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天下大乱

辽西,泸河镇。泸河虽名为镇,却是一座坚城,连辽西燕州的燕郡城和柳城郡的柳城都没有泸河的高大险固。除了因为是军事要塞,整个城池的面积有些小外,整个泸河城的城墙高大无比,清一色的青砖包裹的外墙。在泸河的西城,耸立着一座足有十丈高的钟塔楼。钟塔楼平时也承担着击鼓鸣钟的报时之责,不过作为战争要塞中的建筑,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用来了望泸河四周的情况。

此时在这九层的钟塔楼的最顶层之上,一名年青高大的男子,面西迎风而立,身后的银色披风被风吹的猎猎作响。他正双手操作着塔楼之上的那具大号的千里镜,长年的军旅生活,让他的脸颊微微有些古铜之色,却更添几分威严。颌下几许短须,犹如铜针一般的根根竖立,更加多了几分成熟男人的气质。

一恍来到大隋数年,曾经年青稚嫩的脸久经风霜,留下了时光的痕迹。只是增添了这些岁月的沉淀,却也让他从一个年青的将领,成了一位威严有加的几百万人的统治者。塔楼的楼梯之上传来一阵有力的脚步声,一名更加高大魁梧的男子一步步的登梯而上。男子四方大脸,满脸的络腮大胡子,身上披着一套黑色的明光战甲,腰悬一把加大号的横刀。那男子每一步踏在楼梯之上,都带着一道沉重的声音,那脚步声仿佛如鼓点一般的打在人的心上。

那人登上顶层,走到韩成的身后,单膝跪下,以铿锵有力的声音道,“大帅,属下来迟,请大帅责罚。”韩成没有回答,也没有动作,依然站在那个大号的千里镜前,认真的从镜中看着城外的隋军大营。眼下夕阳已经落下,天边也只剩下了最后的一丝余晖,一片血红炫烂的晚霞映在天边。

原本此时的城外,应当是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们从田野归来的时候。可是此时的城外,目之所见,却全是一片旗帜军帐的海洋,连一个农民也看不见。此时刚刚六月初,正是辽西所种的麦子的成熟季节。站在高高的塔楼之上,能一眼看到这城外一片片渐已金黄的麦穗,如一片金色的沙滩,更如同一片黄金的海洋。

韩成叹息了一声,如果不是战争,这城外的麦子最多到不到月底就要收获,可是如今,这些即将收获的粮食却只能就这样丢在地里。单膝跪在地上的却是辽东军的情报头子,特勤司司长唐锦云。身为辽东军的情报负责人,这几年唐锦云可以说是整个辽东中,对于辽东军及韩成最了解的那几个人之一。看到大帅并没有理会他,他已经知道,最近特勤司的做事已经让这位大帅失望了。

太原风云激变,这件事情太过于重大,可是深为整个辽东军的情报负责人,他却事先没有得到完整的情报。接到传令来之前,他已经将特勤司手中所以掌握到的情报都熟记在了脑中,所以再开口之时,声音中已经带着更多的谦卑诚恐。

“大帅,此次太原之变,特勤司没有及时掌握到最新情报,这是卑职的失职,也是整个特勤司的失职,卑职甘愿受罚。卑职刚刚已经汇集了太原的最新情报,请大帅过目。”“千里之外的事情,先放一边。我们现在要对付的是薛世雄的兵马,如今正是天下风云变幻之时,我们不能让薛世雄的兵马卡在我们西进中原的通道之上。”韩成缓缓的说道。

“卑职明白”唐锦云没有想到之前他全力记忆那些情报,以备大帅查问,岂知却一下子成了无用功。他。抬头顺着韩成的目光望着远方的城外,心中充满自责,做了这么久的特勤司一把手,为何到现在都还一直跟不上大帅的节奏?

天又黑了一点,城外的隋军军营连绵成片,足足盘踞了十余里之地。此时军营中一个个火把点起,一眼望去,如繁星点点,美丽异常。唐锦云看着韩成一直站在那里,望着远处的隋军军营,心中充满了疑惑。以他所掌握的情报,薛世雄虽然有兵马十五万,但今日一战,已经折扣了五千轻骑。

而辽东军此时泸河、柳城、临海顿城三城却驻扎着整整十六万大军。光论数量上,就已经完全的在河北军之上,更别说辽东军的战斗力一向骠悍。他不明白,眼前这个充无数人崇拜的男子,心中所想的是什么?他心中有种隐隐的感觉,这男子一直在等待着什么,仿佛这种等待从当初灭了高句丽时就已经开始,直到今天。

站在那里一直没说话的韩成突然道,“你们特勤司可知这次薛世雄带了多少粮草入辽?他们的粮草能支持他们多久?后勤粮草通道是否顺畅?”正一边思绪乱飞的唐锦云突然惊醒,对于薛世雄部的情报,他们还是掌握了许多的。

此时听到韩成问来,很快就信手拈来道:“临渝关是辽东门户,自我辽东起‘清君侧’的旗号后,朝廷就一直在加强河北的防备。特别是临渝关,这一年来,一直源源不断的在储备粮草,据我们所知,临渝关内的粮草,可支持二十万大军食一年之外。不过这次薛世雄突入辽西,所部为追击李元帅,并没有挟太多粮草。据卑职推测,薛世雄所部携带粮草,最多可支撑大军半月之粮。不过薛世雄的身后就是临渝关,粮草随时可心运入辽东。”

韩成转头看了看自己的这个情报部门的最高统领,缓缓摇了摇头。“情报差事,乃是重中之重,这也是本帅为何在辽东军初成立时,就单独划立特勤司的本意。到如今,特勤司天下各地所统属的人马,早已经超过十万之数。就连我们辽东军的九卫,任何一卫单独比起来,也没有你们人多。所以,你们不能只是单单得到这些情报,你们最重要的职责,在于通过掌握的这些单独散乱的情报,朝廷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说着韩成指着那夜幕中的城外远处,“你可以用千里镜仔细看,薛世雄的军营中,现在正有数十队人马,足有上万人正在出营。”唐锦云仔细的走上前去,通过千里镜仔细的观看着。果然,看了一会后,他就借着那军营附近的微光,看到隋军的军营中走出一队又一队的人马。但是这些人马却并不是要出城做战的样子,他们全都是分散的小队伍,向着军营的四面八方而去。

“明白什么了吗?”韩成轻笑道。唐锦云也为自己刚发现的这一情况疑惑不已,在韩成的注视下拼命的发动大脑,在心中思索着薛世雄的意图。想了好一会后,他突然眼前一亮,刚刚大帅问他粮草之事,难道这些人是。“大帅,他们是要趁夜收割城外田中的麦子。”

韩成点了点头,唐锦云说临渝关就有大量的粮草,而且此时薛世雄距离临渝也并远,可薛世雄却仍然在这两军交战之时,派兵马出营却偷收麦子,这就明显是有情况了。“大帅,这隋军今夜最少也派出了一两万人出营收割麦子,而且这些人全都分散田野之中。要不我们派军出城袭击他们,并能将这支收粮队给歼灭了。”

韩成对于这条建议却并不为动,反而走到一旁的一张石桌边坐了下来。“本帅现在需要你将如今中原各地的情报呈上来,薛世雄既然有粮,还要派军收粮,这明显就是不正常的情况。事出反常即为妖,本帅需要通盘思虑。”

唐锦云忙走上前,从怀中掏出了两个折子。这两个折子是他之前准备好来应对韩成可能的问答。其中一个是太原的单独情报,一个折子上却是汇总了如今中原各地的局势。韩成接过折子,那边唐锦云马上为韩成提来了几支灯笼为他照亮。

打开折子,韩成仔细的看了起来,不过越看脸上却越加凝重。甚至此时韩成的内心里,完全可以用惊讶来形容。自他到隋朝之时,开始的时候,一切都还是在按着他所知道的那一切发生着。可是渐渐的,他发现,如今已经和他脑中的那个历史有了差异,而且这个差异还在越变越大。特别是当他仔细的看完了这份情报折子后,心中更是复杂无比。

他也没有想到,从突厥人南下到现在,这中间不过短短的一段时间,天下局势却已经变的如此不可预测。特别是当他看到折子上写道,杨广召集了五十万大军在雁门检阅三军,誓师北征之时,却突然中风瘫痪,这消息一下子让他震惊无比。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杨广居然一下子成了一个大半边身子都不能动的瘫痪了。

真是山中只一日,世上已千年。韩成去了一趟草原,再回到辽东之时,没想到中原天下已经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他手中拿着那份折子,却感觉似有千斤重,心中长中一口气,他忍不住再一次仔细的阅读这份情报,并且将其中的一条条纷乱的信息,试图理出头绪。

杨广与始毕可汗雁门大战,始毕三十万大军,最后撤走者不过七万人马,伤亡惨重。而杨广同样好不到哪去,身为中原天子,却被草原胡虏围在雁门近月。身边的十五万精锐禁卫军,最后死的只剩下了八千。

除了十五万禁卫,还有定襄、马邑、雁门三郡的三万隋军府兵也都阵亡。杨广折扣了整整十八万人马,比始毕的人少死了一点而已,但是天朝皇帝的尊严威信却从此扫地。始毕率残部退返雁门,隋朝的勤王大军也赶到。

现在辽王杨睐拥兵三万,太原李渊拥河东兵十万,河北裴仁基统河北兵十万,关陇长安的卫文升统关中兵六万,江淮王世充统江淮兵十万。其余各地赶到的兵马加起来还有近十万之数,隋朝的大半兵马全都汇聚在了河东。而如今,杨广中风瘫痪且昏迷未醒,皇后与太子被掳走。

可是朝廷随驾大臣们,与率兵赶到勤王的统兵大帅们,却并没有依照杨广中风前的计划,出兵草原,救回皇后太子,反而是内部起了争端。辽王杨晾得到虞世基及众多隋驾大臣们支持,一力要求返回洛阳。而宇文化及、卫文升等关陇贵族出身的大臣,却一力要求回长安。两派人马互不相让,最后反而是李渊从中插了一脚,让双方都同意先返回太原如今大军已至太原。

虽然众大臣一致要求那些勤王的兵马各回地方,但是除了少数一两支小兵马原地返回外,太原城如今已经聚集了近五十万人马,各派各怀私心。但是随着杨广的伤势越来越重太原城中,各派已经从暗斗变成了明争。

辽王杨睐手中拥兵三万,又有鱼俱罗、吐万绪、董纯等老将支持。随驾大臣之中,虞世基、裴蕴等杨广后来的那些新贵基本上已经倒向了辽王一派。加上还有河北兵的统帅裴仁基,赐姓杨的河北军副帅义臣,以及禁卫军中的右翊卫大将军司马德堪,骁果军兼黑衣铁卫的统领皇族杨武等实力派的支持如今的辽王已经成了太原城中的最大一派。

而关陇世族们眼下势力同样不弱,基本上关陇出身的文武,都属于这一势力。其中又以长安留守卫文升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为首。他们手中同样有兵马近十万人。而且这些人的背后,还站着势力雄厚的关陇世家集团。就连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目前也隐隐有倾向于他们的意思。

除了这洛阳和长安两派之外,太原城中还有一股力量仿佛是选择了站在中间,这其中就包括了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江都留守江淮军统帅王世充。这两人李渊似乎倾向长安派,王世充似乎倾向洛阳派。但是实际上,两派如今都在拼命拉拢他们二人,但是到现在为止这两个各统兵十万的重臣,却依然还站在墙头上观望。

当韩成看到这里的时候,也不由的对这太原的局势感心惊了。如果杨广这次不死,且能醒来,说不定太原的局势还能得到控制。但是如果杨广就这么死了,这太原估计就得如一个火药桶一般的爆炸了。只是太原城中,如今聚集了太多的老狐狸,没有一个简单的人物,最后谁笑到最后还真是一个未知之数。

特别是李渊和王世充,韩成可是知道原本的历史中,最后这两人可都是三分天下时的枭雄。而随着天下兵马纷纷聚集在太原,不肯回到地方。

中原局势也是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首先就是江南防守空虚,先后失去了来护儿与王世充这两支大军,在江南会的发动下。整个江淮岭南江表一带已经完全叛乱,大隋唯一还保有的力量,也只剩下了如今退守到江都的杨善会和杨士弘与陈棱三人的五万朝廷兵马。

而在河南,瓦岗军趁着朝廷大军都调往河东之际,也是迅速的击败了屈突通兄弟的那支妾万人的兵马,如今大半个河南已经落入了瓦岗军之手,就连山南之地,也大半落入了瓦岗军之手。整个河南,也就只剩下了东都洛阻及西面与关陇和河东接壤的那些郡县。

江南吴兴沈家为首的江南会推举故陈朝太子陈深坐了傀儡皇帝,占据了从荆州一直东到大海的整条长江,瓦岗则占据了河南境内的所有运河段。而河北同样的不平静,趁着这机会,孙安祖、窦建德聚众河北平原郡高鸡泊,刘霸道在河北的渤海豆子岗,已经据有全郡,所部号阿舅军,部众十万。河北如今三大势力之一的高士达早年也曾在高鸡泊落草,后来被朝廷围剿,逃往了太行山。这几年势力渐渐壮大,如今看到朝廷兵马都去了河东,也是从太行山杀回了老家,如今他已经占据了整个河间郡。

河间郡、平原郡、渤海郡,这三郡正居于河北的最南部,平原郡与渤海郡的最南面,则是与山东交界的黄河最东部的一道。而三郡的边界正是大运河,整个河北的运河,有一近一半是居于三郡的包围之中。长江、黄河、运河,大隋最重要的三条运输命脉已经落在了江南陈朝、河北瓦岗军、河北的孙安祖、高士达、刘霸道五支人马的手中。

整个大隋的东南、东北,如今除了山东、和河北大部、江南小部份还在隋朝掌控之中,基本上半壁江山已经不保。杨广最喜欢的江都更是已经彻底的被陈朝包围,连东都洛阳,如今的南边,都已经全都是农民军。

看完了这份中原的情报折子,韩成面色十分凝重,又打开了一旁的另一个折子,这却是江南的情报了。

如今的江南却是更加的让他惊讶,闷声发大财的沈法兴如今已经占据了丹阳、余杭、宣城郡、毗陵、新安郡、郝阳郡,九江郡七郡。拥兵七万,坐据江南七郡之地,就连如今的陈朝国都建康城,也是在沈家的直接掌控之中,他们的势力正在江都城的南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