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大秦国教

扶苏平灭齐国之后,齐地的豪强多数被扶苏所杀。

所以,齐国虽然是山东六国当中唯一一个未曾经历过重大战火的国家,其国内的统治秩序也经历了一番彻头彻尾的改革。

未经历过武力的统一是脆弱的,齐国国内的豪强随时可能再次反秦。

扶苏绝不可能给国内留下任何隐患,哪怕背负骂名。

他之前准许齐国投降,为的是减少普通士兵的伤亡。

至于那些上层人物的死活,他还真没放在眼里。

在经过他的一番乱杀之后,齐国的政治土壤被深耕,政治生态焕然一新。

如今,齐地已经没有昔日参与反叛的本土贵族了,扶苏的官员和听话的新贵族填补了权力的真空。

这是最后一场国内战争了。

扶苏用齐地的改革给平灭六国再造一统的伟业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如今,民间已经将始皇帝和扶苏并成为二圣了。

他们一个统一了六国,一个重新统一了六国。

扶苏的名望空前之盛,秦国的百姓全都奉若神明。

这种思潮的广泛传播,和扶苏全力开动宣传机器有很大的关系。

一句话概括就是给天下子民洗脑,将扶苏塑造成天生的圣人、无敌的军事家、智慧的化身,万民的守护者。

要将昔日的列国融造成一个国家,要将各地的百姓团结在一起,不仅仅需要超强的武力,更重要的是软实力。

扶苏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改革措施,他的改革措施吸取了历朝历代的文化精髓,毫无疑问将塑造一个全新的大秦。

扶苏始终认为,中华帝国能够长生不衰,最终要最根源的东西就是因为文化。

维系这个古老民族的不是武力,不是血脉、不是民族,甚至不是语言,而是文化上的认同,是文化的先进。

它的发展历史就想是滚雪球,文化是这个古老民族的核心。

有着文化这个核心和认同之后,雪球才能越滚越大。

不断的有新的雪花进入,也不断的有旧的雪花离开,无论这个雪球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只要雪球之核还在,他就能永远都运行下去。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这个民族有的时候武力长生,有的时候武力衰弱,但他们的文化却始终不曾断绝。

就是因为文化。

哪怕野蛮人能够以武力征服这个民族,他们也将很快别这个民族先进的文化做征服。

而一旦这些野蛮人认同了这种文化,他们就成为了雪球的一部分。

扶苏现在要做的就是制造那个雪球的文化之核。

在他看来,这是比武力统一全国,征服世界更加重要的事情。

没有文化的民族是走不远的。

......

文化的普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但是扶苏现在迫切需要让全国的民心汇集到一起。

于是扶苏就开始了他的舆论宣传工作。

这个工作的第一步就是造神,无上限的神话扶苏,让他成为百姓心目中神一样的存在。

作为一个穿越者,扶苏经受过许多年科学的教育,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

但现在,这个无神论者开始造神了。

当政治能够掌控舆论的时候,就是一头肥猪也能被吹上云端,成为伟大的先知,让愚蠢的子民们疯狂的爱戴。

扶苏怎么说也比肥猪强吧。

截至目前为止,扶苏的造神计划已经初见成效,无数子民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扶苏的忠心爱戴。

扶苏不禁感慨,现在的他对“圣人不仁,百姓为刍狗”这句话有了全新的理解。

黔首百姓,贱着呢!(董相国语气)

当年,扶苏对天下广施恩政,又是免租税,又是免徭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天下子民拥护大秦的统治。

可是结果呢?屁用没有。

大泽乡中战火一起,山东六国尽数而反,这让扶苏十分的失望,大有恩惠喂了狗的感觉。

扶苏不禁感慨,小丑竟是我自己。

如今,扶苏仅仅是搞了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就收获了无数的拥趸。

大秦子民对于扶苏的有着一种莫名的狂热,认定了扶苏就是救世者,他能够带领天下子民走向幸福。

就像后世的追星一样,他们看到的,全都是扶苏给他们看到的,但他们就是信了。

这种不择手段的方式竟然取得了如此好的效果,扶苏都忍不住想着更进一步了。

他想,既然天下人心都需要一个精神偶像,需要一份情感寄托,既然宗教这种形式无法彻底消灭,那他为什么不一步到位,直接搞个大秦国教了。

到时候,大秦的统治者,不仅仅是政治上的皇帝,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更是大秦国教的教主,掌控了宗教的力量。

大秦国教的构成,就是五成的中华古典哲学,加上三成的近现代科学,再加上二分的宗教原理。

这个主意十分的疯狂,扶苏都忍不住要试试了。

不过这个事情不急,需要一步一步来。

......

大秦的宣传机关除了造神之外,扶苏干的另外一件事就是宣传外敌入侵。

众所众知,对外战争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最佳方式。

大秦的宣传十分简单,就是号召大秦人团结起来,一起对付北方的匈奴人。

其中,免不了运用各种话术贬低敌人、抬高自己。

经过无休止的宣传,现在几乎每个大秦人都知道。

大秦的子民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勤劳、最聪明、最勇敢(省略一万字的修饰词)的子民,而他们的敌人都是弱智。

头曼单于十七岁还在尿床,匈奴人全都是近亲结婚的产物,匈奴人的骑兵不堪一击。

匈奴人必败!

胜利必将属于大秦!

我们是最棒的!

天下百姓欢欣鼓舞,陷入了自我之中,仿佛他们已经掌握了世界的走向。

只是他们可怜的脑细胞怎么也想不到一个简单的问题。

为什么弱小的匈奴人在入侵强大的秦国这么久之后,他们还没被彻底消灭呢?

......

邯郸郡。

扶苏从齐地一路北上,来到了这里。

长时间的车马颠簸,让这位来自未来的皇帝身体有些吃不消。

大秦的驰道修的再好,也无法和后世的高速公路相提并论。

扶苏再怎么改良马车,也无法和后世的飞机、高特相提并论。

在这个年代,长途旅行就已经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了,更何况扶苏这种长途行军呢?

起初,为了装出一副体恤将士的样子,扶苏还骑马和将士们一起赶路。

短短几天的时间,他的大腿内侧就被磨得火辣辣的疼,身体好像要散架一样。

扶苏想想还是算了,不装了,太累了。

于是,他又回到了自己的经过特殊改良的豪华马车当中。

一路无话,扶苏率军来到了邯郸郡。

这已经不是扶苏第一次来到这座名震天下的古城了。

之前,就是在这里,扶苏收服里李斯,斩杀了赵国、胡亥,顺利夺下了皇帝之位。

如今故地重游,扶苏生出了许多感慨。

邯郸郡守羌隗出城相应,一如从前。

在这此战争当中,羌隗是天下郡守当中的佼佼者。

领军出身的他,出色的完成了保境安民的人物。

在山东大部分郡县沦陷的详情下,他的邯郸郡始终屹立不倒,使得燕赵逆贼和魏楚逆贼始终不能连成一连。

一座邯郸城,就是一座屹立在北方大地上的明珠。

......

扶苏亲自搀扶起这位老臣,心中无限感慨。

要是没有此人,北方的情况还不知道要多么糟糕了。

从扶苏争夺皇帝到这次扶苏平叛,他都坚定的站在了扶苏这一边,这是最难得的。

要知道,当初陈胜等人的势头强横,不少大秦的郡守都选择了依附反贼或者隔岸观火,保存实力。

比如著名的会稽郡守殷通,叛乱起时,想得到第一件事是勾结项梁等人造反。

若是天下二千石都如羌隗一样,大秦的天下还愁不稳定、不强盛呢!

对于羌隗的忠心,扶苏理应给予回报。

他对于羌隗十分尊重,在众将面前给足了他的名字,直接将御驾安排在他的府上。

他已经给了羌隗新的任命,他即将卸任邯郸郡守的职位。

之后,他将被调入都城,担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不但如此,扶苏还将他十七岁的孙女收入了后宫,二十岁的孙子安排到了身边为郎官。

从此,他们羌家不但是功臣之家,还是外戚之家,和扶苏的关系更加亲密。

扶苏把羌氏家族的接班人放到自己身边,也是向培养一下他。

对于这份隆恩,羌隗感激涕零。

要知道,他可是出身异族,本是西方的羌人,能够在大秦得到如此重用,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他的忠心获得了足够的回报,扶苏已经将他视为自己人了。

他知道,哪怕他百年之后,家族依然能够长盛不衰。

......

扶苏刚刚来到邯郸城的时候,北方就传来了捷报。

之前,韩信灭赵之后,奉命向北进攻。

当时,东胡在匈奴的怂恿之下,入侵了大秦的东北五郡。

他们作为匈奴的侧翼,在左贤王的威逼利诱之下,不断的侵扰大秦的边境,掠夺人口牲畜,为匈奴人的进攻打掩护。

韩信灭赵自后,自立为赵王的臧荼逃到了东胡那里。

他熟悉燕赵地形,在他的带领之下,东胡不断的越过长城,进行侵略。

他们最要的时候,已经越过了边郡,深入了大秦内郡。

这让燕赵之地的百姓蒙受了许多苦难。

要知道,之前的内战才刚刚结束,百姓们的生活已经十分困苦了。

乱世之中,人不如草。

现在,他们又面临着东胡的侵夺。

对于百姓而言,异族的入侵战争是最为残酷的。

内战总有一个底线,内战的双方是为了争夺天下的统治权,他们不会过分的残害百姓,因为他们已经将这些百姓视为自己的子民了。

异族的入侵,往往不择手段,竭泽而渔。

他们就是来抢掠的,他们走后,哪管洪水滔天?

在内奸臧荼的带领之下,东胡骑兵如入无人之境,大秦的北部边疆上,到处都是东胡骑兵的身影。

......

这种情况,直到韩信到来之后才有所改观。

在经历了几次大战之后,原本不服韩信的军官们,全都对这个男人有着疯狂的信任。

在他们看来,韩信就是兵仙。

如今大秦统军的将领,战功比韩信大的或许有,但是像韩信一样从来都没打过败仗的,那真是一个都没有了。

跟着韩信,就能打胜仗,这是韩信帐下的兵丁普遍的想法。

大秦实行军功爵制,大家参军就是为了杀敌建功,自从跟上了韩信,他们立下的功劳,比原来多了十本、百倍。

对于这样的额将领,谁人能够不服了?

韩信北境之后,立刻将兵马撒了出去,截击那些进入大秦境内的东胡骑兵。

他的命令很明确,一个东胡骑兵也不许放走。

东胡人和匈奴人一样,不善于攻城,只能分散兵力,抢夺那些没有城池守卫的原野乡村,因为兵力十分的分散。

面对突然出现的秦军,他们没有丝毫的防备,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

韩信初到北境,就杀死了二千多东胡散兵。

这些人全都是刚刚劫掠而归,身上都是财物,参与战斗的秦军全都发了一笔小财。

要不是为了钱,谁愿意抛出性命去打仗呢?

在境内的东胡骑兵扫灭一空之后,韩信带兵越过长城,对着东胡人发起了进攻。

这些异族,趁着大秦内战之际,在北部边郡欠下了不少血债。

如今,是时候该归还了。

韩信的兵马越过长城,冲向了东胡的营地。

他用自己出色的指挥,给东胡人好好上了一课,各站战术运用灵活,打的东胡人都找不到北了。

在打仗这方面,大秦人是东胡人的祖宗。

在韩信出关的第七天,他斩杀了被自封为辽东王的臧荼。

叛国之贼,人人得而诛之!

在韩信出关的第十五天,他大败东胡主力,却敌百里,将他们驱离大秦的边境线。

东胡人损兵折将,保守估计又一万士兵被韩信所杀。

大秦大获全胜。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