,可不是吗?我来给你算笔账,这一斤熟铁30文,生铁则只要25文,这具体配比则要根据料铁成色调整掌握,这里面的学问我以后慢慢跟你说,暂且算做一斤半铁料出一斤咱家的镔铁,那料钱满打满算也就50文。”

梁老汉得意地说着:“再加上用料”,说着他指了指铺里的这些工具辅料,“我就算它50文,也就100文的料,但你知道咱们能卖多少钱?”

赵峥摇摇头,梁老汉笑着向他伸出两个手指。

“200?”赵峥试着答道。

“哈哈哈哈哈……傻小子,你若200文卖我,你有多少我就卖多少。”

“两贯钱?”赵峥已经吃惊到结巴了起来了。

“二十贯!”

“什么!”赵峥彻底石化了!

梁老汉见赵峥吃惊的样子,得意地哈哈大笑道:“这也就是我们卖的价钱,到了榷场就是‘一两镔铁一两银’了,这一斤镔铁就要卖到三十六贯,还奇货可居想买都买不着呢。”

“我去。”赵峥看着炉膛里的铁料,这哪里是钢铁啊,简直就是银砖啊,这手艺简直就是点石成金的魔法了!

梁老汉哈哈笑着,站起身,招呼道:“傻小子,别琢磨了,过来卖力气吧。今天就好好教你这打铁的法子。”说着自己用铁钳夹住铁料,双臂运劲把料子放在砧子上,一手握钳子,一手提小锤,又向赵峥指了指另一把大锤。

“来吧,小子。记住口诀。”

“大锤抡起快如风,雷电铿锵动夜空。

打铁先要腰身硬,唱曲还需耳鼻通。

后手低垂方向定,遵循秘诀建奇功。”

“诶,我试试,赵峥握牢大锤,高高抡起,用力砸向铁料,当地一声大响,手上微微一阵,老汉叫声好,随即落下小锤,发出清脆的叮的一声,两人叮叮当当地打得热闹,梁老汉注意着铁料颜色的细微变化,不断调整这铁料的位置和角度,偶尔还放下小锤,洒些硼砂上去。

看着铁料慢慢变长砸扁,颜色也渐渐暗淡了下来,老汉观察了一番,将一些灰黑的粉末洒在铁料上,又将已经边长长条的铁料放回炉里烧红,再取出后,在赵峥的配合下用凿子将铁料从中间凿断成两截,把两截铁料叠在一起,结合面上又撒上灰黑粉末,再撒上硼砂,继续锻打,直到铁料变暗。

叮叮当当地,两人把铁料反复打成长条,截断,叠合,再热锻,如此往复了六次,得到一块近似长方体的漆黑铁块,尽管长期的体能训练,赵峥也已经觉得自己双臂酸麻,都要提不起来了,打铁真不是个轻松的活计。

待其冷却后,老汉让赵峥过来看,他夹着铁料,抡起小锤,用力砸向铁料,冷却后的铁料变硬被砸中后几乎没有变化,既不形变,也没破裂。

“成了。”梁老汉一边擦拭额上流下的汗水,一边跟赵峥讲解道:“这铁料反复折叠锻打至少六次,彻底冷下来,再用力锤之,如能砸动则说明火候过了,需要在加料折打一次,如果是裂了,则说明火候尚且不够,需继续折打,知道像这样反复锻打,能慢慢变形不裂不软,既坚且韧这才是成了。”

说着他用铁刷将铁料表面用力刷了个干净,将一把锉刀递给赵峥,“你照一个面,卖卖力气给他挫平。”

赵峥苦着脸,虽有点不情愿,但还是依言卖力地搓了起来,老汉喝着茶水,笑盈盈地看着赵峥干活儿。

所说很累,但赵峥已经干得认真,老汉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出言指点道:“不用搓得太细,把这面表皮搓开就可以。”

过了约么半个时辰,原本黑乎乎的铁料露出了金属的光泽。老汉见了甚为满意,叫停了赵峥,将这铁块泡进一大桶液体里浸着。

给赵峥递上一碗水,看他仰脖一口喝完,呼哧带喘地坐下休息,笑道:“第一次抡锤感觉怎么样?”

“累,累死了。”赵峥一脸生无可恋的喘气道。“爹爹,打这块铁料为啥要双锤配合,就不能用锻机吗?”

“当然能用啊,若是用了这锻机,这活可就简单轻松许多了。”

“噗……”赵峥刚喝到嘴里的一口水一下子喷了出来,心说老爹,你这不是累傻小子折腾我嘛。

见赵峥这模样,梁老汉好似个恶作剧得逞的孩子一样,笑着拍拍赵峥后背,说道:“孩子,老父不是有意戏耍你,只有这样手把手的教你,才能让你看清楚打造这‘镔铁’的手艺。更重要的是让你知道什么是铁匠的命,打铁自然是辛苦的,此番不用你做的机器,只是为了让你体会生活的辛苦,让你不要忘记我们祖祖辈辈的传承,不过咱爷们儿就是吃这口饭的,虽然辛苦些,但比之种地可强了不是一星半点了,寻常农家看天吃饭,这田间劳作又有另一番辛苦。”

他喝口水又再说道:“这遇上风调雨顺,缴完捐税或可丰衣足食,但遇上个灾年歉收,官家开恩或可减免租税,那就是皇恩浩大了,若是不幸该缴的还是要缴,吃不饱饭是小,弄得家破人亡也是寻常。”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赵峥想到白居易的诗句,不觉心中黯然。

“说得真对,我儿竟做得如此好诗!”老汉讶道。

“哪里,哪里,这是唐代的白居易的诗,我哪里懂得作诗。”赵峥忙解释道,要是盗版后世的知识产权,他没什么心理压力,要给前朝的作品改署名,他可没有这骗人的胆子。

“哦,原来如此,那我儿也该是读过书的,想必家中也是富户,说不定还是读书人家呢。”

“可能是吧,可惜就是记不全了,不过也是无妨,我这不是又二世为人,有了爹爹和闺女嘛,我现在可是姓梁呢。”

“哈哈哈哈”赵峥的话听在老汉耳中,心里像吃了蜜般甜。“好了,我们说回来,我们铁匠虽然辛苦,却并不单靠力气吃饭,关键还是在这技艺上。”

说着老汉看时间差不多了,用钳子夹出铁块,用清水刷洗干净,将铁块放在砧子上叫赵峥来看,边做边说道:“我跟你说过生熟铁料之分,你再来看看这块料。”

赵峥凑上前细看,只见被他打磨过的面上呈现精美的黑色花纹,果然就是花纹钢!

“你改造的这炉子甚好,火猛更能烧透铁料,我们这个法子关键就是在于通过反复加热锻打,让生熟铁更好得渗透融合,而要做这花纹就需要安装老夫刚才的方法,清除干净铁料表面,在以生铁在外熟铁在内的五层叠合方法。此外就是这个。”梁老汉解说这秘诀,说着抓起一把刚刚用过的黑灰粉末。

“这个秘料方子你要用心记下,这是用石灰、萤石、涂炭以8:1:1的比例研磨成细粉混合而成,最终做出的铁性能好坏就全靠这个。”梁老汉得意地说着。

“是,孩儿记下了。”心想这神神叨叨的,原来就是碱性脱硫剂啊,不过赵峥心里还是暗暗佩服这古代的工匠虽然没有强大坚实的理论知识,但这改进钢铁性能的工艺却也是一样不差,这经验总结下来的东西本身也是通过一次次试错得到的最佳方案了,说白了梁家的这个秘方说到底就是用灌钢法降低含碳量,炼钢,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研发的脱硫剂最大限度地出去中国古代中原地区钢铁中的主要杂质硫,从而极大地提高钢材性能的方法。其实如果可以采用新式平炉,利用焦化的焦炭进一步提高炉温,并在完全融化的铁水里吹入大量氧气,这样的生产效率将会更高,效果也会更好,不过平炉倒是可以设计,焦炭也不是难题,但大规模工业制氧高压吹氧是无论如何实现不了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