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出嫁

他说,还团圆。

哥哥妹妹们没反应过来,以为特指方恒回边疆的事儿。

姜笙一拍大腿,“是哦,得抓紧了,三哥的探亲假只有三个月,说好要送姑姑出嫁的。”

“咱们还是头次办这样的喜事呢,必须热热闹闹的。”郑如谦财大气粗,“听说高门贵女都是自己绣嫁衣的,咱们姑姑是来不及绣了,但得买个好的,买丰京最好的。”

“那咱们得给姑姑添妆吧。”温知允弱弱问。

所以,不仅要买嫁衣,置办喜宴,还得买礼物。

幸好他们都已经长大了,不再是拘谨无措的孩童,也拥有属于自己的私房钱。

两家九珍坊和三家作坊的利润都在姜笙手里。

运菜送货的钱都在郑如谦手里。

医馆的盈利,还有坑蒙拐骗恭亲王世子的诊费都在温知允手里。

就连方恒,也有从军两年攒下的军饷。

“走咯,去给姑姑挑礼物。”姜笙第一个蹦跶起来,两只脚丫有节奏地交替。

郑如谦紧随其后,“我是男子不懂首饰,妹妹给点建议,或者替我选也行。”

“我也不懂,我也需要帮忙。”方恒很快赶超二哥。

温知允性子恬淡,羞赧地看了两眼大哥与小弟,竟然也拔腿追了上去。

原本六个的兄妹被分割成两批。

前方四人追逐笑闹,后方两人含笑跟随。qula.org 苹果小说网

“大哥不去给姑姑挑礼物吗?”长宴扭过头问,难得带上点恶趣味,“是已经准备好了,还是没有银钱?”

这不是明知故问嘛。

许默无奈浅笑,“看来只能跟我的同窗们批点借据了,倒是小五素不出门,可是需要大哥替你也多批条借据?”

要说互相伤害,还得他们两个。

长宴无奈苦笑,“不用了大哥,我有银钱。”

破庙里的小五弟没有银钱,但家大业大的祝长宴不缺银钱。

那些冰冰冷的金银啊,像没有形状的牢笼,给予了主人,也禁锢了主人。

是无数人渴望的,却是他厌弃的。

但如果能换来身边人的欢喜,好像也算完成了价值。

这天。

姜笙为姑姑挑了复杂的缠丝花纹金镯子,用掉数百两银也没有眨眼,只是一向爱糖葫芦如命的她,数次路过零嘴摊,竟连个眼神都没给。

郑如谦挑了个金项圈,据说新嫁娘当天戴着特别好看,富贵逼人。

方恒选了个玉坠子,还请巧手绣娘打了漂亮的络子,系在一起优雅又别致。

温知允买了个鸳鸯的荷包,里头塞上自己做的保心丸,并着几样珍贵养身的香料,放眼整个丰京都是独一份。

轮到许默,他当真找齐淮借足二百两银,加上朱思桓留下的,为张姑姑置办了数十亩良田,就在丰京城外最近的村庄里。

兄妹五个没有遮掩,互相查看准备的礼物,许默因为思虑周全得到弟弟妹妹全体夸赞。

轮到长宴,这小子竟然神神秘秘的,只说姑姑成婚当天就知道了。

大家当他没有准备好,也没有继续多问。

天色擦黑,马车终于赶回二进小院。

姜笙握着缠丝花纹金镯,藏不住秘密的性格让她想提前交给张姑姑,但添妆添妆,就是得成婚前夜给,才能算作惊喜。

那她应该藏在哪里呢?

睡觉的枕头下?姑姑打扫房间会发现。

新套的被褥里?姑姑晒被子的时候还会发现。

箱笼的最深处?换衣裳的时候还是会被发现。

直到郑如谦伸出手,“给我吧,知道你憋不住个好屁,二哥替你保存着,添妆时候再交给你。”

姜笙这才喜笑颜开,还不忘拍句马屁,“二哥最好了,二哥最聪明了,但是别让其他哥哥听见。”

郑如谦,“……”

马车的动静传到小院里,张香莲照旧持着锅铲开门,瞧见他们满脸笑容,“快快快,洗洗手准备吃饭。”

“姑姑。”姜笙蹦到她跟前,“大师傅呢?大师傅怎么没来?”

“他好歹是个酒楼的厨子,哪能天天过来。”张香莲有点不好意思,“哎呀,我们吃我们的。”

红酥香烂的大肘子,汤汁浓郁的小炒鸡,晶莹剔透的锅边饼,一大桌全都是姑姑的拿手菜。

以后她成婚了,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吃到。

姜笙又是高兴又是失落,复杂的情绪萦绕心头,直到饭毕才开口询问,“姑姑有看最近的黄道吉日吗?”

正准备洗涮锅碗的张香莲愣住了。

“黄道吉日啊姑姑。”郑如谦插嘴,“咱们不是说好,等大哥拿了会元就给你办婚事吗?”

“恭喜姑姑。”方恒咧着嘴笑,“正好大家都在,干活不缺人手。”

外头传来几声猴叫,不知道姜几在调皮。

“我昨天看诊的时候听病人说,这个月的黄道吉日可多呢。”温知允托着腮,乖巧又安静。

大家全都露出会心的笑。

只有张香莲本人又懵又晕,不敢置信的感觉袭击全身,周围的孩子们也好,锅碗瓢盆院子也罢,都随之变形模糊,像是陷入醒不来的梦。

她……要成婚了?

跟醉酒打人的夫君和离之后,嫁给真正温柔体贴的男人?

这是真的吗?她真的配吗?

可周围的感觉又是那么真实,小姜笙在旁边脆脆的不知道说些什么,应该是婚服和嫁妆吧,她居然也能有自己的婚礼?

想想以前嫁给周志强,不过是穿个红衣裳,在爹娘跟前磕个头,就是出门子了,就是泼出去的水。

即使被打被骂被欺辱,回到娘家,也不过一句叹息:你都嫁出去了,就是周家的人,我们也没办法。

可她除了爹娘的女儿,除了周家的媳妇,她还是她自己啊。

张香莲,她的名字叫张香莲,她先是自己,再是媳妇,是女儿,是母亲。

“嫁衣去天丝坊买吧,姚姐姐说他们家绣娘可精致了。”

“婚宴要几凉几热比较合适,菜式快些定下来,我得抓紧时间买。”

“是不是还得找个掌厨的……”

“笨,大师傅可是有徒弟的人,哪能缺了厨子。”

“姑姑,姑姑你怎么看?”

孩子们在旁边叽叽喳喳,询问她的意见。

张香莲终于镇定下来,笑容平静又安宁,“怎么都好。”

现在的一切,怎么都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