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先在火星建个基地

咦,这就到了?

一家三口连忙收拾好餐具,兴冲冲坐上载具向主控室跑去。

陈新还有心情开玩笑,“于大爷说自家从卧室到厕所都要开车,大家都以为这是笑话,这下咱竟然真的实现了,吃饭睡觉都得坐车了。”

女儿和老婆一起送给他一个白眼,“那你可太腐败了。”

一行人赶到主控室,若生刚刚从船长室出来,挥挥手,各种探测设备回传的数据组成了火星的全息投影。

从外表看来,火星呈现橘红色,它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整个表面积相当于地球上所有陆地面积之和。

若生侃侃而谈,介绍着火星的基本情况。

它的质量约为地球的九分之一,体积大概只有七分之一,所以火星表面重力只有地球的38%。

“火星南北两个半球的地貌特征各不相同,北半球基本都是平坦的平原,而南半球则到处都是高山。其中就有太阳系已知的最高山,奥林帕斯山。高度差不多顶的上三座珠峰。”

若生接着道:“火星大气十分稀薄,表面气压只有地球的0.6%,所以它地表的昼夜温差很大,某些地方白天可以达到20,晚上则又降到零下一百多度。”

二十多度?

“等等。”陈新举手,“那穿短袖会不会有点冷?”

云清吐槽老爸,“要不你再穿个外套?”buwu.org 梦幻小说网

陈新摇摇头,笑道:“火星看起来还行啊,怎么也比月球好多了。”

他之所以选择跑到火星而不去月球,就是因为月球离地球太近了。

从1959年开始,到2017年截止,人类已经往月球发送了132个探测器。在研究核聚变这几年,为了获取新材料和钛元素,少说也有几百个探测器和登陆舱上去。

而且在探索宇宙这件事上,人类默认奉行先到先得的原则。

就好比通讯卫星,大家为什么哐哐的发,就是为了抢占信号频率和波段。

所以,虽然月海中约莫存在100亿吨的钛,但是人类天天登陆岂不是要烦死个人?咱这月球基地建的好好的,叭一下一个人过来,叭一下一个人过来,这要写出来得多少个震惊桥段?地球上各个媒体人能把键盘敲烂。

而火星因为距离地球比较远,人类还没法载人登陆——虽然你核聚变完成了,但是要等到做出聚变引擎,至少还得二十年。到目前为止,火星上也不过四十多个探测器,就算遇到了,一脚踢走不就得了。

以现在的信号传输速率,地球上还没看到人呢,探测器就滚出几百米了。

况且,火星这么大,遇到的可能本来就微乎其微好吧。

排除这些无聊的干扰,陈新也就能安心的圈地了,毕竟先到先得嘛,既然没人抢,那咱可就不客气啦。

阿西达里亚平原。

体型巨大的远征号飞船缓缓降落。

陈新穿着当初从隐士那里顺来的超薄宇航服,带着若生从舱门中走出。

火星上现在还是白天,大概有二十度左右,所以他特地带了一个外套。

可能是宇航服的保温能力不错,陈新没感觉到冷,充满沙砾感的土地、一望无际的平原和铅灰色的天空让他心神荡漾。

这TM可是火星!

他顺手把写着新一字样的旗帜插在旁边,然后蹲下来研究起火星的土壤。

因为火星的低压环境,水分会在很低的温度就开始沸腾,而它磁场又小,导致大气都被太阳风吹走,留下了一片片沙质土。

“这地方,能种土豆吗?”陈新眼中有些担忧。

若生拿着一堆仪器探测来分析去:“火星土壤里缺乏氮元素,想要种菜只能靠化肥,您带的那点化肥,小打小闹还行,搞不了大规模种植的。”

呦呵,可以。陈新眼一亮。

咱只要有个一亩二分地,就心满意足了。

最重要的事情解决,陈新心情大好,抬头看了看天,远征号上虽然有核聚变反应炉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可飞船总不能一直停在火星上,所以需要给即将搭建的探索基地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能量源。

陈新琢磨道:“火星大气这么稀薄,太阳辐射应该也更高吧?”

在船长室通过脑域网络看着这一切的余归晚开口问道:“你的意思是,我们先制作单晶硅发电?”

云清兴奋道:“火星上是不缺铁和硅的,广袤的平原正好用来铺设大量的太阳能板,我们可以一边建设基地一边发展能源自给系统。”

陈新点点头,“对,平原也利于发展,唯一的瑕疵就是南半球的高地中铁矿更多,更容易开采。”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人手不够。”云清说。

陈新闻言皱了皱眉,因为来的太急,功能性机器人只配备了五六百个,这边又要挖矿、又要炼钢什么的,许多基础工业设施都是从头开始做,人手确实太少。

没办法,先慢慢来吧,不行的话就回趟地球老家,多造几千个机器人呗,“暂时就这么办,若生,你规划一下,做出细致的发展方案,一点一点来。”

“好的。”若生点头。

计划很快被整理出来,飞船内除了几个关键岗位离不开机器人,其他的倾巢而出,纷纷投入到前期基地的搭建中去。

众所周知,火星之所以呈现红褐色,是因为火星土壤中富含大量的铁,简单的炼铁也只是需要高温高热,核聚变可以轻松解决。

要是换别人,没有氧气的地方还想点火?下辈子吧。

远征号上的水循环几乎是99%,可人总要喝水,还有燃料,还要制备氧气,这东西要是没有一个补充渠道,总让人心里忐忑。

若生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挖土烤土,烘干土壤中的水分,再收集起来,除了有点麻烦,其他都不是问题。

能用能源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谁让咱有核聚变呢。

不过,既然都开始挖土了,那是不是也能烧砖?提取铁矿可太麻烦了,咱直接烧点砖先把前沿基地搭建起来不就得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厚厚的砖墙就是最简单粗暴的防护手段,只要里面再加上几层薄膜,那就是太阳系里现存的最好的火星基地。

在五百多机器人热火朝天的努力下,地上基地部分很快初具模型。

陈新翻看着若生提供的三维模型,赞叹道:“大规模挖土产生的坑洞正好用来建造地下部分,至少省了一半的工程量。”

余归晚也在看,“地上建筑还要隔热层,地下需要吗?我们的镀铝聚酰亚胺带的可不多。”

“地下需要的不多,厚重的土壤层本身就是保温材料。”若生说。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