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秦王骑虎游八极 郑君丧狗拘无地5

窦建德在虎牢被世民迁延月余,战又不胜,军心已不太稳,皆有归意。

祭酒凌敬献策道:“大王,兵法曰变,与其与李世民相持于虎牢,拖延日久,我军不利,何不思其变计?我军与李世民主力相持于此,世民兵将武勇,难以骤胜,何不纵兵而西,悉兵济河,攻取怀州、河阳,使重将守之;再逾太行,入长治,进临汾,下永济。若如此,则有三利,一则避开李世民锋芒,以大军临小县,易于取胜。二则收地广阔,形势益强。三则关中震骇,李渊必惊,李世民必急于回救,如此则王世充之围不解而解,我方以逸待劳,静候李世民之兵,取胜较易。”

窦建德想了一会,道:“此计甚好,大家有什么想法?”

王世辩急忙走了出来,道:“夏王,不可啊!郑王危在旦夕,洛阳缺粮,难以持久,若是这时解围而去,洛阳必定难以周全。洛阳一陷,则河北必危。我们只是暂入困境,若是能攻下虎牢,李世民便成阶下囚人,以此居为奇货,向唐要地,何而不得?何必劳师动众前去攻打这些地方?”qula.org 苹果小说网

郭士衡道:“兵法有云:贵胜不贵久。我大军已来到这里,正是一鼓作气,歼敌于釜底之时。又何必舍近求远,去攻打这些地方?此则废兵。我军与郑军内外夹击,唐军需分兵两处以防之,兵分则弱,正是我方攻取的大好时机。”

窦建德心想这两人都是王世充派来的人,说话不可信,又问道:“你们怎么看?”

一人道:“凌敬书生,安知兵事?如今我方军精士壮,李世民顿兵于坚城之下,劳兵费财,正是我军必胜之时,岂可说走就走,弃洛阳于虎口之中。若李世民得到洛阳,兵力稍纾,则我方难敌矣。夏王,我们还是应一鼓作气,攻下李世民,这时后顾无忧,再横戟西向,乘破竹之势,关中震恐,人无战心,可立平也。”

余人也纷纷道:“凌敬一个书生,安知军事?还是应该一鼓作气,打下虎牢,先救王世充,再攻上面说的那些地方。”

窦建德无可奈何,起身走到凌敬面前,道:“今众心甚锐,此乃天赐之机,此战必胜,不能听你的。”凌敬道:“大王,诸位,听敬一言,我们只留下少量士兵在这佯作进攻,唐军猜不到我军此时要攻打怀州、河阳,再进兵长治,进临汾。若是得到这些地方,我方势大,唐必派李世民以应对之,这时李世民左右奔突,必然疲惫,此乃必胜之理。若是在此地与李世民相持,万一被李世民唐突,我方一战便败也。悔之无及!”

窦建德道:“我大举救郑,若是弃之不顾,我方士卒必定认为我心里胆怯,不敢与世民交战,兵无士气则难行,如此则万万不可,凌祭酒无需多言!这一仗我们必胜!”

凌敬手背用力拍打手心:“唉”!

窦建德轻挥手臂,众人缓缓退出大帐。

王世辩与另一人走入另一座大帐之中,弓身道:“张大人,多亏方才有你那番话,郑王晚上另有礼物奉上。”张大人道:“多谢郑王了,还有,几个有实权的将军也要送礼,他们去解救洛阳,是他们出力。”王世辩点点头道:“多谢张大人提点。”两人又寒暄几句,王世辩走出帐篷。

陈军数日,双方偶有小战,互有胜负。

天高日烈,正是酷暑时分。窦建德率军列阵。李世民按兵不动。时间既长,建德军士卒疲惫,已无斗志。李世民道:“双方陈兵列阵,我陈兵不出,敌军疲惫远来,阵久卒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必将自退,我们以逸待劳,今日中午必能攻克。”

这时窦建德一部分士兵饥渴难忍,跑到河边喝水,方阵不整。

李世民远远望见,高声叫道:“可击矣!弟兄们!跟我冲!”一声鞭响,一骑独出,身后将士见他突然窜出,心中一骇,也立即挥鞭赶上,霎时间,万骑齐发,冲向窦建德军阵当中。

远远的忽见尘埃涨天,一队人士兵骑马奔腾而来,来到战阵之前。窦建德军队望见敌军人若猛虎,马如蛟龙,望之气馁,一阵骚动,逡巡欲退。

一名小校跌跌撞撞闯入窦建德大帐。窦建德正在依次接受群臣朝谒,忽见他来,心知有异,立刻停下注视着他。这名小校道:“李世民亲率大军冲了过来!”

窦建德大步迈出帐篷,立即派人前去召唤骑兵应敌。蹄声轰轰,骑兵已是过来,朝臣列队而立,骑兵不能飞跨而过。建德连声大叫,指挥朝臣退却,形势混乱。

指顾之间,唐军已是猝然而至。建德大惊,骑兵仍是遥遥在望,他立即指挥骑兵掉转马头,仓促应敌。

李世民左突右奔,身先士卒,率军冲杀,如入无人之境,所向披靡。建德见形势不利,骑马向东陂退却。世民手下李道玄挺身挥戈冲向战阵,一人一马,当真如猛虎出押,蛟龙入水。敌军见他武勇,纷纷向他射箭,一时箭如猬毛。他大喝一声,使出长戈将箭击落,纵马狂奔,那马甚快,众箭射他不着,避开之后,取出弓箭,随手应射,敌人无不应弦而倒。临到战阵时,放下弓箭,重拾长戈,向敌人挥去。李世民见他英勇无惧,竟是将生死置之度外,心中大赞,也立即率军冲上,要保护他周全。

敌军见他们士气坚锐,斗志激昂,慢慢向后退让。李道玄直冲敌阵,如摧枯拉朽般冲入阵底,又复冲出。忽然,他的坐骑倒在地上,竟是中箭身伤,人“腾”地站起,在人群中厮杀。李世民心叫不好,立刻挥手示意,亲率一队人马立即冲了上去,并叫卫队把自己随行的第二匹马也拉了上去,供他骑乘。

敌军见他们冲了过来,不敢直撄其锋,纷纷避让。卫兵将马牵到的李道玄身旁,李道玄翻身上马,毫不停滞。李世民欣赏地望着他,喊道:“你年绩虽小,勇气却高,跟着我一起杀敌!”李道玄点点头,快马向李世民奔去,在战场上左右驰突,尘埃涨天。

李世民身后秦书宝、程咬金、史大奈等诸将紧跟李世民身后,向敌军战阵后面冲击,冲入敌后,号令士兵大张己方旗帜,高声喊道:“窦建德败了!窦建德败了……”窦建德士卒望见旗帜,心中大惊,士无战心,投矛弃戈,纷纷大退。李世民率军拦腰截敌,敌军死伤无算。

窦建德自己兵败如山倒,一勒马头,率领贴身三、五名护卫,转身而去。唐将白士让、杨武威望见他要逃,立刻率兵追去。建德身旁众护卫拔弩便射,“啊啊”几声,数名士卒倒落马下。白士让、杨武威不理旁人,鞭声霍霍,向建德追去。建德护卫纷纷回头,与他俩人战到一起。两人心中焦急,这时又有几名唐军赶到,缠住建德护卫。白、杨两人心中大喜,不顾他人,直奔建德而去。

“嗖、嗖”两声,建德急忙回身,只见两箭如流星般飞来,眼见就要射中自己,千钧一发,不暇多思,立刻跳下马去。

这时杨武威已骑马赶到建德身旁,举槊便向他刺去。建德大叫道:“不要杀我!我乃夏王,能使你富贵!”杨武威大喜过望,跃下马来,取

(本章未完,请翻页)

出绳索,从身旁取出一匹马来,让他骑上,与白士让一起,来到李世民的身旁。

李世民见到窦建德受缚于阶下,高声笑道:“我来征讨王世充,自是我的事,你来干什么?”窦建德垂首叹气道:“今若不来,恐劳远取。”李世民哈哈大笑,众将士见此役大获全胜,也在马上纵声欢笑。

众兵见主帅被擒,更无战心,纷纷弃戈投降。唐军俘获五万余人。李世民虑到建德虽然被俘,但河北诸地还不稳固,便将这五万多名降卒悉数遣散,使其各回乡里,宣扬自己德政仁心,以收不战而胜之功。翌日,便派出大臣前往抚定窦建德所据州县。

其间又有少林群僧与轘州司马赵孝宰里应外合攻下轘州城,前来献城,又有世充将士率城而降。王世充势力孤单,已是无力抗衡。

洛阳未下,李世民将窦建德及其大小将士押解到洛阳城下。王世充遥遥望见窦建德坐在囚车之中,正自惆怅无计,听到建德喊道:“郑王,秦王兵锋锐利,不如及时投降了吧?”王世充道:“公率兵相助,怎么反而被擒?”建德语中带泣,喊道:“实力不济,实力不济啊!王世充,你也赶紧降了吧?”王世充见强援被擒,自己安危难料,双目含泪,呜咽道:“容我想想。”

李世民高声喊道:“王世充,只要你能献城投降,我保你不死。你先回去想想,如若不降,大军到来,等到城破之日,你决无活理。王世辩、郭士衡是你的人吧,我今天就把他俩放了,你去问问他俩看看你能战胜我么?”王世充不发一语,缓缓退下。

等王世辩、郭士衡入了城来,王世充立刻询问两人李世民兵力如何,能否攻下洛阳。王世辩、郭士衡叹了一口气,将李世民生擒窦建德的战事一一叙述出来。王世充知道李世民声势浩大,洛阳快守不住了,便与群臣议起突出重围,南走襄阳。

段达道:“郑王,之前我们不降,是因为有窦建德前来援助,且以窦建德兵精粮足,尚被生擒,如今李世民声势正旺,我们粮少兵弱,又怎么能突出重围?”

王世恽道:“郑王,就算我们突出重围,李世民在后追杀,我们前后皆无援军,一支孤兵,还是必死啊!何况李世民也答应不杀我们, 留我们一条生路。况且,洛阳城内已是弹尽粮绝,无法再守。”

王世充顿首不语。

郭士衡道:“李世民说话算数,是条汉子,大王不如就信了他吧?窦建德那么多军队都不是对手,我们又哪里能守住这座孤城?如果要冲出去,无城池之险可守,作困兽之斗,处境更加危险。”

单雄信道:“之前与李世民打了几仗,现在我军将士士气低落,难以匹敌。”

王世充听了众人的话,思索良久,叹一口气,说道:“好吧,开城门投降吧。”

李世民见王世充亲率太子、群臣两千余人在洛阳城门外站立,骑马缓缓过来。唐军众将士见王世充素服出降,洛阳不战而克,免受攻城之苦,心中大喜,无不欢呼雀跃。

王世充见李世民过来,急忙俯身跪下。李世民蹲下,伸手将他扶起,见他身上湿淋淋的尽是汗水,笑道:“卿以童子视世民,如今见到童子又何以这么恭敬之至?”世充道:“是我先前糊涂,不明天下大势,在此向秦王谢罪。”世民笑着扶他起来,派人严加看管,率人骑马进入洛阳城内,派人颁布军令,士兵不得侵掠财产,分守市肆,维持洛阳城内安稳。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