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朝会

偌大的紫禁城内,随着一批批的官员进入,此刻也逐渐变得热闹了起来。

由于当朝财政问题,再加上北边的战事和南边叛乱,所以在崇祯皇帝带头开源下,皇宫中的宫女和宦官们都少了许多。

不过,随着一众臣子的进入,也算给这座冰冷的宫殿添加了些许生气。

“难得啊,陛下自登基以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刘主事,这还是我们第一次上朝吧。”

“是啊,王员外,蹉跎数年,今日上朝,难免有些唏嘘啊,想当年,我们两位还在那偏远的淮安县,何曾想到今日会到中枢任职呢。”

“哈哈哈哈哈哈,是啊,不过,刘主事,要我说啊,好日子还在后面呢,我可是听说了,北方战事告急,现在可是皇上急需用人的时候,你我若是能在今日朝会上露露脸,说不定,平步青云指日可待啊!”

“那王员外,共勉?”

“哈哈哈哈,共勉共勉!”

此刻的皇宫中,像刘主事和王员外这种类型的中等官吏有很多,他们大多数都面带笑容,仿佛今日上朝之后,他们的官职就会更进一步一般。

其实,也不怪他们太乐观,而是此刻大家都知道北方战线告急,前线那些丘八们不仅吃了败仗,还葬送了数万将士,这一下子,可让这些隶属于文官集团的官员们乐开了花。

他们终于可以有机会光明正大的上书弹劾那些丘八们了,到时候再把前线放上自己的人,那军饷又能多捞一笔,如何不高兴呢?

至于说,把前线换上文官指挥,万一打了败仗呢?

对不起,那就不在他们这些人的考虑范围内了,而且,松锦防线那么坚固,就算文官不知兵,我守在城里不就好了。

综合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反正对于这群文官来说,前线吃了败仗,对他们而言,那就是好消息。

所以,一众文官的脸上,都不约而同的露出了笑容,只有少数察觉到不对劲的老臣们,面露凝重之色。

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的内阁首辅,范复粹,范大人了。

虽然这位范大人请辞的奏折皇帝已经批准,但按规矩,在下一任内阁首辅选出来之后,他必须要将收尾任务处理完毕,所以,此刻的他仍担任内阁首辅一职。

“范首辅,看起来似乎心情不佳?”

户部尚书左懋第看着满脸愁容的范复粹,有些疑惑的发问。

虽然他也觉得皇帝突然召集臣子举行中断了十年多朝会有些突然,但性格直接的他并没有多想,只以为这是一场普通的朝会而已,但看这位内阁首辅的表情,难道这次的朝会不简单?

范复粹看着身旁的左懋第,有些沉闷的开口:

“左尚书认为钱侍郎如何?”

“当然是圣上英明,钱谦益那家伙简直该死!锦衣卫在他府上查抄了十三万两白银,我羞于这等小人为伍。”

“所以,左大人,我们这些做官的,有些时候,还是要有底线的,要做一个好官。”

说完,范复粹也没管这位户部尚书有没有听懂,便转过了身。

“左某受教了。”

看了看眼前越来越远的范复粹,左懋第低头不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卯时,随着一阵钟声响起,当所有大大小小的臣子按照官职整齐的集合在太和门前,静静等待着皇帝的到来。

但,还没等到皇帝,却先等来了一批不速之客。

随着司礼太监魏忠贤的到来,一众大臣忽然发现,跟在魏忠贤身后的,居然还有近百个佩刀的东厂番役(东厂普通办事员),这还不算,随着魏忠贤的出现,北镇抚司,也就是锦衣卫的人也出现在了这里,数量比之东厂,只多不少,并且个个佩刀。

“这是怎么回事,东厂的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这些该死的宦官,大明的官场迟早要被他们搞乱!”

“要不我们这次朝会上联合上书劝谏皇上裁撤东厂,否则,以我看,魏忠贤不除,大明永无宁日。”

随着厂卫这些佩刀的士卒们的出现,太和门前开始陷入一阵小小的混乱之中,几乎所有的中层官员看向魏忠贤的眼神里都像要冒火一般,那模样,简直恨不得当场要将其碎尸万段一样。

但混了几十年的魏公公怎么会被这么点场面吓住,他老人家杀文官的时候,这些来上朝会的人,很多还不知道在哪瞎混呢。

终于,在经过了小会混乱之后,几个位高权重的大臣们开始对着魏忠贤疯狂输出。

“魏忠贤!你想干什么!你要干什么!”

这位名叫周延儒的礼部右侍郎语气颇有些激动。

“魏忠贤,你这是在破坏朝纲!无视王法,我这就参你一本!”

刑部尚书黄诚哲面露狠色的威胁道,如果说是最恨魏忠贤,那么此人必定有话要说,无他,只因魏忠贤收税太狠了,多次侵犯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恨才奇怪呢。

简单来说,就是,断人财路,如杀人亲父。

所以,可想而知,一些文人有多恨这位九千岁了。

不过,就在氛围有些剑拔弩张之上,随着魏忠贤一挥手,所有在场的厂卫人员皆是面向太和门前齐齐下跪。

紧接着,一众文官也是瞬间反应了过来,乌压压的跪倒了一片。

无他,只因皇帝的仪仗到了。

朝会要开始了。

随着一众文武百官高呼万岁以示礼仪过后,坐在御座上的崇祯大手一挥喊了一声平身,全场瞬间便静了下来。

“诸位爱卿不必惊慌,让这些人来,都是朕的命令。”

先是安慰了一众文臣过后,崇祯看了一眼魏忠贤,后者很是默契的点了点头,悄悄的退了下去,同时让手下那些佩刀番役把守在四周之中。

“今日上朝,朕有些许事情想与诸位爱卿商议,希望诸位爱卿,能早日给朕一个方案来,当然,今日的朝会之上,朕还有另外几件事想与诸卿聊聊。”

“臣等为君分忧,必万死不辞。”

随着内阁首辅的表态,一众大臣们也是匆匆开口,以示忠心。

但,此刻,谁也不知道,一支三千人的骑兵,正在朝着北京城的方向赶来,为首者,正是那位痴傻的二皇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