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青城山上

道人汗漫游人间,自云家住青城山。清谈动有烟霞气,流年不凋松柏颜。

碧桃花开春正好,金银阙下违仙班。悬壶卖药寄朝市,独乘黄鹤今西还。

九转垂成怀旧侣,剑阁彭门路脩阻。时人不识仙骨殊,明月梦中闻杜宇。

七十二洞群真聚,天外吹笙来玉女。彩云拂地飘异香,紫鸾解歌朱凤舞。

琼浆坐吸长自春,飞泉落响无今古。海西高攀若木枝,才临玄圃复瑶池。

丹台坐读十洲记,俯视浮生能几时。燕昭汉武俱冥漠,陵庙白杨空自悲。

江河两边有数不尽的奇峰异岭,见它们一座座拔地而起,形态万千,各自独立却又紧密相连。想像着半空凌驾,在千米高空眺望山岭,不曾登临,心已慌跳。急缓的斜坡,深邃的山谷,苍翠的松林,缥缈的雾霭......恍如期许的梦幻,如今就在眼前。

青城山乃是一处道教圣地。

山脚下的守门弟子站成一排立于山门前,慌乱的解释道:“各位香客,这一段时间青城山确实是有一场大法事要做,这一个月谢绝香客,还是请各位请回吧。”其中一名弟子面露无奈之色,不断地和堵在山门前的信徒解释。

许多香客异口同声的说道:“道长啊,前段时间我许的愿灵验,所以选了今天这个好日子来还愿。要是错过了这个好日子,那可就要登上好长一段时间啦。”说完还是停止了躁动,等待着道士的回答。

听见香客们说的话,守门的弟子也是嘴角微微抽搐。今天当然是个好日子,要不然天师也不会选定今天啊。几名弟子不知道该怎么对香客说。

只见香客后缓缓走来一支队伍。

守门弟子见状大喜,他认出了站在前排的道士,正是龙虎山年轻一辈的师兄弟们。再仔细看时,队伍中有着一乘轿子,左右守着茅山宗和阁皂宗的掌教。轿中想必就是当今正一道的张天师。队伍一路来到了山门前,一位身穿紫色道袍的道士从轿子里走了出来。

想必刚才守门弟子和香客的争论已经被他听见。张天师先是对诸多香客行礼,然后说道:“还愿又何须挑选日子?倘若心意足够虔诚,诸位定会得到回应。”

香客们看着眼前的道士,剑眉星目,器宇不凡。正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香客们纷纷思索了一番刚才的话语,相互看了看,都觉得说的很有道理。于是都对天师称谢,拿上自己准备的礼物走上了下山的路。

守门的弟子见到是天师,急忙打开山门后鞠躬参拜:“拜见天师,福生无量天尊。”

见到青城山弟子认出自己,张天师也不足为奇,摆了摆手后走进了青城山。其中两位守门弟子随即为龙虎山队伍带路。大批人马跟随在后,浩荡上山。

张天师走在青城山的台阶,只是感慨无限,像是久违重逢一般,十分享受青城山的鸟语花香。青城山掌教早就已经带领众道徒等候多时,待到天师踏入青城山大门的那一刻,掌教行李称颂:“青城山道徒拜见张天师,福生无量天尊。”掌教身后众多弟子纷纷行礼:“拜见张天师,福生无量天尊。”

天师微微点头,踏步走入青城山。三位掌教紧随其后,众弟子跟随。一路上天师只是询问青城山掌教身体近来如何,以及最近的修炼道术的心得。二人侃侃而谈,像是在聊些家常便饭,不过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循级而上,一路来到青城山中心,天师默不作声,只是看着场上的所有布置,仔细检查着某些细节。过了半晌才说道:“不错,这一次罗天大醮的布置,辛苦青城山所有人了。”

径直来到中央的祈谷福时坛,再扫视场上的一切时,那道祖七寳神霄九宸,總號九天五老,而后十一曜五星三官四羅,四极三炁四聖清微聖師,星宫斗府及告斗名位诸星君等一千零二百神位,都已经按照天空星图分布一一排列完成。

张天师见排列紧密,井然有序,对应天上的一千二百颗星辰,由衷的对青城山掌教道了声谢。如此声势浩大的罗天大醮的准备,让青城山独自完成着实有着许多困难。

如今道教与佛教平分秋色,可实际上道教分为两大教派,正一盟威道和全真道。青城山又只不过是正一道的分支,承接这等重大事情确实困难重重。只是如今龙虎山也是多事之秋,忙得焦头烂额。

“无论如何,当下最重要的是把罗天大醮圆满完成。”天师立于中央的祈谷福时坛,双手负背,傲然的看着山下的月城湖说道。

自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正一盟威道时,就以天师之名开创了罗天大醮的先河。道祖见到了天下百姓经历的种种灾害。旱灾、水灾、地震等天灾人祸。以及瘟疫、疾病、死亡的种种痛苦。张道陵受命于天,日夜苦修道法,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为“正一真人”,并造道书二十四篇,传授天下有心入道之人。

天师心系百姓,苦恨自己法力微薄无能为力,于是设法为天下百姓祈福。建立神坛做法七七四十九天。自此之后百年内无邪魅作恶,妖魔过街。

于是正一道世代传承的不仅仅是天师之位,还有这罗天大醮为众生祈福。由于要遵守的规矩和大小法事颇多,所以需要四十九天来完成。

正一道记载的福醮、祈安醮、王醮、水醮、火醮、九皇礼斗醮以及三元醮等,称为“七朝醮典”,由正一道历任张姓后人继承天师举行,其余各派掌教辅佐。焚香、开坛、请水、扬幡、宣榜、荡秽、请圣、摄召、顺星、上表、落幡、送圣等,由茅山宗和阁皂宗,青城山三宗弟子分别举行。

天师与诸位掌教正在商议罗天大醮的具体事宜,一位弟子走上前来,拱手说道:“拜见天师,诸位掌教。斋饭已经准备妥当,恭请。”

青城山掌教点头之后嗯了一声,随后向天师介绍到:“禀天师。这就是贫道唯一一位徒弟。林一。”天师听到老掌教说的话,眼神有了些许微妙变化,笑道:“好,就听林一贤侄的安排。”

于是一众人又浩浩荡荡离开法坛。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