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张瑞民东山再起

由于陈琳和张瑞民的内耗,瑞民商贸元气大伤,业务量直线下降,而在wto的刺激下,同类竞争对手如雨后春笋。张瑞民明白,如果自己继续和陈琳纠缠下去,那自己多年的努力很有可能将要付之东流。指望陈琳深明大义是不可能的,两难之际,张瑞民选择了断臂求生。他为了说服陈琳尽快同意,便将自己手中的股份分成两部分,一半无条件转让给了陈琳,确保了她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另外一部分则低价让渡给了几位小股东。

张瑞民的脑子似乎就是为经商而生的,他又把目光瞄准了多年前为合理转移资金而注册的几个皮包公司上,利用让渡股权的资金迅速将手下的这几家公司联合起来进行了包装,打造成了一家涉足多个业务板块的集团公司——民丰集团,并开始招聘业务员,拓展海外客户。彼时,很多外国人对国内的营商环境还不甚了解,加之张瑞民的巧舌如簧和看上去足够大的公司规模,倒也为他赢得了不少客户的信任。趁着世贸组织的这股东风,张瑞民的商业帝国再次悄然而起。

王春丽的前男友于恺,便是借着这个机会进入到了民丰。只是那时的他想都不敢想,十几年后,自己可以从最底层一步步爬到民丰金字塔的顶端,接替张瑞民指点江山。

陈琳在一次次挣扎和失望中终于认清了形势——纵然她为这个家付出再多,她的丈夫也是不可能放弃周枫叶的。那种屈辱、不甘、愤怒、悲伤夹杂在一起的复杂情感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折磨得她辗转难眠。有一次,陈琳赌气,把手中所有关于张瑞民和周枫叶同居的证据整理了出来,然后跑到公安局门口,想去举报他们重婚罪。但是临进大门的那一刻,她犹豫了,脑海里浮现出女儿张晓艾如花一般的笑脸。是啊,她的人生才刚刚起步,未来有着无限可能,也许她会考军校,也许她要入党,也许她会考公务员......她不能因为自己一时负气而让女儿从此背负上一个有污点的父亲。放弃了极端的想法,陈琳却也没有就此妥协。她像一个斗士一样,为了心中的那口气,和周枫叶展开了一场马拉松式的较量。

陈琳的第一步计划是要把女儿张晓艾安排到张瑞民身边。她知道,张瑞民心中对自己早已没了情分,只剩下赤裸裸的利益博弈。但是张晓艾不一样,骨血亲情是割也割不断的,就算自己和张瑞民离婚,他作为父亲的责任依然不能被抹灭。陈琳借女儿之口向张瑞民提出:杭州的师资力更加雄厚,希望自己能来杭州上学。

张瑞民虽然能隐约感到这背后掺杂了陈琳的意思,可毕竟是女儿亲口提出,自己依然不敢怠慢。于是便借着张晓艾中考的机会,各种找人、托关系,最终把女儿送进了当地教学条件最好的高中读书。

周枫叶心里门儿清:陈琳是想利用女儿跟张瑞民打感情牌,她在杭州一直没有买房,无非就是寄希望于张瑞民把女儿接进自己家里。周枫叶忍不了:她明明已经同意张瑞民把辛苦创立的公司拱手相让给了陈琳,她竟然还这样不依不饶,要将一个黄毛丫头送到自己眼皮底下挑衅,这简直是欺人太甚!

为了斩断张瑞民的念想,周枫叶先发制人,坚称离张晓艾高中最远的杭州第三实验中学里有自己相熟的老师,且教学质量最好,并最终怂恿张瑞民在杭州三中附近买了学区房,举家搬了过去。

只是周枫叶不知道的是,最先斩断张瑞民这一念想的恰是张晓艾本人。

张晓艾很清楚妈妈此番安排的心思,但是她主动选择了住校。因为她更清楚,虽然爸爸一直以来对自己都足够包容,但这份爱是没有办法帮助自己和周玲玲抗衡的。爱屋及乌是人之常情,恨乌及屋也不少见,因为妈妈的原因,爸爸如今对自己的态度,与其说是源于爱,不如说是源于亏欠。尽管想到这些,她的内心总会涌起阵阵悲哀,却也无能为力去改变什么。所以,她不想过度消耗那些亏欠,因为有它们在的一天,她就还有希望被爸爸看在眼里;等它们彻底消失的时候,也许她也就真的失去爸爸了。

周枫叶对张晓艾的印象还停留在一年多以前——一个在校门口拖住张瑞民,阻止他替自己解围的小丫头片子。然而,当再次见到她时,周枫叶被她表现出来的超出年龄的沉稳举止震惊了。不得不说,张晓艾真的是个很有分寸的姑娘:她知道母亲的身份敏感,所以从来不在张瑞民和周枫叶面前提起一丝一毫与母亲有关的事情;她见到周枫叶,都会保持着晚辈对长辈应有的尊重,亲疏的当,不卑不亢;她与周玲玲在一起的时候,也展现出了大姐的应有风范,该谦让的时候谦让,该帮助的时候帮助,该说教的时候也绝不会胆怯;她从不会在周枫叶母女面前做出与父亲过于亲昵的举动,因为她不想让她们觉得自己的到来夺去了原本属于她们的爱......

一种不可名说的危机感在周枫叶的意识里弥漫开来,女人的直觉告诉她:张晓艾将是一个比陈琳更具有竞争力的对手。

同床共枕这么多年,要说张瑞民察觉不到周枫叶对张晓艾的满满敌意,那就是睁眼说瞎话;他怎会猜测不出周枫叶非要让周玲玲去杭州三中是为了躲开张晓艾?但他还是选择了装聋作哑。他张瑞民能怎么办?手心手背都是肉啊!他跟陈琳纵然有深仇大恨,也改变不了张晓艾是自己亲生骨血的事实——就凭这,哪怕打到天王老子那里去,也推卸不了他要承担的抚养责任!更何况,与尚不定性的周玲玲比起来,如今的张晓艾已经初露锋芒——她学习成绩优异,做事思路清晰,待人接物又十分的懂事、识大体。在张瑞民看来,张晓艾那是未来可期,说不定好好栽培一下,以后还能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为了避免让自己身陷两女争宠的漩涡,也为了方便开拓市场,张瑞民干脆直接躲去了国外,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了。

张瑞民极少回国,偶尔回来,也是先紧着公司里的事情忙。忙里偷闲的时候会去学校分别探望一下张晓艾和周玲玲,但绝不会再将两人凑在一起了。

张瑞民不在的日子里,张晓艾从未出现在周枫叶母女的视野里。她深知她们母女并不喜欢自己,她不想给她们添堵,更不想在她们那里落下什么把柄供她们在父亲面前编排自己。她心无旁骛地为高考努力着,一心想考一个最牛气的经贸大学。

周枫叶被张瑞民豢养了这么多年,生活中除了认识几个说得上话的家长,已经没有什么圈子可言了。她本就不是一个有企图心的人,她更向往的还是和张瑞民刚走到一起时共同烹饪、种花、听曲、喂鸟的日子。但是如今,为了女儿的未来,她却不得不逼着自己开始战斗。

与陈琳咄咄逼人的女强人气场不同,周枫叶走的是亲民路线。她明白,虽然张瑞民同自己和女儿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可在世人眼里她们娘俩终非正室,是没有根基的。即便她们远离了以往的生活圈,现在身边已经没人知道她们的过往,但谁又说得准那些风言风语不会在未来哪天突然再次冒出。所以,周枫叶需要给自己和女儿拉拢更多支持者,她需要让更多人知道并坚信:周枫叶是个好人,是个善良的人,是个有道德有底线的人。只有这样,即便有一天,她的身份被大家知晓了,很多人也可能会因为先入为主的印象而选择相信:这个女人定是有苦衷的。

周枫叶同样是按着这个思路来要求周玲玲的,她告诉周玲玲: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不做戕害别人的事,祸患就不会找到自己。

周玲玲听话归听话,但骨子里却很有主见。她清楚地记得校门口那场风波之后不久,爸爸在房间里无奈地同妈妈商量,想要将公司无偿留给那个女人。

“比起公司,我更希望能以此和她划清界限,为你和玲玲换一个清净无扰的生活。”爸爸说。

那时候的她还无法准确理解这一行为背后意味着什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她渐渐明白,那个女人是通过威胁爸爸的方式窃取了他的劳动成果,连原本属于自己和妈妈的那一份也没有留下。所以,当周玲玲得知张晓艾也来到了杭州,并且受到爸爸的亲自接待时,内心受到了一万点暴击。她愿意遵照妈妈的意思,不去伤害他人;但是,她也不想在面对别人的伤害时坐以待毙。

张晓艾高考结束后不久,周玲玲中考也结束了。也许是感觉张晓艾马上就要离开这个城市了,潜在矛盾正在解除;也许是张瑞民那时已经萌生了在两个女儿中间培养接班人的念头。总之,难得回来一趟的他第一次同时带她们俩去参观了自己的公司,自豪地向她们介绍着其所管理的各个部门。

参观过程中,他试探性地询问张晓艾:“接下来就要填报志愿了,你有没有想好将来想学个什么专业?”

“国际贸易!”张晓艾毫不犹豫地答道。

张瑞民喜出望外,他用力揽了揽张晓艾的肩膀,叮嘱她在大学里一定要把专业学好。他说:“与世界接轨是大势所趋。随着时代发展,贸易这个词再不是倒买倒卖那么简单了,它需要我们具备法律、经济、金融、国际关系等等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中国企业野蛮生长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