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魅力使然

赵烁的坐骑跟宫内的御用总管们进入张叔夜的视野。

张叔夜便跟其他的将领们翻身下马,躬身拜礼:“末将参见陛下。”

“诸位将军免礼。”

赵烁翻身下马,纵目看着四周的军镇。

好一个威风八面。

此时正有大多数赤臂的青壮年为新军镇的建设添砖添瓦。

而列队的新军们则披着军备司最新研发的甲胄,大家面容庄严肃穆,一丝不苟。

这其中有不少人是之前跟随赵烁死守汴梁城的守军。

之前赵烁让张叔夜在北方搞建设的时候就让他从守城的那一批禁军之中择优选拔。

显然,张叔夜眼光毒辣。

把最能征善战的那一拨士兵给挑出来了。

这样也好。

军队当中有一群身经百战的老兵带领,新兵们耳濡目染,也能跟老兵们的气质进行同化。

至少这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且肯定是有成效的。

赵烁对张叔夜的进度非常满意。

一边点头表示认可,一边把目光看向张叔夜的儿子张柏均的身上。

都说虎父无犬子,这个确实是亘古难变的真理。

之前赵烁在汴梁城的城墙上,亲眼目睹过张柏均奋勇杀敌的名场面。

此时要重用张叔夜,或者是完全收拢张叔夜的心。

那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捧一捧张叔夜的儿子。

于是赵烁对张柏均说道:“柏均。”

“末将在!”

张柏均躬身拜礼,身穿甲胄,看着极为干练。

但是张柏均此刻的内心是震撼的。

因为从小到大只有他的父亲这样喊过他。

如今喊他名字的可是皇帝。

赵烁此举瞬间就刷了一波亲密度你。

“朕看你的甲胄,威风凛凛啊。”

对于军备司最新研发的盔甲,赵烁当然非常看重。

想起自己当初追查军备司,在军备司里面检测的那些兵器甲胄跟弓弩时灰头土脸的往事。

赵烁便生出一试甲胄的想法。

毕竟古代的将士们基本上常年是身披甲胄的。

所以盔甲不能只看着威风,还得穿在身上试一试舒适度跟,动作幅度。

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应该立即反馈给军备司修改。

不然,这玩意造价不菲,一旦量产之后再提出缺点,那就得返工重新制作。

一来一回浪费时间不说,还造成物资的大量浪费。

“柏均,你且卸甲,给朕试试。”

听到这句话,张柏均惊讶的合不拢嘴。

围绕在四周的将临门更是难以置信。

张柏均连忙躬身低头,敬畏道:“陛下,末将惶恐,此举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

“陛下是万金之躯,岂能传末将的甲胄。”

“朕也是人,跟大家一样有血有肉的人。”

“这甲胄,你们能穿,朕也能穿。同样是上阵杀敌,朕要跟将士们同进退,共荣辱。”

瞧瞧!

什么是气氛渲染?

这就是气氛渲染。

赵烁勉强将其当成人格魅力。

一时间,周围的将领们感动的稀里哗啦。

纷纷豪言道:“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卸甲吧,本朝太祖皇帝当年可是一双铁拳打天下的,朕要发言太祖之遗风。”

张柏均听得赵烁这么说,还是没有主见。

惴惴不安的他侧头扫了一眼亲爹张叔夜。

张叔夜眼神淡然,已然是默认。

与此同时,赵烁在众将士们众目睽睽之下,卸下了自己的龙纹宝甲,换上了张柏均的。

这一幕可把跟随赵烁前来的岳飞看得满心敬畏。

这个皇帝,真的有太祖之风啊!

赵烁穿上张柏均的甲胄,旋即目光落在一位身披新服的沧桑老兵。

“郭明。”

那名老兵瞠目结舌,他没想到皇帝竟然直接叫出了他的名字。

于是急忙激动万分的跪服在地:“陛下……陛下……”

赵烁走到他身边,将他拉了起来,目光欣赏的上下打量着这位士兵,说道:“第一次汴梁保卫战,守军以死明志,伤亡惨重。”

“朕去观察伤员,便见过你。”

郭明疯狂点头。

他也记得,他怎么可能忘记!

那次皇帝视察伤员,给战士们鼓舞军心。

他就在旁边的。

而且但是皇帝还询问过他的伤势。

可把郭明给激动坏了。

为此他战后半个月都没怎么好好休息。

每天都在精神亢奋的状态下生活。

原本以为,那个狂喜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没曾想,皇帝也没忘记,关键还准确无误的喊出他的名字。

郭明更加激动,惶恐不安又瑟瑟发抖的颤音道:“陛下,我的陛下!”

“莫要激动,朕不会忘记你。”

赵烁安抚郭明,同时充满威仪的目光环顾四周,对映入眼帘之中的所有人喊道:“朕不会忘记你们!”

瞬间,节奏就起来了。

士兵们一个个化身为气氛组的成员,振臂高呼:“吾皇万岁!吾皇万岁!”

“陛下,圣烛明照,万岁万万岁!”

赵烁挥手,突然觉得自己就是世上最有作为的元首!

直到张叔夜一看差不多了,同时跟军官们号召士兵们保持肃静。

现场的气氛才稍稍有些下降。

这个时候,赵烁又说道:“新军筹备,朝廷还没有给各位发放军饷。”

“朕这一次前来,就是给将士们一个承诺,北大营的士兵,军饷按月发放。”

此言一出,全场沸腾不。

按月发放!

这是什么概念?

历史上大多数朝代的军饷都是按年发放。

到了战争状态,也是半年一发。

即便是战死的士兵,想要得到抚恤金,也得是半年之后。

可从来没有出现过按月发放的情况。

这好不好?

废话!

能断断续续的领取军饷,士兵们的士气必然高涨。

肯定是好事。

而且按月发放,开了这个头,后面也会相对的减少军官从中克扣跟贪腐的情况发生。

比如,一个月军饷是三十万两白银。

统兵的将领们动手脚的余地不多。

也犯不上。

可要是一年下来朝廷给他们四五百万两银子。

那就不知道有多少将领们见钱眼开了。

毕竟,任何好的决策都拗不过人性。

现在赵烁先说了按月发,接着便说道:“自大家组建之日开始,军饷下一个月统一补发。”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