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忙忙碌碌新屋成

因为河滩有点远,又要选圆润一点的,都要花时间,一天时间宋久才刚刚背够一个坝子用的鹅卵石。

正想不背了挑水去,张雁回在旁边山包上叫了,宋久过去了才知道自己让张子归买的东西到了。

宋久还以为他会寄过来的,没想到他直接让人送过来了。送东西来的是个看起来只有十二三岁样子的小男孩。

看到宋久时规规矩矩地叫了一声宋姐姐,宋久根本不认识他,张雁回赶紧介绍道:“九妹,你叫他铁头就好了。

他是我家后面一点的街坊,他爸在厂里没了,家里四个姐妹,还有一个慢性病的奶奶,全靠他妈妈快养不活了,我哥就让他跟着跑腿挣个饭钱。

走,先把你的东西送回去,然后打猎去。正好让铁头带回去,他赶着马车来的,就藏在林场旁边呢!”

宋久正因为这一次的江口之行花了太多钱心疼呢,说到赚钱兴致一下子就上了,打,必须打!多存点钱好买楼!

这几年打笋的,打猎的,加上补发的抚恤金一起,宋久已经算是很会赚钱的了,十里八乡没有人比得上,也才存下来不到两万。

想想就不够买楼的,那些大小黄鱼宋久不舍得动了,那就只有加油打猎了。像以前那样一个月只打一次赚个三四百可不行了!

于是天马上要黑下来时,铁头的平板马车上就堆上了三头大野猪,七八只兔子。吓得铁头赶紧道:

“宋姐姐,不能打了,不然我天亮之前到不了临市了!”

马车上还有些张雁回唐晏收来的粮食,确实不能再多放了,宋久才收了手。

铁头第一次来,分别时还不好意思地道:“我第一次来不熟,没带钱来,我…我…”

宋久笑了起来,这傻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就跑了一趟呢,张子归心真大!看孩子急了起来才解释道:

“钱的事不用你担心的,张子归扎一次账的时候才一起算好了给我寄过来的,你只管拉肉就行了!”

铁头可能并不理解,宋久的心怎么会那样大条,对别人为什么那么信任的。赶车走的时候还一脸懵b!

其实宋久并没有那么容易信任一个人,只是觉得张子归知道自己的能耐后不敢,就算他敢了,自己也能轻松地解决掉他,所以不怕背叛而已。

材料到了,第二天早上宋久便放出几箱白纸,一箱一箱地送进了赵老的棚子,最后是刚到的材料和在江口时买的钢笔毛笔什么的一些可能会用到的零散东西。

赵老别的没有看,只拿着一盒大大小小有十多支的毛笔爱不释手。这是宋久知道赵老喜欢画画花大价钱帮老爷子买的。

以前是没地方买,条件也不允许他画。在去江口前宋久就想好的,刚去的那几天熟悉环境时就早早买了放好的。给老爷子一个惊喜。

看老爷子果然很喜欢,宋久还像变戏法一样从一个箱子里抽出来一沓宽大的纸出来在赵老眼前晃。

“哎呦,小心点别掉地上弄脏了。”赵老接过纸后道:“九妹啊,跟着爷爷学国画吧,顺便把毛笔字也捡起来。

以前是实在没办法,条件不允许,现在好了,正好学起来,练字陶冶情操两不误。说不准以后还能卖上价呢!”

宋久直接把头摇成了个拨浪鼓!卖钱,自己这样的,想都不要想,自己就不是那块料!可以说非常有自知之明了。

“真不学?爷爷虽然好几年没碰了,但在来之前我就脱离了匠气,已经开始有了灵气了。你可再找不到比我好的老师咯!”

宋久仍然坚定地摇头,自己还是喜欢数学多一些,还是不花时间学画画了。想多花点时间研究一下那个。

看宋久还是不愿意学,赵老也没办法了,直接道:“不想学就算了,但以后还是要常常来看看,不会画没什么,但必须会鉴赏。”

“好好好!”说完宋久就溜了,唠叨起来的老爷子有点怕怕。完整内容

村里人已经在大队部旁边拉土坯了,有的也在牲口棚和大队部中间的位置平地了,宋久去跟着干活去了。

等下工了宋久还去河滩上背两回鹅卵石,等土坯好时,鹅卵石也够用了。

过了几天开始起房子时,宋久没有去,而是直接上山打猎去了,不到中午就扛回来一个大野猪。

因为人多,而且就搭一个草棚子是很快的,还是因为搭得大,如果小点中午就能搭好。

所以宋久在一群婆婆大婶嫂子的帮助下宰了猪,然后飞快地煮上了杀猪菜。下午棚子完工正好可以吃上。

忙忙碌碌的一天过后,所有人都散了,之后的事就没人管了,给地上铺鹅卵石,挖厕所坑和搭厕所棚子,开菜地什么的都是自己的事了。

如果是宋久和两个老爷子,不知道几天才搞得好,幸好第二天宋虎宋豹两兄弟带着他们的媳妇儿,唐晏张雁回都来帮忙了。

两个老爷子就让他们把昨天的肉处理一下做几个人的饭。

两兄弟挖坑,唐晏开菜地,张雁回送石头,两个嫂子铺,宋久拿个大锤跟在她们后面锤实。

几个人嘻嘻哈哈聊着天半天就干完了,吃了饭又一起用剩下的土坯给厕所搭了个棚子。菜地也撒上菜籽,大范围的事也就完成了。

后面一天两个嫂子还想来帮忙,宋久谢过她们后没让她们来,毕竟做人儿媳妇的,没有自己那么自由,不好总麻烦她们。

第二天就张雁回和宋久一起给土坯墙贴报纸,然后宋久砍竹子回来,剃干净后几人一起绑架子。

前几天定的桌子椅子,床架子,盘架子,药柜子和小板凳什么的,也陆续送来了,在屋里安置好就算完成。

门口一个小坝子,大门进去一个小厅,正对门的墙上是药柜,柜子前面刚刚只能放下两张桌子。

一张做葛老修复书籍的工作台,另一张是赵老画画的书桌,堆上些书后刚刚够做画。因为葛老桌子不太够用,包药纸和小称都放在赵老桌子的抽屉里。

小厅左右分别都有两小间房,右边的两间把床搬进去就能睡觉了。左边的两间,一间睡人,一间砌了灶台,做了厨房。

厨房里放上了个小桌子,吃饭的地方就解决了。不过盐渡县太热了,在外面坝子上吃饭的时候会更多些。

晚上宋久就叫上两个老爷子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商量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