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四杀

程濬最近有点烦。

乡人们,看他的眼神,有些怪怪的。

很过了些时日,程濬终于知道原因。不禁大怒。

他听到了两则流言。一则关于天庆观。一则关于他本人。

天庆观的流言在乡野间传播。程濬的流言,却更在乡宦士绅中广为流传。

真是气杀我也!

关于天庆观,道士与妇人的故事,程濬当然知道不可信。

可关于自己的完全是空穴来风,程濬首次拜访天庆观,他娘子已经怀胎近十月了!

可这种事,谁会听他辩驳?他又如何辩驳?

程濬不禁对天庆观师徒四人,有所迁怒。之后来往也更少了。

这些情状,孟弢不知。

他的麻烦比程濬更多。

就不说观里的香客,少了就少了吧。孟弢对此也并不上心。

麻烦的是乡人们的指指点点。孟弢咬咬牙,忍了也罢。

让孟弢担心的是小张氏的处境。

妇人遭遇这样的冷眼、嘲讽,甚至觊觎,是很难自处的。

孟弢不是粗枝大叶的虎娃。他好几次看见妻子眼中的泪光。和对他时的遮遮掩掩。

这些自求的烦恼,让孟弢感受到众生的深深恶意。

以往有多敬畏,现在就有多鄙夷。仿佛由此带来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愉悦。

在深夜与妻子相拥,互相安抚中,孟弢进入了一种奇异的状态。jiqu.org 楼兰小说网

“他”好像变成了乡司、青袍官员,对孟弢充满恶意的嘲讽。又转瞬痛苦的噎死了自己。

“他”变成调戏欺辱外乡妇人的恶汉,贪欲与色欲不加掩饰。然后又迷失在闹市街头。

“他”变成老翁、童子、小姐,隐秘的放纵欲望。又被“神灵”窥见、厌弃。

种种污秽,萦绕心神中。孟弢觉得很恶心。

最后,“他”变成了孟父,在阴寒湿冷的牢狱。走向了死亡。

一时,孟弢泪如泉涌,从梦魇中清醒。他实在是不敢回想父亲母亲在牢狱中的历程。

第二日,夫妻起床,枕头已经湿了大半。

孟弢带着小张氏,背着红日,上山去了。他很想再看到“父亲”。

壁上的“曹国舅”,依然身着官衣,头戴翅冠,手持玉板,三缕长髯,神情严肃,眼含慈悲。

只是时光带来了一丝斑驳。那一股慈悲之意,更深了。

孟弢拿过一个蒲团,于父亲画前定坐。进入内心的世界,进入众生观中。

父亲慈和的目光,对儿子总是一种无言的抚慰。是有着伟力的。

孟弢慢慢洗去了心中的污泥,明晰了他与众生的同与不同。

这是一次长久的“修炼”。孟弢醒来已经是夕阳西下之时。

小张氏也在身边跪坐。陪伴着他。

孟弢发现自己面颊湿润,衣襟也湿润。但并不在乎。

孟弢握着妻子的手,露出来一个温和的笑容,目光与父亲一样慈悲。

这就是师父《成仙了道二十二条途径》第二条中的魔境、风邪吗?

孟弢觉得身心都受到洗练,轻快起来。也知道,他已经不会再被那些污秽,夺取心神。因为父亲的目光总注视着他。

两人留宿观中,一夜无语。

既然乡间有此流言,小张氏难于自处。那么就索性把她留在观中吧。

流言总会慢慢平息。乡人们总会回归日常。应该吧?

对此苏轼是万分高兴的。

多一人在观中,他就可以安心当求学的童子和疯闹的顽童。

不用经常帮“快饿死了”的师公煮粥了。

流言还在鼎沸中。终于让始作俑者之一,也尝到了苦果。

负责“关注”天庆观的官员,因为近日对天庆观的多方打探。引起了同僚们的注意。

难道?!这种事大家不会明说。但私下里,却又是另一幅嘴脸了。

官员很烦恼,甚至愤怒。但他能说出是府君大人的指派吗?

他体验到了程濬的感受。

由此,对天庆观之事,就更加避忌了。

洗去污秽明晰心境的孟弢,想帮妻子。但小张氏,“修为”尚浅。

还是在两人的日常修炼中,分享自己的心境吧。

说来真是妙不可言。污秽的来源和洗涤污秽的神通,竟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传闻西方佛法中有于欢乐中求深寂定境的法门。诸法同源呀。

小张氏没有拒绝。被孟弢带入欢愉与安宁中。两种应该矛盾的感觉,融合完美,他们持续了很久很久。

已经熟读诗经,常翻找一些情节的苏轼,其实很懂的。但都是脑海中的幻想。

今次,他真懂了。很快苏轼又将进入洗床单的行列。他确实有点早熟呀。谁教的?

最近孟弢觉得自己神通大进。终于可以不用风符,也能扶住要跌倒的苏轼了。

他步伐也莫明的轻快起来。虽然不如虎娃势如利箭,也不如柴娃身如鬼魅。

但孟弢就是感觉自己行走间,也能感应万物纷呈。不像自己在走,仿佛是心念拉扯,大地推动他前行。

若有若无间很是舒爽,也很是轻健。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感觉。

很像父亲大人呀。当然,速度是快很多的。

既然暂时要避开人烟嘈杂。孟弢开始重新习练天庆观“三绝”。

轻身,已经能有几分柴娃的感觉,且可脱离符箓辅助。

剑光?依然与孟弢无缘。他怎么也体悟不出虎娃的锋锐之意。要施展,只能凭符箓。

孟弢捂头,叹息,他与剑,无缘。

林道士的火符已毁,但五行之火的真意,孟弢领悟了。

最近他已经可以徒手引燃厨中的木柴。也是一个惊喜。

让旁观的苏轼赞叹连连。

至于引人心欲念和发天地肃杀。威力要不太阴损,要不太惊人。孟弢不敢轻易全力施为。

对着满眼崇拜的苏轼,孟弢哈哈大笑,甚是得意,言:

“苏轼呀。你跟着哥哥好好读书。将圣人的道理和道祖的心得都领悟了。

“能规整出自己的心与理。哥哥就可以教你这些神通了。哈……哈……哈……”

以一物为引,导童子们行正道。老传统了。

今日又复见于天庆观中。

孟大师,果然有鬼神莫测的神通和超越常人的智慧呀。

孟弢作如是想。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